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捷
[摘 要]数轴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考模式出发,浅谈数轴模型在有关“数”教学方面的应用,力求学生能够在领悟“数轴模型”的内涵与思想中切实增强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轴模型;数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1-0048-02
数轴模型,是数字与图形最简单的结合方式,能够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在小学有关“数”的学习中,设置情境,激发情感,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建立数轴模型,能让学生在想象、设计、绘制、比较和归纳中学会推理,深刻理解数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直观工具,优化学生对“数”的认识
“数形结合”是数学探究的一大重点,旨在研究数与形联系的科学,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形”看到“数”的规律,这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中,数系以自然数、正有理数为主,故数轴绝大多数是数射线,即由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三部分组成,仅利用了数轴的正半轴。但就是这一部分,给学生开辟了认识“数”的新方式,是学生学习自然数、小数、分数等的直观工具,有效促进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与学习。
例如,在学习“数”的初级阶段,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认识直尺上的数字,先对数字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再设置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探究,从而对数字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
问题:在方块内填写相关数字(如图1所示)。
数轴上的数字比直尺上的更抽象,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数字的排列,还认识了数的顺序、方向,准确得出数在排列中的规律,这使学生对数序形成一个浅显的感性认识。随着学生对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等学习的深入,数轴的应用不断得到扩展。学生发现所有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并从中发现了数与数之间的内在关系。比如,数轴上的同一个点可以表示为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这样,数和数轴上的点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借助数轴模型,学生清楚地了解不同数的关系,建立了数与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数轴模型还揭示了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对数的学习变得有形可依。由此可见,数轴模型是优化学生对数认识的有效工具。
二、直接方式,优化学生对“数”的比较
数字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数,还能够用来表示物体的大小多少。数的比较往往是有关数的学习中的重难点,特别是涉及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时,学生对数的比较就更难把握了。而在数轴上,数从左到右是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学生能够通过数轴清楚地看到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轻松比较出数的大小。
例如,在教学“负数”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数轴来指导学生排列正数、负数,利用数轴上自然“绑定”的数序(如图2所示),让学生正确把握负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
在对正数、负数的排列过程中,以“零点”向两边延伸,零点往左的数越来越小,零点往右的数越来越大。据此,学生不仅顺利判断出-5與+5谁大、-5与-3谁大,还能够准确计算出-5与+5、-5与-3差多少,从根本上消除了学生对两个负数大小比较的障碍,使学生直观而清晰地掌握数的大小的比较和正负数之间的相关计算。
借助数轴模型,学生清楚明白了每一个数对应的点,不仅准确判断出了数的大小,还实现了对“大多少”“小多少”的计算,形成一定的数感。如果教师仅是通过语言来讲解数的大小的比较,必然会很抽象。数轴模型的建立使之变得更为具体、真实,学生对数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形象载体,优化学生对“数”的运算
数的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抽象的数字运算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借助数轴模型,有助于学生明白数字在计算过程中的“跳跃”,感知数字之间的依存关系与变化状态,在一一对应中找到其中的规律与逻辑关系,更深一步地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字运算关系。
比如,在教学“除法”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数轴上先找到被除数,然后再几个几个地减(如图3所示),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运算。
借助数轴,学生先找到被除数,除以几就几个几个地向左减,如果能够减到得数为零,说明这个除式可以整除,减了几次商就是几。如果最终余下的得数不为零,说明这个除式不能被整除,有余数产生。
数轴模型建立了一种“等距离”的跳跃模式,将数与图像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清楚理解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在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找到了计算的规律,透彻理解了乘法、除法的本质,切实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数列的规律,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为以计数为基础的运算方式提供了心理意象,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算的方法与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辅助平台,优化学生对“数”的应用
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数轴模型能将具体的数据借助数轴的形式直观明了地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正确找出题中已知与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顺利解决问题。
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在学校举行的“元旦长跑比赛”中,小强在小新前面70米,小华在小力后面40米,小新在小华前面30米。在这四个人中,谁是第一?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之间相距多少米?
部分学生看完题目也搞不清楚谁在前、谁在后,无法把握四人之间的前后顺序。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数轴,让学生通过数轴分析四个人的位置关系。学生在审题和讨论的过程中,根据小新、小强和小华的前后关系,画出了数轴图(如图4所示)。
数轴将四人的前后顺序准确地呈现了出来,图中小强是第一名,小华是最后一名,他俩之间的距离为:30+70=100(米)。
数轴模型的建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数学问题的展示更为直观、具体,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轴”概念并没有被明确提出,但其应用却很广泛。简单地说,数轴就是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就是这一简单的改变,使学生对“数”有了更为全面的、立体的认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复杂的数量关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得力助手,高效地优化了数学课堂,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责编 罗 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