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顺学而导,提升实效

时间:2024-05-07

涂建良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要把握时机,顺着学生的学情,结合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适度点拨,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实效 顺学而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73

卢梭曾指出:“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应学生的天性。”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应把握时机,根据学生对新知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梳理、讨论、点拨和引导等方式,指导学生探究和思考。

一.把握时机,顺着旧知导新知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都是采用逐级递进的原则编写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按照螺旋状上升的,通过各单元知识的串联,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知识体系的架构,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顺着学生已有的旧知导入新知,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建构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时,学生大多不能理解到底哪个是单位1。基于学生的疑惑,教师结合学生学过的等分和份数的关系进行引导:“想一想,能把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看成单位1,或看成份数吗?为什么?试举例说明。”学生举了这样的例子:小明的心跳次数是每分钟80次,小东的心跳次数是他的。在这里,根据份数来算,将小明的心跳次数等分为5份,小东占其中的4份。根据整数和份数的关系,可将小明的心跳次数看做单位1,小东就是小明的,由此,学生通过讨论,将分数乘除法的难点问题进行转化,便能更容易的理解概念的难点。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把握有利时机,顺着学生的旧知,顺利导入新知,并引领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二.把握时机,顺着特殊导一般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比较表面。一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根据教材进行简单的模仿,从而造成认知错误。因此,教师要把握时机,顺着学生的表层导入深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模仿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验证:写出和,通过折纸和画图等方法,证明这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而后推断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样的推断显然犯了逻辑错误,不具有普遍性。为此,教师从表层思维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想一想,如果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你认为分数的大小是否改变?如果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你认为分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学生通过折纸、画图等方法进行验证,从而推导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抓住学生停留在概念表层的时机,从学生的特殊规律入手,顺学而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由此在严密的验证推导中理解概念,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把握时机,顺着表征导本质

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来说,学生往往是通过简单的字面表征来理解,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无法理解概念的本质内涵。因此,教师要把握时机,顺着表征导入本质,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时,教师从“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个定义表征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只剪一刀就能将平行四边形变成梯形?为什么?”学生根据引导,很快理解梯形本质特征的重点是在“只有一组”上面。只要满足一组对边平行就可以,这就是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区别。

又如,在教学“量角”时,教师顺着学生对量角的理解,进行引导:“角的度数是什么意思?下图的量角方式正确吗?”

学生讨论后认为,量角就是看这个角有几个1°角,重点是要读出有几个1°角。

以上环节,教师顺着学生对数学表征的浅显认知,抓住关键词进行导入,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有了深刻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设计课堂的“导”,这是顺学而导的关键,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个有利时机,顺着已有旧知,导入新知;顺着表层导入概念深层,从而带领学生突破思维局限,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责编 罗 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