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雷克昌
李淑一(1901—1997),湖南望城人。上中学时与杨开慧结为好友,经其介绍与当时湖南农运领导人之一的柳直荀相识并结为伉俪。婚后,在柳直荀的影响和帮助下,接受了革命思想,曾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32年9月柳直荀牺牲后,李淑一含辛茹苦抚育两个孩子长大成人。20世纪60年代,笔者与李淑一有过几封信件的往来,从中了解到毛泽东当年写《蝶恋花》词鲜为人知的内幕。
毛泽东写“蝶恋花”的由来
1957年1月,毛泽东的《旧体诗词十八首》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在长沙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李淑一阅后激动不已,她在2月7日春节之际,给毛泽东写了封贺年信,信中还附上她在1933年夏天写的一首《菩萨蛮》词。当年传言柳直荀已牺牲,李淑一和泪填了这首词:“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信中,她请求毛泽东将早年赠给杨开慧的《虞美人》词抄给自己,几十年过去了,李淑一只记得词的开头两句。毛泽东当时正出访苏联,回国后见到李淑一的来信,很快在5月11日回信,信一開头就说:“惠书收到。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他还在信中说:“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接着,就写下这首著名的《蝶恋花》词:“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李淑一本来想要的是一首旧词,却得到一首新词,这让她异常欢喜和兴奋。笔者事后得知李淑一索要的那首《虞美人》词,题为《枕上》,作于1921年,全词通过对夜色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新婚初期就离开爱妻的无奈心情,以及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在毛泽东逝世前,《虞美人》词没有公开发表过,鲜为世人所知,直到1994年12月26日才由《人民日报》发表。词云:“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李淑一收到这首《蝶恋花》词后,很是高兴。在上课时,就把这首词讲给学生们听,不少学生还把这首词抄在笔记上。后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同学张明霞发现这首词后,想要拿去发表,李淑一说:“这是私人唱和,如要公开发表,得经主席同意。”张明霞就给毛主席写信,请求公开发表。后来毛泽东复信,同意发表,只是把题目《游仙》改成了《赠李淑一》。于是这首词就在该校院刊1958年元旦特刊上首度发表。接着,1月5日的上海《文汇报》率先转载,很快《人民日报》《诗刊》和全国各地报刊均以醒目篇幅相继发表了这首词。一时注家蜂起,人们争相传诵。
《蝶恋花》词“编者注”的舛误
毛泽东的《蝶恋花·赠李淑一》词最初在全国各报刊公开发表时,为让读者加深理解,词末加了“编者注”:“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5月11日写给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同志的。词中‘柳是指李淑一同志的爱人柳直荀烈士。他是毛泽东同志的老战友,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1932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骄杨是指杨开慧烈士。她在1930年红军退出长沙后,为反动派何键杀害,她是李淑一同志的好朋友。”这首词先后被收入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和文物出版社以集宋版书字体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标题由《赠李淑一》改为《答李淑一》,还在“编者注”结尾添加了如下数语:“这是一首和词。李淑一同志写了一首纪念她死去二十几年的爱人柳直荀同志调寄蝶恋花的词,寄给毛泽东同志,因有此作。”
笔者看了这个“编者注”后,突发奇想,决定写封信给李淑一,向她索要寄给主席的那首《蝶恋花》词。她很快给我写了回信。
信中指出,新近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中,《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编者注”最后数语,应该是主席校正时添写的。是他一时记忆失误,把李淑一的《菩萨蛮》词说成了《蝶恋花》。这在当时确实是个谜,不为外人所知。李淑一信中说:“不过,这首《菩萨蛮》确是主席写《蝶恋花》词的写作背景。譬如我说:‘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主席答:‘我失骄杨君失柳,其意若曰:你失掉了柳直荀呀,我也失掉了杨开慧啊!你不知道他们上哪里去了吗?‘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柳的忠魂轻轻飘扬,直上九重霄去了。”李淑一的信中还提到,1959年6月27日,毛主席访韶山老家返回长沙时接见了她,他对在座客人说:“她就是李淑一,开慧的好朋友。她前年把悼念直荀的词寄给我看,我就和了她这首《蝶恋花》词,完全是照她的意思和的。”
关于“编者注”的错误,李淑一在信中也提到,她“将请主席在再版时予以校正”。但因毛泽东年事已高,为国操劳,已无暇顾及一条“编者注”的琐事。不久,《毛主席诗词》重印发行,“编者注”仍未作任何改动。于是,作为知情者,笔者在1964年9月间致函人民文学出版社,建议修正“编者注”的错误。
果然,出版社在1966年5月再版《毛主席诗词》中,“编者注”的最后数语改为:“1957年1月,李淑一同志把她写的一首纪念柳直荀同志的词,寄给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写了这首词答她。”这一改动,妙在省去了李淑一的词牌名,不说前注有错,又确实纠了错;也省去表述错误的“纪念她死去二十几年的爱人”一句,因李淑一的词是1933年写的,而不是写于1957年,其时,李淑一尚不知丈夫的生死,不是为纪念她的丈夫而写,更不存在她丈夫“死去二十几年”的说法了。
20世纪60年代版《毛主席诗词》所附“编者注”,除误记李淑一词牌外,尚有两处表述存在差误。首先是时间问题。李淑一是春节期间寄词的,不是“一月”,而是当年“二月七日”,针对这一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1月再版的《毛主席诗词》,进一步将“一月”订正为“1957年二月”。其次,关于柳直荀“一九三二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一句,因为后来弄清楚了,柳直荀不是在“战役中牺牲”的,而是在洪湖革命根据地的“肃反”运动中被害的。李淑一1974年9月4日写给我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关于柳直荀同志牺牲的时间,后来承谢觉哉老同志来信更正,确是1932年9月牺牲的。因为当时谢老同志也在洪湖苏区办报。柳直荀同志是为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而被执行王明路线搞肃反扩大化的运动中被害。”信中还指出,毛主席在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为“柳直荀等同志彻底公开地平了反,毛主席在《游仙》词中再一次为被害的柳直荀等同志彻底公开地平了反”。故“1932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一句,在毛泽东逝世后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中,订正为“1932年9月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牺牲”,删除了之前的错误表述;1996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进一步将“牺牲”二字,确切表述为“被害”。
(责编 杨东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