时间:2024-05-07
冯宗辉
师:同学们,考查文章标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你对文章内容会有哪些揣测?
生:这是一篇写闻一多先生生平重要事迹的文章。
生:“说和做”是文章选材的两个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写闻一多先生怎样说话,怎么做事,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特点。
生:“说和做”都是很明确和表象的,其实作者明面上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暗地里还表现了他的志趣、情感、胸怀、胆识等内在的东西。而这些才是作者真正想要告诉读者的。
师:想不到,大家通过透视文章题目,会有这么多个性化的思考,非常好!那么,大家读过课文了吗?
生:读过了,读过三遍了。
师:不错,要解读课文,就必须不厌其烦地读。下面,我就结合课文内容问大家第一个问题:文章明显地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做”,后面的部分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为了让标题和内容能够相照应,我建议把文题改为“做和说”,大家有意见吗?
生:不同意。“做”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学者的风采;“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形象。显然,后者比前者更可贵,更是文章的重点。
生:不同意。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难。闻一多先生是大学教授,自己本身衣食无忧,所以“做”只算是他的本分。而“说”——尤其是为民请命,忤逆当局的疾呼,才更能显示他的灵魂。总之,对闻一多先生而言,说比做更紧要更可贵。
师:你的理解很有见地,我接受你的说法。现在,我们进一步细读文本,思考一下,闻一多先生当时做的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吗?朗读课文第三段,你要从中发现他那时正在“做”什么?而且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说明他那时已从写诗转向了做学问研究。“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他做学问的目的。
师:诗人一般是浪漫的、多情的。通过讴歌、赞颂、粉饰、美化;风花雪月;谈情说爱等手段和内容,博得青睐的眼球,成为时代的宠儿。闻一多先生成名于诗,现在却另辟蹊径,转而“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地做起了学问,这本身说明了什么?
生:闻一多先生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在民族危亡,国运衰败的关头,他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执意担当,一心想着文化救国,他的动机是崇高的。
师:“‘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一句中,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用在文学上这是什么笔(写)法?
生:这是比喻的手法。承接前文的“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并喻指闻一多先生在探寻民族衰微的病因,希望借鉴古代文化,来拯救国家萎靡不振的颓势。
师: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做出了哪些成果?
生: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地做,他做出的成果有《唐诗杂论》《校补》《古典新意》等著作。
生:我还有补充。具体怎么做的,还有这些内容:“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饭几乎忘记了吃……夜间睡得很少。”还有第四段的“几年辛苦”,第六段的“十年艰辛”,都是写他怎么做的。
师:你补充得很好,但是我追问一句,你发现你补充的内容与刚才同学选择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刚才同学说的内容是概况写的,我补充的是具体写的。
师:从语句形式上来看呢?
生:我发现,他说的那些话语句整齐,好像有骈体的特点,我说的语句长短不一,有散体的特点。
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骈散结合,详略结合,有原文引述,有客观描绘,这样写更能真实地表现闻一多先生做学问的专注和投入,更能表現他为民族“开方”的不易。
师:闻先生做得这么艰辛和努力,又结出了累累的硕果,那为什么没有坚持着做下去,而改为去说、去呼吁、去演讲了呢?
生:……
师:这个问题不好答。咱反过头来再考查一下闻一多先生为中国积贫积弱病因的探究过程。经过“望闻问切”,他觉得写书做学问,在中国民众文化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他的学问能影响、能改变的人极其有限,而要想国家有望,还得靠民众觉醒。民众搞不懂深奥的学问,那就放下身段去宣传、去呼吁、去发动他们,这就是闻一多先生当时由“做”转向“说”的缘由。
师:弄明白了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转化缘由,现在,我们再探究一下,这种变化会给闻一多先生带来什么?
生:带来麻烦,甚至是生命危险。
师:闻先生自己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能够意识到。因为“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师:闻先生是怎么面对危险的?
生: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说明,闻先生对于自己的政治信仰是绝不动摇的,对于敌人的恐吓和死亡的威胁毫不畏惧。
师:于是乎,闻先生的说与做最终绾结起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正可谓:“说”为民族声,“做”是报国行。
[作者通联:山东临清市康盛庄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