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思有所惑”走向“学有所获”

时间:2024-05-07

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我们不少教师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往往从概念到概念,不愿也不能作细致的文本解读,经常给人物形象贴上一个个干巴巴的标签,学生收获的只是一些陈腐的很不可靠的结论。更有甚者,对学生阅读中的疑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千方百计地去回避、搪塞,窒息了学生鲜活多向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益自然不高。

学生自学时的“思有所惑”,这是真实的学情;而“学有所获”是课堂教与学的最终指归。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思有所惑”表明学生处于现有的发展水平,“学有所获”指学生通过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而要成功跨越从解“惑”到收“获”这一“最近发展区”,课堂无疑是主要的阵地。学生原本指望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教师对话,充分利用伙伴思维的启发和教师的学习支援,最终使自己从“思有所惑”走向“学有所获”。如果教师在课堂这一主阵地少作为、乱作为,甚至缺位,那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能是教者一厢情愿的空想。鉴于此种情形,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以学情为中心,充分了解、收集和分析学情,将学生的“思之所惑”“学之所需”纳入教学内容的范畴,从而保持教与学动态的供需平衡,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适切性。从这个层面说,学情是且应当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下面以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必修五)一课时,笔者师生探讨林冲的性格为例,简述一下如何基于学生的疑惑,在文本细读中帮助其完成思维的跨越,从自学时“在黑暗中摸索”的迷惑纠结,走向互学后“豁然开朗”的通透之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精彩章节之一,而林冲的人生经历无疑是小说主题“逼山梁山”最生动的诠释。面对这样一个经典文本,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是很多的;但作为小说,透视林冲人物形象,揭示人物丰富复杂性格内涵,无疑摆在了教学的首位。在分析林冲的性格特征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文中李小二对妻子说:“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这说明在李小二看来,林冲是个急性子的人;而急性子的人遇事不够冷静,性格粗犷,行事好冲动。下文中当李小二向林冲描述来自己酒店喝酒人的相貌时,林冲判断出是陆谦。于是林冲勃然大怒,急忙去街上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大街小巷地去寻找陆谦。这确实能印证林冲是个急性子的人。但是,文章在描写林冲去市集买酒时,小心翼翼地“将火炭盖了”,将草料场的大门锁了;买酒回来后,发现两间草厅被暴雪压倒,林冲的第一反应是伸手去摸火盆内的炭火,生怕有火炭延烧起来导致草料场失火。这些说明林冲心细如丝,心思缜密,做事极为小心谨慎。由是观之,林冲这一人物性格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性行暴如雷”,一点就着;另一方面谨小慎微,行事瞻前顾后。林冲的性格怎么会如此严重冲突?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林冲呢?

不可否认,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很有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这是学生真实阅读中产生的真思考和真疑惑,是最为真实的学情。回到原点,笔者在思考: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背后折射出学生思维上存在哪些迷障?需要通过怎样学习支架帮助其廓清思维迷雾,从而推动思维进阶。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其性格都是复杂的,都是立体式的,而非扁平化的,《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自然也不例外。学生之所以提出有关林冲性格矛盾问题,其根源在于其思维呈现出单一性,或者说是简单线性思维是其思维的主要特点。而以线性思维去认识复杂的人事,往往会作出一分为二非此即彼的判断,但是这样的判断通常与事实背道而驰。学生表面上提出的关于林冲性格的疑问,实质上是思维出了问题,或者说是简单的线性思维在分析复杂的人事面前败下阵来,失灵了不奏效了。梳理出问题产生的根源,矫正的策略也就呼之欲出了。

针对上述学生提出的疑问,笔者没有轻易作出判断,而是顺着学生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去买酒的途中见到一座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这说明林冲是敬神的,希望自己的虔诚敬神之心之行,能得到神明的护佑。但是在手刃陆谦等三个仇人之后,林冲把三人的脑袋割下来,将三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摆在山神庙的供桌上。此时的林冲不再敬神,而是在血腥地亵渎神灵。那么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林冲呢?这一问题学生自然无法做出应答,只能含糊地说,这都是林冲,或者误以为这是两个林冲。其实,要想全面完整地认知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仅仅着眼于教材节选的第十回远远不够,必须回到林冲人生经历的全过程中去考量,完整阅读《水浒传》的第七回到第十二回,还有林冲火并王伦的第十九回。

笔者先布置学生仔细阅读上述章节,让学生对林冲的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能对林冲上梁山的前因后果如数家珍,并动笔写出林冲人生中的大事件。最后我们描绘出林冲人生中的这几件大事:高衙内岳王庙内辱娇妻—陆虞候家中再辱娇妻—林冲误入白虎节堂—林冲刺配沧州道—野猪林内谋性命—柴进庄内林冲技盖洪教头—林教头山神庙复仇—林冲落脚梁山—林冲火并王伦。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山神庙是林冲人生境遇中的一个分水岭,也是林冲性格变化中的一个分水岭。

