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黄心玫
[摘 要]生态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能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要注意教学情境生态化、方法生态化以及内容生态化。
[关键词]生态课堂;构建;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71-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生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生态课堂”应运而生。“生态课堂”体现了课堂生命活力与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常态要求,要求数学教师打破静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置于有意义、和谐、鲜活生动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教学系统之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个性,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意识,促进教与学和谐共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一、价值透视: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价值
数学“生态课堂”强调尊重、唤醒和激励,它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数学课堂实现高度互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中,教师占据课堂话语权,学生被动接受。而“生态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尊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习伙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推动课堂教学互动
生态视角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数学课堂从教师的单向输出向师生双向互动转变,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也更加频繁,从而全面推动课堂教学互动。
3.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生态课堂”以学生为主视角,将教学聚焦于“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策略,都将紧扣学生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可持續发展。
二、现状审视: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态危机”
小学数学生态视角的形成,需要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正视数学课堂存在的“生态危机”,以提升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针对性。
1.重知识轻技能
当今的数学课堂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现象,制约了生态课堂构建。学生成为知识的存储器,所学知识难以有效、快速地转化为学生的数学技能,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也直接削弱了课堂的活力。
2.内容去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去生活化”现象严重,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严重的“本本主义”思想,唯教材、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与生活积累。
3.方法忽视体验
课堂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当前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遍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种状况亟待教师根据实际学情,优化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策略探寻:生态视角下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鉴于当前数学课堂存在的“生态危机”,课堂构建着力点须包括三个方面:生态环境、生态内容和生态方法,方能打造出“生态课堂”。
1.生态环境:构建应用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生态视角下,教师要改变知识与技能剥离的课堂教学现状,为学生构建应用情境,借助生活现象或实际问题,创设导入情境、问题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中广泛存在数学应用的现象,这些现象是构建应用情境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善于收集和利用这些资源作为新课导入,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完成知识迁移。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投影一组生活中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获得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知,再引导学生把握它们各部分的名称、特征等,最后开展寻找身边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活动,深化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促使知识转变为技能。
(2)构建问题情境
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将问题有机融合在情境中,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当前的问答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搭建场景。
如为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区别正方形与长方形,我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两组生活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物体的图片,并提问:“仔细观察这两组图片,你能不能找到一个方法,可以快速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迅速掌握了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
2.生态内容:贴近学生认知,调动生活经验
内容的生态化是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学内容的生态化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适当进行童稚化处理,有机链接生活,使数学走向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帮助下走进数学,拥抱数学。
(1)内容童稚化
教学内容童稚化是实现教学内容生态化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避免就知识讲知识,适当对知识进行童稚化包装,融入儿童元素,消除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如“认识时间”的教学,为消除学生对钟表的陌生感,我设计了一段动漫视频,以自述的形式让钟表进行自我介绍。动漫视频迅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随后,我引入生活中的钟表,整个过程自然、顺畅,让学生从虚拟的动漫情境逐步过渡到生活实际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链接生活
链接生活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必然途径,也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诉求。课堂设计要从“教数学”向“用数学”转变,促进数学与生活有效链接,让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如“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强化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且真正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我设计了一个链接生活的环节:与小数亲密约会。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或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并将每一件生活用品的价格念给家长听;或在超市的体重秤和身高标尺上称一称自己的重量,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链接这一举措,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长足发展。
3.生态方法:倡导“做数学”,丰富学习体验
数学课堂生态方法具有丰富性,但又都具有一个共性: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够动起来,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真切的体验,获得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坚定“做数学”的理念,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机会。
(1)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在不断操作的过程中实现的。如“可能性”的教学,无论教师怎么讲解,学生获得的感知总是模糊的,于是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将1枚一元硬币抛10次,看看正、反面朝上的次数各是多少;在装有红色玻璃球、黑色玻璃球和蓝色玻璃球各10个的袋子中摸15次,看看摸到红色、黑色和蓝色玻璃球的次数各是多少。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可能性获得直观感受。
(2)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践出真知,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必须构建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深化课堂教学。如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认识,我要求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并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桌椅不牢固的实际问题。
总之,生态视角下,数学课堂要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诉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责编 吴美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