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劳动教育

时间:2024-05-07

鲁坤

[摘 要]进入新时代,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人们对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进行劳动教育既是科学课程的学科优势,又是科学课程应承担的学科责任。我们应该在教学准备中,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教学实施中,落实劳动教育目标;教学评价中,贯彻劳动教育要求,探索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劳动教育。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6-0076-02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但不容乐观的是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往往强调智育,而轻视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甚至很长时间在学校里都没有一席之地,没有纳入课程计划中。学校和家长片面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家庭劳动,把孩子学习以外的一切活动全部包办;有的教师把劳动教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把劳动教育等同于劳动,甚至把劳动看作惩罚学生的工具。许多学生没有从事过真正的劳动,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缺乏,不尊重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的功能被淡化、弱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尤其进入新时代,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人们对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方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在动手动脑,积极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结合小学科学学科这样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参加一定的劳动,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良好的劳动素养既是科学课程的学科优势,又是科学课程应承担的学科责任。如何在科学学科中进行劳动教育,下面谈一些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准备中,整合劳动教育资源

1.挖掘文本资源

现行的各类版本的小学科学教材中,都有可供劳动教育渗透的课程资源,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各个年级段都有涉及培养劳动意识的、端正劳动态度的、养成劳动习惯的、训练劳动技能的文本内容。虽然劳动教育可能不是该章节授课要重点表达的内容,但却提供了极好的劳动教育的契机。教师在备课中,要善于深挖这类文本资源,进行良好的劳动教育渗透设计,以引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激起劳动的热情,培养自觉主动的劳动意识。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下同),显性的劳动教育素材主要集中在实验探究课、制作探究课和技能训练课等教学课型中。如在科学实验中,对天平、温度计、弹簧秤、酒精灯等实验器材的使用,就是很明显的劳动技能的训练。又如四年级下册《养蚕》这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怎样养蚕,动手养一养并记录观察日记,这里面就可以结合劳动教育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的培育和劳动技能的训练。在科学教材中,像观察探究课和资料探究课等教学课型中则蕴含许多隐性的劳动教育素材,在文本中大多以“资料袋”的形式出现,如在《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这一课中的“袁隆平爷爷的故事”,教师就可以结合劳动精神的培育进行设计。教材中显性的和隐性的劳动教育素材不是截然分开的,各自对劳动教育目标的指向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把握,不求面面俱到,要因势利导。

2.挖掘课外资源

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探究学习为主。这种学习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学习的空间除了课堂,还需延伸到课外。在校园里,在家庭中,在大自然里,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我们科学教学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有问题意识,要有目标意识,要自觉地把劳动教育的目标设计进去,选择合适的资源予以达成。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一种是可以选择社会生活素材,例如教学六年级《探索宇宙》中“难忘的太空人”,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的航天工程的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明白,伟大的成就需要无数默默无闻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劳动源于平凡,劳动蕴藏伟大。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甘于劳动、乐于劳动的意识。还有一种,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善于利用课外实践基地。无论是“种植园”“养殖场”,还是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甚至是我们学校的食堂,我们的家庭等等,到处都有劳动教育的资源,教师要学会利用,尤其是需要学生亲历体验的教学过程,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去实施。例如,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中“种油菜”的教学,我们完全可以把课堂放到农家田地中,放到活动基地中,让学生实际看一看,种一种,体验劳动的乐趣。

在教學准备中,教师要统筹好文本资源和课外资源,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关系;要统筹好科学学科和其他学科资源的融合和补充;要从便于教学开展,效果最佳,最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则予以整合。

二、教学实施中,落实劳动教育目标

1.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

劳动教育目标的达成主要还在于课堂。课堂教学的优势就在于教学目标相对集中,目标达成迅速,固化作用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劳动教育的要求讲清、讲深、讲透,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尤其在涉及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的培养时,要旗帜鲜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让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及劳动人民的劳动价值观深植于心。对于涉及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和劳动创造等劳动素养的培养教学,教师要传授正确的方法,帮助制定持之以恒的计划,提供适应发展的条件。例如,在《洗衣服的学问》这一课教学中,对于“衣服为什么能洗干净”是劳动知识的传授,“亲自动手洗衣服”是劳动意识和劳动态度的培养,也是劳动技能的训练,“自己的小衣服自己洗”是劳动习惯的养成,“有哪些方法能把衣服洗干净”是劳动创造的熏陶。教师要在每个环节提出具体的目标,引导学生向这个目标发展。

2.丰富拓展课外实践教学

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科学课程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性质,决定了科学课程教学要丰富拓展课外的教学内容和渠道,这样劳动教育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实施平台。在课外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问题为驱动,以项目学习为抓手,通过参观考察农家、工厂、实践基地,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进行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与工人师傅、农民伯伯进行交流,激起孩子们探究的欲望,触发孩子们劳动的热情,让孩子们跟着工人师傅、农民伯伯学习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劳动技能,了解劳动的方法、过程,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乐趣,使他们亲历在课堂中没办法实现的学习过程,既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又提升了自身的劳动素养。

在课外实践教学中,除了利用丰富的物质资源,还可以发挥劳动模范,劳动能手等人力资源的优势,他们长期劳动在第一线,专业知识往往是我们教师自身无法比拟的,我们可以让他们给学生进行教学,以身示范,常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学评价中,贯彻劳动教育要求

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要把劳动教育纳入科学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中去。从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实践指导、学习效果反馈等方面细化要求,让教师教有标准、学校评有尺度,规范教学行为,准确评价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程中劳动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制定涵盖劳动教育的科学课程学习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要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劳动教育有自身的特殊性,尤其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和劳动素养的养成本身就不是简单说教就能实现的,是一个长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学情诊断,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的互相评价入手,采取性质描述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努力的方向。

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涵养劳动情怀,培养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课程实现“立德樹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

[2] 张随学.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9(26).

[3] 李聚德.浅议城区小学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0(06).

(责编 韦淑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