复仇之前林冲的性格如何?笔者举出如下几例,指导学生在语言细嚼中,管窥全豹。第一例是林冲妻子在岳王庙还愿被高衙内调戏,林冲赶到现场时,原著写道:“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①恶人调戏自己的妻子,林冲怒不可遏,挥拳欲打时,发现恶人是顶头上司高太尉的儿子,握紧的拳头又松开了。这里是不是体现了林冲性格中懦弱的一面呢?后文在与鲁智深提及此事时,林冲说:“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②林冲的这番话道出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窘境。毕竟自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因为高衙内的无意无礼而大打出手,一是让顶头上司丧失颜面,二是于自己的前程发展也无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以说,忍耐是此时林冲性格的主导面。第二例是陆谦骗林冲去樊楼吃酒,好让高衙内在自己的家里调戏林冲的妻子。此计未成,林冲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在陆谦门口等了三天也未等到人。第四天魯智深来探望,两人上街喝酒。文章写道:“自此,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把这件事都放慢了。”③“这件事”是何事?为何都“放慢了”?说明在没有找到陆谦后,林冲的戒备之心渐渐松弛了。遗忘是此时林冲的挚友。第三例是在野猪林,董超、薛霸两个恶毒公差要结果林冲性命,鲁智深救下林冲后要杀了两个恶人,林冲反而替他们求情:“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④明明是两个歹毒公人见钱眼开,助纣为虐,林冲却在鲁智深面前救下他俩性命,一可见林冲心地之良善,二可见至此林冲还不能醒悟,不能清醒地认识高太尉定要置自己于死地的残酷现实。笔者在想,林冲之所以这样做,可能还是隐忍求全,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从前。

第四例可能最能体现林冲的性格,但一般为读者所忽略。林冲刺配沧州之后,偶遇从前在东京救过的李小二,在谈及自己来沧州的原因时,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笔者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句话,运用换词法去品味此时林冲的真实心态。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我們认为至少有三处值得细细咀嚼。第一处是“高太尉”这一称呼。高俅的官职是殿帅府太尉,高太尉明显指高俅。我们指导学生用还原法思考:一般人被高俅害得离妻别子、身陷囹圄,在提及害自己之人时,会如何称呼对方?在叙述这一段经历时心情如何?经过还原,我们发现一般人在谈及自己无辜被陷害时,肯定是义愤填膺,怒气冲天,情绪激动、激昂,绝不会心平气和地称对方的官职名——高太尉,文雅一点的直呼其名——高俅,粗俗一点的以“高俅那厮”“高俅那泼贼”称之。由林冲以“高太尉”来称呼高俅,我们不难读出此时的林冲克制隐忍的心态,他不想在服刑期内再惹事,只想着盼着早点结束刑期,只想着早点离开是非之地沧州,回到东城与妻儿团聚,甚至能恢复原职。第二处是“恶”字,教材底下注释为“冒犯、触怒”。回溯林冲的人生经历,说他因为误闯军事禁地白虎节堂触怒了高俅,这似乎能说得通。但是这只是林冲被刺配沧州的表面原因,其根源在于高衙内要霸占林冲之妻;另外林冲误入白虎节堂也是高太尉派人做的局,故意等他入圈套的。所以细察林冲与高俅之间的矛盾,不存在林冲“触怒、冒犯”上司高俅之说。第三处是主语“我”,“我因恶了高太尉”,把“我”放在前面能说明什么呢?另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只有林冲和李小二在场,句中的“我”完全可以省略,不出现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或者出现歧义。从这个层面看,这个“我”就显得异常的醒目。要想读出“我”字背后隐含的信息,笔者认为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援助。笔者给学生提供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话:“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我们指导学生调换词序来理解这句话包含陶渊明怎样的心境,这句话如果改为“我与世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意思和效果与原句相比会有说明区别?经过仔细的揣摩,学生发现:“原句‘世与‘我的关系中,诗人的情感侧重点是现实‘世道的不堪,即‘世道严重相悖于‘我的志向,但问题不在‘我,而是‘世道出了问题;改句则改变了诗人的本意,变成了是‘我不能与‘世道相合,问题在‘我而不在‘世道。”⑤有了这个学习支架,学生不难弄懂明明是高太尉陷害了林冲,但林冲偏偏说成因为自己触怒了高太尉,才会沦落到今天被刺配沧州的境地。这是林冲自找的,怨不得他人。这样说背后隐含的信息是,林冲主动揽责,认为错在己非关太尉事,主动承担沦落今日一切之后果。究其原因,还是不想惹是非,隐忍退让的性格占了上风,而目的无非是想早点脱离窘境,恢复自由身。只可惜的是,这只是林冲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通过上述四例的简单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之前,林冲是心存幻想的,他幻想着有朝一日高俅能高抬贵手,给他一条生路,甚至还幻想着能早日离开耻辱地沧州,以自由身回到东京,回到往日安稳惬意的生活中去。这其实也是一个真实的林冲,我们不必去指责他没有血性,毕竟他无法脱离其生活的社会。

