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4-05-07

党忠桂

[摘 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中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0092-02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常常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在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组合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新手段。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笔者更是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极大地改变了过去枯燥且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起教师传授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新的教育体系,而且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发展个性的需求。

一、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若能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设备的声音、动画等功能创造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问题,则能让学生主动探究,激起思维的火花。

如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我展示有配音和动画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角色,然后让学生猜猜接下来出现的角色。这个问题像导火索一样,一下子点燃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学生纷纷抢着回答自己喜欢的角色,我再提问这些角色的规律,而学生也在课件的引导下,急切地想知道答案,从而引出了本课内容。接下来我再随机展示学生喜欢吃的水果的图片,如苹果、香蕉、橘子、葡萄等,让学生猜猜接下来会是什么水果,这时学生不能一下子答出来,有些学生开始沉思,有些学生互相讨论,有些学生画图推敲,这再次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使课堂充满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有趣,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让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去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让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现代交互式学习环境下,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样性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问题。如教学三年级“认识周长”时,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是解决有关周长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活动。

第一层,利用动画演示周长。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两段带有动画和配音的视频,让学生进入情境,第一段视频是羊从有缺口的羊圈中跑出去,第二段是牧羊人修好羊圈后羊无法走出羊圈。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很直观地区分清楚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初步了解周长。

第二层,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指出周长。在学生认识封闭图形后,我再播放瓢虫沿树叶的边缘爬一圈后回到起点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说说瓢虫爬行的路线和周长的联系。有学生一边用笔在屏幕上画出瓢虫爬行的路线,一边说:“瓢虫沿树叶边缘爬一圈后回到起点,这一圈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清晰的思维,准确的表述,证明学生深入地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第三层,借助画图工具让学生描画周长。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后,我让学生利用希沃画图工具在大屏上描画出各种规则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通过描画让学生对周长有更深的理解。

第四层,投影演示计算周长的方法。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图形和材料,用圈一圈、量一量等方法求出图形的周长。再让学生用投影演示用绕线法、滚动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过程,最后播放计算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视频,使学生明白化曲为直思想,轻松地掌握解该类题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创新思维,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以上环节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多样化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悟和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学会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信息技术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教学时若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知识中,认真选取能恰当体现教学内容的媒体,巧妙地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就能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

如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抢红包的活动:4人一个小组抢红包,在屏幕上出示红包的金额后可以开始抢红包,1根手指表示1元,抢完的小组快速起立。我首先出示34元红包,每个小组都能快速抢完。然后出示3.1元红包,这时学生一脸茫然不知道怎么抢,有学生说:“3根手指可以表示3元,但我不知道剩下的部分是什么,没法表示。”我借机问:“大家在生活中见过类似3.1的数字吗?在哪里见过?”有的学生说在超市的货架上见过,有的学生说在报纸上见过,还有的学生说在冰箱上见过用这种数表示温度……学生都争先恐后回答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小数。接着我让学生试着给这种数取个名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抢红包引出的问题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同样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目标的完成就水到渠成。利用现代技术联系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教学,既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四、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化繁为简

数学的美在于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能让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五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课“探索图形”,这一课要学生探索将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涂色后,各种涂色情况的小正方体的数量,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体会数学中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教学中我利用动画演示,先出示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猜测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什么位置?有几个?学生猜测后,用动画演示移动小正方体的过程,通过观看动画,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接下来我出示27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后猜想一面涂色的、两面涂色的、三面涂色的、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这些正方体的数量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猜测后说出了答案,最后我通过动画功能验证学生的猜测。这样用动画演示过后,学生解决64个、81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的涂色问题时就轻而易举了。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化静为动,使抽象的问题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简单,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扎实。

化静为动、化繁为简能让数学变得更简、更美、更易。如教学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我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等活动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学生说的过程中我用多媒体演示通过剪切、平移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的过程,唤醒学生相关的活动经验,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做铺垫。再让学生分组从多个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选择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将学生的作品拍照,然后运用希沃的传输投影功能上传到大屏上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能拼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具有什么特点?有些同学拼成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学生明白只有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我让一名学生在电脑上任意选择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然后通过拖动、平移等功能演示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然后我提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边是三角形的什么?高呢?”学生说出准确答案后,我用红笔在大屏上画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分别给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涂上不同的颜色,再次让学生观察并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通过动手操作、多媒体演示、探究合作、分析推理,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化繁为简、化静为动,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简单的操作、演示中,教师抓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这一教学重点,突破了三角形的面积这一教学难点,使枯燥、烦琐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动态化,从而美化了数学课堂,使学生在动静结合的课堂环境下細化了知识,拓宽了思维。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恰当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淋漓尽致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可以使数学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形象化、直观化,使复杂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可感知、可触摸,更加生动有趣、灵活多变,富有生命力。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的效果,从而拓宽了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

(责编 杨偲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