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时间:2024-05-07

滕晓斐

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领域。幼儿园应大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引导他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让他们在观察、比较、操作、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帮助他们不断获取经验、积累经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预定目标,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在实施科学教育前,幼儿园可先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兴趣和科学发展目标,确定各阶段的分目标,明确在这一阶段要认知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培养哪些能力等。有了明确目标,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设计科学教育内容,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内容要为实现目标服务。2.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贴近幼儿生活且丰富多彩、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3.各阶段内容循序渐进,呈现出层次性,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4.活动内容要体现时代特征,适当安排现代科技的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 由于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是教师在活动前预设的,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和不适宜性,因此教师应紧跟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以顺应幼儿即时的发展需要。

二、设置科学区,开展区域科学教育活动

一个好的科学区应该是幼儿进入这个区域后就能被影响到,有适合的新鲜事物、丰富的材料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为了使科学区富有适宜性、引导性和吸引力,教师可在科学区内提供磁铁、陀螺、回形针、玻璃杯、平衡杠杆等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工具,开展相关的区域活动。比如:教师在科学区里投放了纸、夹子、橡皮泥等材料,开展区域活动“纸宝宝站起来”。幼儿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了使用夹子和橡皮泥让纸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之后教师增加探究难度——要求幼儿在没有任何材料和工具帮助下探究让纸宝宝自己站起来的方法。幼儿在探究中了解到纸是可折、可揉、可卷的,从而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找到了让纸宝宝自己站起来的方法。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 “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教师真正做到了幼儿在前、自己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三、巧用策略,组织集体科学教育活动

1.情境法

教师结合科学活动的目标、内容,为幼儿创设具体、生动、形象、新颖的情境,通过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方式将幼儿带入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进行观察、感知、操作、体验等科学探究活动。在开展科学活动“有趣的标志”中,教师借助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导入活动,幼儿在感知了绘本中的许多标志后,对标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趁机营造了一个“兔子先生进城,但不认识城内的标志,请小朋友帮它忙”的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地帮助兔子先生认识城内各种各样的标志。这样的情境游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幼儿求知欲、探索欲,还给幼儿提供了充分表达、表现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和主人。

2.实验法

教师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材料等物质手段,引导幼儿观察、研究某种现象及其规律性。在科学启蒙活动“神奇的颜色”中,教师运用水、透明杯以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皱纹纸等物质做颜色变化实验。教师先把红色、黄色和蓝色的皱纹纸分别放在三个透明杯里搅拌,待水完全变了颜色之后把皱纹纸取出,然后把对应颜色的卡片分别放在三个杯子的前面,接着教师选了两种颜色的水说:“小朋友们猜一猜,把它们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的猜想兴趣被调起,对结果充满了期待。接下來的实验验证着幼儿的猜想,也引起了幼儿对其他颜色混合在一起会怎样的好奇,从而推动对颜色的探究活动深入、持续地开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