那么成功复仇后的林冲怎么会做出亵渎神灵的举动呢?这还是那个只知一味退让、隐忍克制的林教头吗?要合理地解释这一问题,仅仅用简单的线性思维来认知并作出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判断,就难以奏效。事实上,无论是山神庙报仇之前的那个谨小慎微、慎言慎行的林冲,还是快意复仇之后那个亵渎神灵、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林冲,林冲好像变了一个人,其实都是同一个林冲,而非两个林冲,或者说后一种性格的林冲更“林冲”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用荣格的人物性格面具理论来解释。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以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象征。”⑥林冲以前的身份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着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这样的社会角色规定了林冲在为人处世时以小心谨慎、隐忍克制为标志,而不能像鲁智深那样张扬和冲动。换言之,此时的林冲是戴着人格面具的。即使在被一逼(岳王庙内辱娇妻)、二逼(白虎节堂设毒计)、三逼(野猪林里谋性命)的情境下,林冲都能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迅速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仍然戴着往常的角色面具,保持着隐忍克制、委曲求全的心态。

而小说情节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人物打出常规,使其离开正常的生活轨道。“为什么要超出正常的轨道呢?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知觉、感情、意志、欲望的层次结构是稳定的,不但他人,就是人物自己也是意识不到的,人物在常规环境中能意识到的也是表层。……小说艺术就在于冲击人物静态的感觉、知觉,使之发生动乱,使得他的意识来不及调整。这样他内心的情感、深层结构就不难解放出来了,心灵的秘密也就可能被发现。”⑦按照孙绍振先生这一观点,我们就不难理解林冲复仇后的“过激行为”——敬神变为渎神。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这一情节将林冲打出了常规,林冲亲耳听到陆谦等人的阴谋诡计后,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是抛弃幻想,奋力一搏,还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佯装不知?林冲最终选择了前者。山神庙本为保人平安之所,庙内的判官原是人间公平公正的象征,现在恶人歹毒至极,世间已无公平可言。此时林冲的真实心态是:神灵并不会保佑虔诚的自己,也就没有必要敬重神灵了,将神圣的佑人之所变为血腥的杀人之地也就无所顾忌了。山神庙的象征意味与林冲的肆无忌惮的渎神行为构成了强烈的反讽。渎神的行为其实是林冲在向过去胆小怕事、隐忍求安的自己告别,从这个意义上说,林冲在手刃仇敌的同时,也杀死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而这一现象背后是有心理学基础的,林冲旧的人格面具被打破,沉睡心灵深处的反抗、暴力意识被唤醒了。复仇后的林冲在投东而去的路上向人讨酒喝,一言不合就开打,还有第十九回的火并王伦等,这时的林冲较之以往是更“林冲”了。

当然,单纯理论的宣讲是枯燥的,笔者以学生的生活情境来举例说明:假如,在座的同学,你突然收到一张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你下周一去报到。你现在最想做什么?同学们一听来了精神,大家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有的说要把所有高中的书籍全部扔掉;有的说要把所有的试卷撕掉,站在教学楼最高处把纸屑洒下;有的说要和最好的同学去歌厅唱个通宵……笔者笑着说,请问这样的你还是你吗?还是那个在书海题海中愁眉苦脸踽踽独行的你吗?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正是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一情节把我们打出了生活的常规,从而暴露了我们心底深层的秘密——厌烦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情境,而这样的我们就更加真实生动了。

综上所述,在此次探讨林冲的性格的学习过程中,笔者紧扣学情,将学生的“思有所惑”纳入教学内容的范畴,认真剖析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思维短板,并积极引进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为学生思考提供支架,给“学有所获”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次教学实践让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和针对性无疑要摆到首位;罔顾“学之所需”的教学即使再精彩,也可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6、67、69、78页。

⑤童志国.《基于读者视角的文本解读与实践——以〈归去来兮辞〉教学为例》,《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9年第8期。

⑥[瑞士]弗尔达姆著,刘韵涵译.《荣格心理学导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130页。

⑦孙绍振,孙彦君.《文学文本解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99页。

[作者通联:安徽铜陵市义安区第二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