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参与中互动,互动中发展

时间:2024-05-07

刘艳红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参与、互动、发展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和行为。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践行“学生为主体,参与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教学策略,打造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参与;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71-02

【教材再现】

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5页“想想做做”第2题:

2.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

教材先通过现实的情境提出问题,给出一种方法,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还可以怎样剪。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而不需要动手围,只要运用已有的规律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教学片段1:

师:要想剪过之后能串成三角形,你认为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生1:剪成的三段中,最短的两段长度之和必须大于第三段的长度。

师:可以怎样剪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3cm、5cm、6cm;4cm、4cm、6cm;4cm、5cm、5cm;2cm、6cm、6cm)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最短的两条边长度的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3+5>6;4+4>6;4+5>5;2+6>6。

教学片段2:

师:答案不止一种,那怎样才能做到有序思考呢?

生3:既然三角形最短的两条边之和要大于第三条边,那么最长的那条边一定比7小,所以从6想起。如果最长的边是6cm,那么其他两条边就分别为6cm、2cm;5cm、3cm;或4cm、4cm。

生4:为什么最长的那条边一定比7小?

生3:把这根吸管先平均分成两段,各是7厘米,一段代表最长的边,另一段代表两边之和,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和要大于第三条边,因此,最短的两段之和要比7大,最长的边就要比7小,所以要从6想起。

师:能得到多少组?

生5(快速有序地写出了所有答案):6cm、6cm、2cm;6cm、5cm、3cm;6cm、4cm、4cm;5cm、5cm、4cm。

师:还有其他答案吗?

生6:没有了,最短的边都变成4cm了,和最长的边最接近。

教学片段3:

师:如果吸管长是16cm、18cm、20cm呢?你怎样思考?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7:如果吸管的长是15cm、17cm、19cm呢?

生8:15cm、17cm、19cm沒法平均分呀?

生9:把它们尽可能平分后,最短的两段之和就比最长的一段长1厘米。比如:15cm可以分成8cm和7cm,最长的一段就从7cm想起。

【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实施“学生为主体,参与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教学策略,打造利于学生发展的高效数学课堂。

1.参与是学习的主题,互动是一节课的灵魂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新课改教学中更强调“以需要求参与;以主动求互动”。参与是学生学习的主题,互动是一节课的灵魂,它们应贯穿数学课堂的始终。

本节课笔者通过三个层次进行处理。

第一层,首先提出问题“要想剪过之后能串成三角形,你认为必须符合哪些条件?”,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得出多种答案。由于教师给足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在讨论交流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判断,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

第二层,在学生已获得多种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做到有序思考”。学生在思维碰撞后得出“从6cm想起”。进而有序地写出所有答案。在这一层教学中,教师的恰当介入尤其重要,既能引领学生继续思考,又能使学生思维的火花逐渐绽放,零散的思绪有序整合。

第三层,教师抓住契机继续追问:“如果吸管长是16cm、18cm、20cm呢?你怎样思考?”学生利用刚学习的方法,很快说出答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吸管长是15cm、17cm、19cm呢?”在这样的开放式问题情境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踊跃参与、互动,成就感油然而生,思维得以有效拓展。

2.发展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育的目标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第二、第三两个层次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虽然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起长期作用,并使其终身受益的则是数学思想方法。有序思考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教学时特别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习得。

在第二层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在学生获得了许多答案之后就戛然而止,而是启发学生继续思考“怎样做到有序思考”。数学是一门让人变聪明的学科,对于同一个问题也许有很多种方法,但总有一种是最简单的,作为教师要抓住时机引领学生寻求简洁方案,发展思维,而教师的提问就是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发展思维、积累基本数学思想和学习经验的有效途径。

在第三层教学中,笔者进一步追问“如果吸管长是16cm、18cm、20cm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很快获得结果。再次追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思维发散开来,于是就出现了有质量、有深度、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刻,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快乐的思维旅行。长此以往,学生定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真课堂”“真学习”,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在参与中实现互动,在互动中谋求发展。

(责编:罗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