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生命教育品牌

时间:2024-05-07

刘卫民

[摘 要]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是小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不仅需要制度、精神的支持,还需要行为、宣传等多个方面的带动。在小学学校管理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从宣传、环境、活动等多个方面入手,优化学校文化建设的细节。

[关键词]小学;学校文化;生命教育;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6-0085-02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既需要注重精神价值的凝结,也需要贯穿落实到行为文化之中,需要加强文化的宣传与感染。学校文化建设还是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工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求,积极落实生命教育,这样才能稳步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在小学学校管理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从宣传、环境、活动等多个方面入手,优化学校文化建设的细节。

一、落实宣传文化,资源共享

宣传文化工作的开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对于学校生命教育品牌的树立具有推动价值。在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将学校的文化思想、办学精神传播开来,通过上行下达的有效机制,让所有师生都对学校的文化有一个渗透性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该把握宣传文化的具体内容,通常情况下其主要内容包含了学校校训、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除了需要对宣传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以外,作为管理者,还需要拓宽宣传的不同途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教师、学生接受信息与思想感染的方式多种多样,学校不能通过传统的讲座、会议、培训等方式展开工作,虽然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却无法真正将学校文化渗入师生的心灵。为了提高生命教育品牌内外宣传效果的提升,学校可以利用当前的公众号平台、微博平台等不同的平台,或者是可以在学校内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积极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对外树立良好的办学形象,达到学校在精神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上的共享。不仅如此,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各类社会媒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利用当地现有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不同种类的资源,拉近与社会各类群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示生命教育的理念认知。

二、营造书香环境,渲染氛围

外在环境的营造能够增强所有师生的代入感,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生命教育本身就关注他们的成长感知,注重每一个人的发展,这就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所有师生能够全身心投入。但是环境的营造极为注重细节的优化,学校需要对现有的硬件环境进行分析,为书香环境的营造找到明确的入手点。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所有师生共同加入到环境、氛围营造的过程中,突出学校每一位成员的主人翁地位,这样才能为学校文化建设、生命教育理念的树立奠定稳定根基。

以我校具体文化环境的营造为例,为了更好地弘扬生命教育的理念,学校极为注重楼道文化的建设,在学校的现有所有楼道中将生命教育的理念与艺术、传统文化、良好学风结合在一起,并尽可能地采用丰富多样的颜色,满足了小学生的审美与成长需求,加强了对生命的肯定与关注。在学校景观文化的构建上,为了调动所有师生的生命意识,在种植各类植物,摆放有关学习的景观的基础上,又张贴了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标语。除此之外,我校还专门优化了教师、学生所处的室内文化环境,重点根据生命教育理念的主题,对于教师所处的办公室、学生所处的班级进行规划布置,师生可以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突出室内环境的氛围,达到较强的育人效果。最后,学校还通过校徽、校门、标示的设计与运用,构建了学校的对外形象,增强了氛围上的感染力。

三、开展系列活动,潜移默化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类活动的开展能够全面调动师生的参与兴趣,使得文化以一种高效灵活的方式得到有效传播。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就具有生性活泼、爱玩外向等多个方面的特点,精神文化的感染与制度文化的约束、行为文化的引导可能无法达成良好的效果。对此,学校、教师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特色,突出独有的风采;也可以将学校现有的各类文化融入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广大师生对学校现有文化的接受力度。

例如在我校的具体工作中,就以关注生命健康成长作为基本的主题,将其融入不同年级的活动之中,要求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开展各类丰富有趣的活动。一年级的活动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关注生命的初期成长,因此教师开设了学习吃饭、穿衣等一系列活动。在二年级阶段,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又开设了学会劳动的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延展。而三年级则是倾向于学生亲社会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思想去与他人接触。在后续的活动中,还有与生命教育结合的关爱主题、协作主题与独立主题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每阶段的活动中都有着一定的提高、成长,凸显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联络实践基地,走进自然

实践基地的构建指的是学校不能仅通过文字等形式传播、建设学校文化,为了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学校更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与社会广泛接触的实践平台,为所有师生接触事物、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以及接触生命、认识生命、了解生命提供更多的机会。实践基地的设计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与精力,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实践的主题、内容相对简单,多是以接触社会与大自然为主。对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社会关注,为学生的发展与文化建设工作助力。

例如,我校在具體工作中,为了加强生命教育理念的传播,就提供给了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构建了与众不同的实践基地。我校先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分析,经过了前期的努力,我校的自然景观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还开辟了专门的种植区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代入不同的角色身份加入到大自然中,亲手去种植各种植物。很多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形成了较强的生命意识,认识到了尊重大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开展相应的报告总结与专题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实践参与成果,实现理念认知、情感体验的强化,这也使得实践工作开展的水平有所提高。

五、融入传统元素,继往开来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就囊括了诸多与生命紧密相关的元素,这些元素与西方文化中的享乐主义、错误的價值文明观念有千差万别,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汲取积极有利的成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此,学校首先需要对生命教育进行分析,以“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作为出发点,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当前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青少年和公民出现的意识形态新问题,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从本质上来看,生命教育与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现代文化是相互契合的。对此,在实践工作中,我校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融入了孝文化,用孝心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反哺意识,树立自信独立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对生命的感激与尊重;积极融入了大爱无疆的理念,用爱心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利他的理念认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融入了兼容并蓄的文化元素,通过人伦教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小学生与他人之间建立了和谐友爱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互助互爱的氛围中得到更好地成长。

六、推出校本课程,持续发展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推行也充分展现了生命教育的核心。通常情况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开放性与动态性,其需要尽可能地调动每一位师生的参与兴趣。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校本课程可以将文化融入其中,这也是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缺陷。

在我校实际工作中,学校可以对所处地域的文化历史进行分析,从中挖掘出有利的养分,为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学校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学校还可以将校本课程的构建与现有学科教学紧密融合。例如,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开设有关生命的童谣诗歌专辑,收纳由教师、学生编撰的诗歌童谣作品,也可将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收录在内,对现有的教学课程加以丰富。再例如,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生命教育的相关主题,将与爱、包容有关的音乐归入课程建设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专题课程。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环保观念,学校可以专门开设环境保护的相关课程,让更多的文化意识在校园内加以传播。

总而言之,学校文化建设本身就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当前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认识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成长诉求、学校的文化特点等多个角度出发,在这一工作上做出了诸多的尝试。生命教育观念的树立是我校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主题,近年来这一工作的推进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得到了广大师生、学校内外的关注。要想提高相关文化的建设水准,树立良好的生命教育品牌,学校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格局,而应从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传统元素的融入、系列活动的进行等角度入手,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责编 韦淑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