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以内加减法”口算易错点与化解策略

时间:2024-05-07

周春萍 宋煜阳

[摘 要]对学生“20以内加减法”口算能力进行抽样调查,通过精准解读数据,找准学生的易错点,深研跟进策略。对于“7”的加减法口算难点,采用重构单元课时与探索教学策略来分解难点,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于十几减几的口算难点,通过构建“教材、学法、练法”三个新序列来助推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关键词]口算;易错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13-03

“20以内加减法”口算是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20以内加减法口算中哪些题出错率最高?如何化解?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开展了“20以内加减法”口算能力抽样研究,选择城乡113名一年级学生为样本,分析学生的口算易错点,以寻找教学对策。

一、“20以内加减法”口算易错点知多少?

检测后发现,学生的易错题主要集中于十几减几(不退位)、“7加几”和相应的退位减法两个板块。具体如下:

从图1可知,20以内进位加法出错最多的是得数为13的进位加法,出错率为3.5%,紧接着便是得数为14、11、15、16、12的算式。

从图2可知,十几减几(不退位)算式出错率为6.4%,集中在19减几、18减几、17减几和16减几。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算式出错率为3.2%,根据出错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13减几、14减几、12减几和11减几。而从加减法口算的内联性来看,易错题主要集中在“7加几”和相应的退位减法。如, 7+6、6+7出错率为5.3%,13-7出错率为7.1%;4+7 、7+4出错率为3.5%,11-4、11-7出错率为2.7%等。

二、“20以内加减法”口算易错点如何化解?

(一)强化“7”的进位加法,突破口算难点

关于“7”的进位加法,人教版教材安排在“做一做”,没有单独安排例题;相应的退位减法“十几减7”也没有单独安排例题,与“十几减6”合并为1课时。因为没有单列课时,所以关于“7”的口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强化。又因计算“7加几”时思考“3与7凑成十”,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另一个加数少3,较之“9加几,8加几”,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另一个加数分别少1、少2,“7加几”的難度显然更大,致使部分学生掌握不佳。针对学习难点,建议增设“7”的进位加法独立教学课时,增强算法的迁移。

1.重构单元课时,单独教学分解难点

为了突破“7加几”的学习难点,可将“20以内进位加法”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课时重构。将原教材例2的“8加几、7加几、6加几”、例3的“看大数拆小数”与例4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进行拆分重构。重构后在教学“9加几”后教学“几加9”,紧接着“8加几、7加几与6加几”分别教学(具体如表1)。

教学“9加几”时,学生初涉凑十法,在学生感知规律后,教学“几加9”,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关于“9”的加法口算方法。教学“8加几”,让学生探寻和强化规律后,根据“8加几”寻找关联算式,探索“几加8”的口算方法。教学“7加几、几加7”与“6加几、几加6”,主要是引导学生迁移算法。重构安排能将零散的知识进行串联,序列性更强,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认知,理解口算方法。

2.探索教学策略,算法迁移提升效率

学生学习了“9加几,8加几”后,关于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与算法就掌握得相对熟练,“7加几”的教学重点应在算法迁移。基本教学环节如下:

(1)情境展示,运用迁移自主探索算法,画图说明。

(2)汇报交流,数形结合解说算法。

(3)同桌出题互相考查,画图验证,有序罗列“7加几”算式。

(4)迁移规律寻找策略,探求记忆方法。7+9、7+8、7+7、7+6、7+5、7+4,在观察比较中明晰用“3与7凑成十”,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另一个加数少3。

(5)联想与方法优化。先由7+9与7+8联想到9+7与8+7,让学生明白一般看大数拆小数来口算比较方便,再通过“7+6与6+7, 7+5与5+7,7+4与4+7”记忆小数加大数的口算方法。

上述“7加几”的教学中,主要将关于“7”的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罗列、优化并深植。让学生在正确口算的基础上,通过听算、视算、笔答等多种形式加以强化,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关于“7”的退位减法,主要针对加法口算熟练这一现有基础,重点运用“想加算减” 逆向思维的训练,突破“7”的加减法口算难点。

(二)构建“三新”序列,提高口算能力

关于“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4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例5教学“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知识容量较大,但只安排了1课时,限制了学生对理解算理和探索算法的自主时空。例5与后续的习题只呈现了“想加算减”的口算方法,而基于10以内减法的转换方法却没有呈现,导致口算方法单一。可见教材的课时安排、学法指导与习题设计都存在改进空间,想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需要构建“教材、学法、练法”新序列。

1.构建教材新序列,加强操作理法相融

人教版教材编排中,“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与“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合并为1课时,削弱了“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时空。由于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建议重构教材序列将两个例题分2课时单独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例4“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学生运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及摆小棒验证,有效沟通算理与算法。第二课时,教学例5“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由于一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需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撑,所以增加摆小棒活动,从小棒操作过渡到计数器表征(如图3),运用多种物化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内化算法、正确口算。如教学“13-2”时,学生先独立摆小棒(如图4),引导学生借助小棒操作理解算理“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去掉了2个一,还剩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紧接着,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拨出13,再从个位上拨走2个珠子表示“-2”,得11。最后让学生指着计数器与小棒图说说“-2”的过程,完成小棒图与计数器的对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