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语文教学“逆世界”互通的“天梯”

时间:2024-05-07

蔡伟

中小学学科教学当数语文最为热闹,流派之争、概念之辩、模式之分、方法之别,几乎从未消停过。只要到知网去翻翻,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语文教学界已经创造了数以百千计的名词术语,然而,众多的概念并没有真正构建起完整的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语文教学体系。大家似乎都只沉浸在自己所创造或倡导的概念中,努力维护自己创造或倡导的概念的所谓科学性、正统性、权威性,忽视、抗拒别人的批评建议。不知不觉中制造了多个互逆的语文小世界,从而窄化了语文教学领域,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孔夫子有句名言: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指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现常用来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我们拿孔子之言,来形容当下的语文教学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由于争论各方处在不同的教学境界与类型中,因此,大家很难形成一个共同的旋律,各唱各音,各发各调,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就不得不提及2014年底至2015年初爆发的关于韩军的公开课《背影》的那场争论,它典型地反映了因境界不同而导致的看似激烈实则自说自话的语文教学论辩的现实。

先是李华平教授于2014年第10期《语文教学通讯》刊发了《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长文;接着,《语文教学通讯》又连续发表批评韩军的文章,《新课程研究》也及时跟进发表批评文章。这些批评无一例外指责韩军的课缺乏语文味,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而是严重偏离了语文教学正道的哲学课、美学课、生命教育课,李华平还就此呼唤语文教学回归自己独有的使命。

这些批评,引起了韩军老师的强烈反弹,为了消除这些批评带来的负面影响,韩军接连在杂志和博客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他先在博客上公布了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1期、2期连载的旧作《生之背,死之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及2010年《韩军就新语文教育答〈语文建设〉问》;接着,于2015年第4期《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背影〉课七说》,这可看作韩军对倒韩派们凌厉批评的最集中的回应。此外,韩军还搬出了钱梦龙和温儒敏两位语文教学界泰斗式的人物,来为这场突如其来的论战站台。他特别在其博客中亮出了北大温儒敏教授对其执教的《背影》一课大加赞赏的复信:

你的关于《背影》的细读教案和实录都拜读了,非常有意思,深入到了文章的内核,发现了一般人阅读可能容易忽略的深意。你的课是成功的。特别是深入到对于生命、死亡等命题的思考,把握住了文章的深层意蕴,而且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启发引导,也是必要的。因为你作为教师对作品有深入的带着自己体验的理解,才能讲得如此精彩……

在此基础上挺韩派持续发力,2015年第8期《新课程研究》刊发了《韩军〈背影〉教学的文化风景》,《中学语文》杂志7-8期合刊刊发了《有人文味的语文才是真语文:与李华平商榷为韩军背影辩护》,韩军博客同时转发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阅读——以〈背影〉为例》。这些文章集中回应了倒韩派的质疑与批判。沉寂一段时间后,李华平又在《新课程研究》上发表了《让语文教学回归正道——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老王〉教学课例》。这一回韩军自己没有回应,但是一批语文老师力挺韩军,发了一些批驳博文,不过火药味已经大大减淡。后来李华平宣布亲自执教《背影》,准备以事实来证明己方所论正确,但事实上双方之间的论战反而更无交集可言。因为双方都以自己的一套理论与实践,构建了自己的语文世界,而且这两个世界是互逆的,甚至是颠倒的。

韩李之争,难分伯仲。事实上,这场论战无论结局如何,都无真正的赢家,或者说双方都是成功者——各自表达了自己的语文教学观;也都是失败者——谁都没有能够说服谁。因为,如前所述,双方都在构筑自己的平台,一个在理想化人文的天地里畅想,一个在实用性工具的世界里漫步,两者根本就不可能进行平等的对话,也就不可能达成什么共识。双方除了各说各理,似乎没有形成真正的对话,甚至双方均有些意气用事,以过激的语言来吸引眼球。例如李华平等人的文章里,就有此类令韩军感到极度受辱的词语:“胡说八道”“拿学生当马使”“黔驴技穷”“江郎才尽”“不归路”“落寞还是没落”“为了面子”“失落”“蛊惑”……作为反击方的韩军则在《李华平总经理,迷失在哪里?》的文章里,揭露李华平是个“披着教授和学者外衣的商人”,认为李华平对其批判是一场“商业策划”加“文革整人”相结合的“圈套”。强调他有着“领袖欲”,追求当官、追求功名利禄和一夜爆名、追求商业捞钱,迷失在搞经营、搞创收、赚利润的殚精竭虑里,而学术水平大概就处在一个中学高级教师的水平线上……不过,韩军此文只发在自己的博客里,未在公开报刊杂志上发表,故对对方的伤害相对要小得多。

作为学者和名师,如果要说迷失,双方均迷失在情绪化的指责与谩骂中,相互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位名师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好在韩军首先冷静下来,对于其后的批判不再作激烈的回应,李华平也开始放弃激烈的言词,以实际的操作来回应。其实,就笔者对他们的了解,这场论争所表现出来的负面因子应该不是两位学者型教师的本性与风格,两位平时也无什么瓜葛,令他们如此“气急败坏”的原因只有一个:两个人生活在各自的语文境界中,无法在同一层面上说服对方。语言的本真力量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戾气。李华平我没交往过,但就其整出如此庞大而有影响力的正道群,目前在搞教育捐款,也是振臂一呼,云集响应,由此可见能力非同一般。我曾多次邀请韩军讲学开课,对其教学能力与平易为人深感敬佩。如果韩李不是教学境界有别,恐怕他们可以成为语文战壕里的战友。

由此我推出一个判断,即当下语文教学的乱象的主因是论辩者们身处于相互颠倒的“逆世界”,他们站在各自在语文教学境界上,视其他境界者为寇仇。语文境界不同,决定了教学风格的差异,又影响到各自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于是,又形成了不同的语文教学类别。想要直接弥合各方,消除争论是很困难的。这犹如索兰纳导演的科幻巨片《逆世界》所表现的同一星球内两个互相颠倒的世界,在颠倒世界中,人们各自生活工作,互不干涉,法律更严明规定任何人不能和另个世界的人们沟通,亦不能试图跨越另一端。底下世界里面的平凡人亚当和来自上层世界的女孩伊达相遇并相爱,但他们两人之间阻隔着地心引力和严格律法,无法长相厮守,这两人是如何跨越重重阻碍,让恋情开花结果呢?那就是亚当的好朋友鲍勃,他帮助亚当理解了上层世界的诸多特别规则,帮助亚当克服重力进入天梯。那么,对于生活在两个境界中的语文人,能够相亲相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各自回归到自己的境界和类型上,进行研究探讨,同时,汲取各方各派的长处,寻找到一架连接两个世界的“天梯”,融通各种语文境界。

[作者通联: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