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升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园本教研实施策略

时间:2024-05-07

冯桃 向小英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只有与家长有效沟通,才能更好地争取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但教师和家长因教育观念、思考角度不同等而在沟通上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幼儿园开展了提升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园本教研活动,旨在解决教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探究家园沟通的有效策略,提升家园共育质量。

一、聚焦家园沟通真问题,解决教师真困惑

园本教研专题的确定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教研活动是否有效,且在整个教研活动中起着纽带作用。园本教研专题的选择要遵循“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幼儿园可运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把教师困惑或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罗列、筛选、归类,最终确定要研究的专题及要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在对教师的调研中发现,受疫情防控影响,家长不能走进幼儿园,导致教师和家长之间沟通不畅;部分新教师家园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與家长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亟须提升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教研领导小组基于以上调研状况,聚焦教师在家园共育工作中的真需求、真问题——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将学期教研专题确定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方法”,旨在通过该专题的研究,丰富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提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二、教研组织多形式,结合内容巧选择

教研方式的选择对教研活动开展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教研方式应便于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参与活动,应能引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并能引导教师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教研方式主要包括体验式、案例剖析式、观摩研讨式、问题辩论式等,在单次教研活动中选择什么样的教研方式主要取决于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和性质。

为了让教师理解双向沟通的意义及其复杂性,教研组长在教研活动导入环节通过游戏体验方式开展。游戏前给每位教师准备了两张正方形纸。

第一次游戏:教师闭上眼睛,听指令撕纸,全程不许提问。游戏指令为把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沿右上角撕纸,然后请大家打开手里的正方形纸,结果却五花八门。为什么执行相同的指令,结果却大不相同呢?这是因为教师们在理解第一个对折指令时就出现了多种对折方式,有的选择沿对角线对折,有的选择上下对折,有的选择左右对折;当第二个对折指令发出后,教师在对折的理解上依然存在分歧;当第三次对折之后,分歧变得就更明显。归根结底是因为采取的是单向沟通方式,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追问和确认,教师在理解对折上有分歧,导致结果的差异性比较大。接着,教研组长请教师反思:我们平时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若经常使用单向沟通,结果会怎么样?

第二次游戏:重复上述指令,唯一不同的是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如每次对折按什么方式对折,是按对角线对折还是按上下或左右方式对折,在双方准确沟通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操作。第二次游戏中对折结果的差异性明显小于第一次,可见双向沟通效果明显优于单向沟通。同时,教研组长请教师继续思考为什么在统一指令要求下仍然会出现差异。这说明沟通具有复杂性,沟通是意义转换的过程,个体受已有经验和认知影响,在理解上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同伴观点大碰撞,共研共促共成长

园本教研活动实质上是集体进行的一种研究与共进活动。园本教研倡导平等、开放的交流氛围和对话式的教研文化。教师在教育教学、一日活动组织等方面往往面临着诸多困惑和压力,教师间需要一个“相互支撑”的环境,在工作中互相鼓励,在专业上互相帮助。幼儿园提倡教师与同伴对话,在互助中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共同发展。

在“与家长沟通的好方法”单次教研活动中,教师A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一天晚上点点妈妈很生气地问我:“老师,点点今天是不是在户外活动的时候犯错误了?”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急忙问:“怎么了?”点点妈妈气愤地说:“刚才 ╳ ╳  妈妈在家长群里发了班级下午户外活动的视频,我发现你‘拍打了点点好几次。”经点点妈妈这样一说,我才记起来是怎么回事——点点户外活动时穿了一件黄色上衣,吸引了一些小飞虫落在她的衣服上,我看到后便用手帮她拍打了几次。我的这一做法被趴在栏杆外看幼儿活动的家长拍到了,发到群里引发了点点妈妈的误会。我虽然向点点妈妈解释清楚了误会,但这件事却引起了我的反思。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家园之间尚未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家长迫切想了解孩子在园情况,经常会在幼儿园围栏外观看、拍摄园内孩子的活动情况。为了打消家长的疑虑,赢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我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每天定时推送孩子在园的活动状态……

听完教师A的讲述,其他教师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教师B说:“虽然我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但我觉得家园沟通贵在主动。我会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表现,获得家长的认可。”教师C说:“一日活动中当孩子表现不好或一再犯错时,教师可能会采取‘暂时隔离、口头批评等的惩戒措施。在家长来接被惩戒的孩子时,教师应主动向家长说明惩戒的原因,以免其向家长诉说时引起误会。”教师D说:“与家长交流时说话不能太直接,要有艺术性,要先肯定孩子表现好的地方,再婉转地说出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

教研组长及时捕捉、记录教师的智慧观点,凝练教师的教研智慧,借助教师分享的案例和相关理论丰富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并鼓励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方式,提升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四、寻根溯源解难题,专业引领转观念

教研组织者在园本教研中不仅要避免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教师,还要引领教师用专业理论思考问题,通过一系列“研的过程”促使教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尤其是让教师探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并尽量让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表达出来,使问题在相互质疑中得以解决。在园本教研中一定要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否则教研就会治标不治本,难以促进教师真正的改变和发展。

在家园沟通教研中,教师表面上欠缺的是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其本质是教师与家长信任关系的建立及教师对待家园沟通的态度,教师是否把家长当作家园共育的合作伙伴,是否本着平等、尊重、开放、合作的理念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等。

学期教研分享时,教师D的分享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们最应该感谢那些要求高的家长,那些愿意提出建议的家长,甚至是‘找茬的家长,因为他们的‘问题让我们不断去调整、完善自己的工作。”教师D还结合案例“老师,能不能让我家孩子也做一次升旗手”进行了解说:“大班幼儿每个班每个月基本都会有一次升旗机会,刚开始都是我指定幼儿做升旗手,自从家长提了意见之后,我提前做了‘幼儿升旗活动参与计划表,让幼儿根据月份自主选择做升旗手、护旗手或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样做不仅能使各项工作更有计划性,而且能使每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大家非常认同教师D的观点,应从心态上接纳家长的“找茬”,用更加积极、正面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每一个问题和需求,与家长形成“相互合作、和谐共生”的关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