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韩万军
[摘 要]问题解决类型的题目一般涉及生活实际,需要学生对题目有很好的理解,进而把握问题中的重点和关键,再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审题方法的教学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文本含义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解题思维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方法;文本阅读;解题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71-01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数学问题的文本阅读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问题解决型的题目,只有正确理解并且抓住文本含义以及有用的信息,才能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查找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句
正确理解问题解决型题目的关键之一,就是把握和正确理解数学语言中的关键词句。在教学的目标中也明确要求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应边读边画,圈出一些关键的词句。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强化,培养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敏感性,在解题时就能更好地把握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教材中有一道题目:小红今年13岁,小红比小明小2岁,但是小明又比小刚大2岁,问小刚今年几岁?
这类问题在教材中比较常见,涉及的关键词包括“×××比×××小”“×××比×××大”,很多学生在理解题目的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遇见“大”就加,遇见“小”就减,很容易出现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这类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本题的正确解答过程:小明今年的年龄为13+2=15(岁),小刚今年的年龄为15-2=13(岁)。
由此可见,在解答问题解决型题目时,需要对关键词句有正确的理解。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审题中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的习惯,只有正确地理解题目文本的含义,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筛选提取解决问题的信息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题目的呈现形式不局限于文字,同时还会包括图画、表格、生活场景对话等,在审题时需要学生对题目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认真分析,结合问题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明确解题的方向和思路。
例如,有一道图文相结合的题目:先根据下面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再进行解答。
(1)1个茶壶和4个茶杯一共多少元?
(2)1个热水瓶比4个茶杯多多少元?
题目中一共涉及三个条件,问题(1)只需用到前两个条件,解答为20+4×4=36(元);问题(2)只需用到后面两个条件,解答为35-4×4=19(元)。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条件在解题的过程中都要用上,应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选择。
还有一些题目会在题干中设置干扰选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经过训练之后,学生就能独立找出和题目问题相关的信息,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
三、适时借助示意图解决问题
小学生对于具体形象的思维能力要强一些,因此,在解答问题解决型题目时,可以借助具象的示意图分析問题,能有效帮助学生厘清题目中的各个条件、问题以及数量关系。
例如,有一道题目: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中,正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那么,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分别是多少毫升?
怎样理解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问题中的条件比较复杂,要理清楚并不容易,可以假设把720毫升的果汁全部倒入小杯,1个大杯可以看作3个小杯,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让学生单纯从文字方面来理解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比较困难,这时借助示意义图则可以达到直观的效果,便于学生理解。
涉及数学文本阅读的题型非常多,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将审题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培养学生思考并且理解问题含义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责编 李琪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