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妙应对“自我意识期”的幼儿

时间:2024-05-07

鲜冬梅

2岁左右,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会认为什么都是“我的”,此时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物权概念,对其形成适宜的社会性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场景一:

活动结束,橙橙(2岁4个月)正将操作材料送回家。在她前面的牛牛一个转身,不小心将橙橙手中的圆形材料碰掉了。橙橙看了一眼掉落在地上的材料,立刻将手中的剩余材料也扔了下去。橙橙妈妈赶忙过来安抚,可这时的橙橙突然趴到地上大哭不止……

场景二:

泽泽(2岁1个月)正走向对面的小钢琴,文文突然快速先他一步坐到了钢琴凳子上。泽泽看见了,愣了一下,随后立马趴在地上大哭起来。老师上前安抚,可是越安抚泽泽哭得越厉害,最后在地板上打滚式地哭起来。

以上两个场景中,橙橙认为“我的”东西被碰到地了,泽泽以为“我的”小钢琴被抢了,能看出他们都有了初步的物权意识,但他们只知道这个东西是“我的”,却不明白也可以是“他的”。当情况不如自己所愿时,便习惯性地用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此让家长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心愿”。如果成人为了安抚幼儿的哭闹情绪,而毫无原则地答应他们的要求,长此以往容易向幼儿传递一个错误信号——哭闹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那么面对这样无理的哭闹,应该怎么辦呢?

1.等一等,稳定情绪

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期的幼儿还不太会正确、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常用哭闹来代替。当幼儿哭闹时,家长可先采取回避等待、给予适当缓冲时间等方式进行“冷处理”。等幼儿情绪宣泄之后,再想办法安抚,转移其注意力。要知道,幼儿一旦在“自己哭闹”和“大人会满足要求”之间建立联系,认为哭闹可以帮助自己达成目的后,他们便会习惯性地把哭闹变成一种表达诉求的手段。

2.聊一聊,学会表达

2岁以后的幼儿已能初步听懂并理解成人讲话。因此可在幼儿情绪稳定后,再与其进行正面、积极的交流,避免让其养成遇到事情时就用哭闹方式加以解决的习惯,鼓励幼儿用更合理、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也可借助相关绘本,成人和幼儿一同阅读、讨论相似行为,以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3.换一换,唤起同理心

从“我的”到“他的”,是幼儿自我意识的一次转变,也是社会性发展的进一步成长。成人可在生活中采取一些小方法帮助幼儿慢慢渗透 “他的” 概念,如:唤起同理心。虽然这一阶段的幼儿还很难有利他的意识,不过可以先帮其建立基本的同理心。比如泽泽哭闹要钢琴,成人可以引导他换位思考,让其知道钢琴是大家共同拥有的,不仅泽泽想弹钢琴,其他小朋友也有同样的想法。另外,再尝试让幼儿学着等一等,或者主动与对方商量,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争取等一小会儿就能弹上钢琴。

4.做一做,言传身教

自我意识刚刚萌芽的幼儿还无法理解和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但是他们非常爱模仿,因此,家人和老师对待别人的态度、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和个性。日常生活中,成人可通过营造温馨、愉快的氛围,示范健康、积极的交往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改善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如:当别人不小心碰到自己,并立刻真诚地说了“对不起”时,我们应表示理解并回应对方一句“没关系”;当去逛超市、在游乐场玩耍遇到很多人时,知道要排队等一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