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07

孙晋刚

[摘 要]对话教学,是一种以交流促进理解的重要教学方式。对话教学应以人性化和创造性为基本原则。一般情况下,对话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对话教学;应用;题材丰富;情境恰当;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74-02

由于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薄弱,十分依赖感官记忆,对话教学应运而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脑海中会建立相应的情境,这对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是十分有益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亦是如此。教师善于利用对话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思考的状态,会让学生学得更快、更有效。笔者针对对话教学的应用进行了实践研究,现提出一些思考。

一、对话教学的必要性

各个阶段的数学教学都有各自的要求与目标,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要求与目标则是情境的创设。这一阶段,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足,需要依靠感官上的刺激来强化认知,如听、看、说等,都是理解与记忆知识的途径。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巩固记忆,“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单纯的“说”是十分枯燥的,只有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将知识点作为情境的一部分去消化,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理解更快、记忆更牢,教师可在课堂中适当增加对话环节,给学生设定一个剧情进行实际演练,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对于对话教学的应用依然不够灵活,情境创设缺乏启发性;课题与情境的结合生硬;教师参与过多,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情境路径单一,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了让学生在对话时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教师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建立趣味性、激励性的对话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对话教学的策略

1.丰富对话题材

对话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更积极地融入课堂,在对话中发现答案,得到启发,产生永久性的知识记忆。因此,教师要确保对话的题材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迎合学生的喜好。丰富有趣的话题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感到厌烦疲惫,而充满未知挑战的对话形式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与认可。

如,教师可以尝试将对话形式设置为一次探险之旅,如侦探解密,将不同的题目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或教师自己,挑战的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任何线索,必须不断通过与教师及其他学生对话获取线索,最终解开谜题,还原案件真相。这样的对话题材新颖刺激,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学生喜欢的动画情节、游戏情节等,都可以用作对话题材,让学生在熟悉的元素与情境中进行对话,效果更佳。

2.根据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

当前,虽然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对话教学的实际意义,并且已经开始积极利用对话教学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许多情节套用得十分生硬,导致学生觉得无趣和没有意义,最终什么印象都无法留下。这样的对话情境设计显然是失败的。虽然数学看起来只是冰冷冷的文字、数字和公式,但与我们的生活却有着紧密联系。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学生喜欢的郊游情境,用生动的语言引入:“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在学生回答“喜欢”后,教师接着让学生看情境图并提问:“这两个小朋友为郊游准备了哪些食物?把这些食物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用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發学生思考,使之明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的蛋糕不能用整数表示,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用新的数来表示,然后自然地引入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又如,教学“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时,教师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乘公交车”情境。

(出示动态场景图:一辆公交车到站了,这时有人下车有人上车)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公交车到站了,下来了几个人,又上去了几个人。

生2:车上原来有9人。

生3:有3人下车,有2人上车。

师:要想算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生4:有3人下车,就减去3人;有2人上车,就加上2人,即9-3+2=8(人)。

生5:有2人上车,就加上2人;有3人下车,就减去3人,即9+2-3=8(人)。

师:这两个算式都正确吗?为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在这样的情境对话中,学生完全理解了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再如,教学“加减法”时,可以请一位学生扮演商贩,定好不同商品的单价,另一位学生扮演顾客,一人买一人卖,并让两人在对话的同时在脑海中快速计算顾客所购买的商品的总价格,最终看谁的计算更准确,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不同的知识内容适合不同的情境,教师应当合理选择,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情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提高数学能力。

3.设计多个对话分支

虽然数学题目最终的答案往往只有一个,但是解题的方法却可能有很多种。如果学生不能灵活思考,做题时便很容易钻牛角尖,从而忽略其他的解题方法。为此,教师应当在对话设计过程中加入更多的分支,让学生发散思维,多向思考。

如,在学习了有关方向和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引发学生进行对话。

师:小明家和小华家都与学校同在一条直线上,小明从家走到学校要走763米,小华从家走到学校要走641米,小明家和小华家相距多少米?

(大多数学生列出算式:763+641=1404(米))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1:763-641=122(米)。

师:对于同一道题,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可能吗?

生2:不可能!

生3:可能!

(出现分歧)

师: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在对话中意识到小明家和小华家有可能各在学校的一侧,也有可能在学校的同一侧,因此他们两家的距离有两种可能,也就有两个答案。这样的对话能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周密性,让学生多方位思考,避免思维定式。学生在辩论对话中明确:审题要仔细、全面,将所有的可能情况都列举出来,答案不一定唯一。

对话教学是一种能够让人产生深刻印象的灵活教学手段,特别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十分有利。教师要善于利用对话,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索,萌发寻求正确思路的欲望,这不管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还是对教师的教学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华玲.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

[2] 路广贞.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聊城大学,2017.

[3] 王利娟.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对话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学周刊,2016(13).

(责编 吴美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