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兵
[摘 要]精准追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追问的延展,要求教师从课程标准出发,以学情为基础,精心设计问题,在多层次的精准追问上提高质度和效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全方位提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精准追问;深度学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75-0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分不开,要想学生完全参与课堂,精准追问是一个有效方式。精准追问有别于一般性追问,它是从主问题出发的追踪式提问,是对主问题的延伸和拓展。精准追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追问的延展,要求教师从课程标准出发,以学情为基础,精心设计问题,在多层次的精准追问上提高质度和效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全方位提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一、師生交流的质度取决于精准追问的效度
倘若追问做不到精准,不仅会让师生交流的质量大打折扣,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然师生之间的问和答是可以预设的,那么追问也一样是可以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关键环节进行精准追问,这样既利于师生之间自然顺畅的交流,也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针对性——精准追问的现实起点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根据学情和课堂教学的需要,面向学生个体,设置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弹性化问题,这样的追问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2.层次性——精准追问的逻辑起点
“怎么问”很重要。精准追问应该随着问题的逐层展开,渐次深入,最终促成理解,发展思维,解决问题。比如,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任意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为什么有的能围成,而有的围不成?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吗?
以上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层次性极强,逐步指向问题实质,触及学生的思维深处,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学生学习的深度取决于精准追问的高度
教与学基于师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过程。精准追问首先应该精于问题的设计和实施,于关键处设问,在学生思维的点精准追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
基于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让他们发现更具价值的数学问题,提升认知水平。教师通过精准追问引导学生将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寻求解法,最终将结果在情境中加以应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落实问题反思
问题反思为学生进一步解决数学问题和深度学习奠定基础。精准追问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概念、规律的认识,还能分析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加强对新问题的思考和对新知识的应用。
以“小数的乘法”复习课为例。
(1)由表及里,反思知识溯源。
师: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类似整数乘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在哪里?
生1:多了小数点。
师:小数点怎么点?有没有要求?
生2:有。
师:我们来研究13×26可以写成哪些小数算式。
生3:13×0.26,1.3×2.6,0.13×0.26,1.3×26,0.13×0.026。
师:能不能快速说出每个算式的结果?
生4:能。
师:一起分析这些结果,有什么相同点?
生5:都是由3、3、8组成。
师:3、3、8从何而来?
生6:13×26的积。
师:但它们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不同在哪里?
生7:小数点位置不同。
师:这些不同我们可以怎么表述?
生8:计数单位不同。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创设了两次递进式比较,既求异又求同。通过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比较,在区别中,凸显小数点位置的重要性。对于由同一整数乘法算式引出的小数乘法算式算出的不同结果,让学生在辨析中反思,并归纳出“338”是计数单位的个数,小数点位置的不同直接导致了计数单位的不同。学生通过对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个数的比较,总结出算理,由表及里,反思知识溯源。
(2)由此及彼,反思知识联结。
师:刚才的这种计算,我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
生9:遇到过,算整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师:计算130×260,你能不能很快说出结果?
生10:33800。
师:以往是添0,今天是点小数点,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生11:不管是添0还是点小数点,都是确定计数单位。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将小数乘法与整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进行联结,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这两类乘法的共性:点小数点与添0的本质都是为了确定计数单位。如果在教学中,不让学生反思,学生的认识就会缺乏条理化和关联化,就不能够得出知识间共通的本质和潜在的共性。
(3)由内及外,反思知识建构。
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
生12:小数点对齐就是让计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
师:小数加法与小数乘法有什么相同点?
生13:都要确定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
师:有什么不同点?
生14:小数加法是先确定计数单位,然后确定计数单位个数;小数乘法是先确定计数单位个数,然后再确定计数单位。
师:那么以后学习小数除法时,应该怎么做?
生15:关注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
这一过程,解决了学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小数加法首先要将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则没有这样的要求?学生在反思中发现小数加法与小数乘法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3.进行问题协商
以“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3只小猴平均分36个桃子”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有如下的解法:用小棒摆一摆;分步列式;列竖式计算。虽然学生的解决方法不同,但都指向了问题的实质,即“把3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笔者继续追问:“你能用竖式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吗?”在问题协商中追问,进行正面讲解和错误解析,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平均分的过程和竖式计算方法的建构。
只有在问题协商中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师才能在精准追问中让学生展开研究,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应用中,让学生用数学语言交流,获得学习反馈,得到问题回应,进行思维对话。
(责编 黄 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