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层渐式写作教学支架的探索与开发

时间:2024-05-07

徐金铃

层渐式写作指导模式是在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层渐式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首次提出的写作新概念,它纵向注重写作知识的序列性,横向注重学生个体写作层次的丰富性。本文着重谈谈初中层渐式写作教学支架的探索和开发。

一、课前诊断,绘制图表支架

微型课程理念认为,基于学生的实际写作困难并对学生写作文本进行恰当分析是建构写作课程的前提。因此写作课前的作文问题诊断必须真实有效实施。

教师至少要两次阅读学生上次的习作,第一次快速阅览,是进行全局阅览,大概掌握本次作文学生问题的主要方面,把全班学生的作文分为三到四个层次,并分类放置。第二次阅读是针对每类问题的作文进行评语书写。评语的书写只针对每篇习作的同类问题来写,不及其他,目标清楚,简明扼要,让学生一目了然。最后将每一个层次的作文数量进行统计,制成表格(如下表),明析本次作文的主要问题。如此精细化的课前作文问题诊断为写作目标精准化制定提供依据。

层渐式写作教学目标通过精准研判学生写作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解决学生写作实际困难为最大诉求而非教师假想的学生困难,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精选例文,再现“问题”支架

1.如何精选例文

写作教学必须分析学生的写作样本和状态,在已经对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从各层级作文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例文,“例文法”教学大家并不陌生,但我们寻找的例文并不是我们普通认知里写得“好”的例文,统编本教材的编者意图也特别强调“要注意的是不能够每次写作课都面面俱到地去要求学生,应该是突出重点,聚焦核心。”因此我们是从每个层级习作中选出本层级最具代表性问题的习作,在其他方面问题相对较少的“完美”的例文。比如本次最大问题是学生因缺乏对特定情境的铺垫而导致文章情感苍白空洞,内容不够充实。我们就要尽量寻找只存在此方面问题,而结构、用语、技巧等方面都基本吻合要求的例文。当然这样的例文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在课前诊断环节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来寻找,甚至要对一些不甚完美的例文进行适当的修改,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能精准发现问题。

2.精剖例文,明晰问题

作文问题一定要附着在可见的例文上,犹如医学上的解剖模型,学生才能真实感受到,精选的例文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可见的支架。

课堂上教师把选好的每个层级的例文发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感受和体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并谈谈对例文存在问题的看法,由于例文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学生一般能准确说出问题所在,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参与并体验了的,甚至和例文作者一样感受了一番写作的困惑和对写作结果的不满,所以他们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感受就比较深刻,其效果远远要好于教师直接将问题结果抛给学生。接下来的写作教学就有了动力学的效果。

三、初次修改,探测学情

写作课上要不时伴随着写的活动,将思维成果固定下来。每个层级的学生明晰自己存在的问题后,就根据教师发布的层级量表来寻找下一层级的目标,量表的制作要精细可行,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时候学生已经有写的欲望了,此时的修改,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各自探究。

教师通过巡视写的过程,了解学生困惑;展示学生初次修改作品,动态把握学情,及时调整上课的内容。比如笔者在执教《围绕人物特征展开细节描写》时,通过学生初步修改发现,第一层级只会叙事但缺乏描写的孩子们,通过第一个环节的修改,已经有了描写的意识,只是存在描写不到位的情况,那么接下来的教学,教师就舍去对什么是描写,描写的功能的讲解,只需要对怎样描写进行详细讲解即可。

四、提供范文支架,找到解决策略

1.如何选取范文

初次修改让学生在感受“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困惑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接下来教师要提供与本次作文相似的范文,这里的范文区别于上文中的例文,是指从阅读课文、名家名篇和学生优秀作品中挑选可作为典范的文章,尤其是这些范文要能够很好地解决本次作文的问题。比如笔者在执教作文讲评课《一堂触动心灵的课》——通过特定情境的铺垫让叙事更充实,学生因缺乏对特定情境的铺垫导致所写内容并不能震撼人的心灵,常常写道“我不由的流泪”,但读者却丝毫没有感受到情感强烈到足以感人,感情因缺乏铺垫而感觉牵强。于是我选择了课文《背影》和《最后一课》两篇文章作文范例。

2.还原搭建过程

范文是看得見的静态支架,但写作却是动态的过程,学生要掌握支架的搭建过程才能更好下笔成文。就上面两篇范文,先用《背影》,出示问题:在作者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之前,不吝笔墨去大肆铺设5段的文字,能不能把前5段的文字去掉,直接从爬月台买橘子写起?说说你的阅读感受?这一比较是让学生明白何为特定情境,针对这个概念我没有直接灌输概念,而是让学生在阅读感受中体验总结这个概念——一切可以激发自己某种情感和思想的外界人、物时间和地点即“特定情境”。这样通过体验获得的概念印象就比较深刻。那么怎样去铺垫,铺垫些什么内容呢?我接着用到了《最后一课》,出示问题:“看看都德在这堂课的触发点即老师向孩子们宣布‘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出现之前又写了10段的文字。这10段文都交代了什么?”据此学生找到了铺垫的内容和方法,即可以通过把环境特殊化,人物活动特殊化,细节特殊化,心理特殊化来铺垫情感。

以阅读课的范文为助写资料,寻找理论依据,让言语在阅读中建构,在写作中实践,最终帮助学生找到可供执行的解决策略。

五、创设教学情境,再次修改提升

目标和方法都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刻只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比较多:活动法、回忆、播放音乐、视频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仍以笔者执教的《一堂触动心灵的课》——通过特定情境的铺垫让叙事更充实为例,由于学生较多写小学毕业的最后那堂课,所以我就找到了学生小学时候的毕业视频,熟悉的身影、熟悉的教学楼、熟悉的操场,很容易触发学生内心深处那根敏感的琴弦。

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欲罢不能,趁热打铁给足学生修改的时间。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原有的层级基础上,根据本节课所掌握的修改策略向下一个层级修改,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朝着同一个层级进发,在写作教学的路上,不能要求齐步走。统编教材编者也强调,“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班上学生写作水平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情况了解和聚类指导。指出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本次写作实践中出现的带倾向性的问题,修改应该注意的地方,以及如何进行修改。”

六、及时评价,强化巩固

学生的修改成果教师要及时评价,利用白板拍照上传。在选择上传成果的时候,教师要有意选择班级不同层级的作品,对比孩子们原作,经过两次修改后的进步,给孩子们强烈的获得感,增强写作的信心。

同时在评价的时候不要面面俱到地评价,教师的评价引导语要围绕本节课的解决策略。比如我在执教《围绕人物特征展开描写》的评价环节,就围绕策略的三个步骤来引导“这位小作者选取了哪些描写点?”“描写点是否和特征吻合?”“是否展开细致描写?”通过评价环节强化习得的修改策略。

综上,初中层渐式写作教学支架基本形成,一节完整的作文课,从问题支架的形成到修改策略的实施,两次贯穿学生练笔,一次摸清学情,一次检测教学效果。学生在反复的练笔中暴露问题,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利用范文支架解决。整个过程都关注到学生言语层次的丰富性,以生为主,把学生掌握到的可操作的程序作为终极旨归。

[作者通联:福州市第四十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