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激活认知“小冲突”制造课堂“大惊喜”

时间:2024-05-07

姚小琴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冲突是一个有利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从中进行引导和突破,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认知冲突 教学策略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78

在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诱因,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其在矛盾中交流碰撞,生成智慧。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小冲突”,进而引导和点拨,使其在丰富的思维活动中生成数学经验,发展其数学能力。

一、捕捉新知生长点,激活认知冲突

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新知之间会形成一个新知生长点。此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并激活这个新知生长点,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异分母加减法”时,学生已经学过整数加减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积累了加减法的基本经验。基于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上。我先出示习题学生很快得出计算结果并总结出计算规律: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计算,计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计算,分母不变,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减。此时我追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要直接相加减的基本要素是单位相同。于是我出示例题,并再次提问学生:“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减吗?为什么?”学生对照已有经验,认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分数的分子也不能直接相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不能直接运用。经过探究,学生得到了一个新的计算经验:只要将异分母转化成同分母,就能够直接相加减。由此,通分的数学经验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时,有学生提出另一种计算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小数时,也能直接相加减。

以上教学,教师捕捉新知生长点,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探究,从而使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丰富了学生的计算经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捕捉课堂生成点,激活认知冲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生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资源,这其中包括两种,其一是预设下的生成资源,其二是随机性的生成资源,就是没有进行预设生成的资源。教师要学会借助随机性的课堂生成资源激活课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展开自主探究,获得思维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让学生动手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再计算出三个内角的和。但有些小组的计算结果却和课本中的180度不符合,于是学生产生了一个认知冲突:到底是测量不准确,还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180度而四舍五入得到180度?为此,我紧扣这个生成点追问学生:“除了测量验证的方法之外,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认为可以通过折叠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靠在一起;或者将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学生顺利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以上环节,教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及时捕捉随机生成的问题,有效激活生成点,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捕捉思维发散点,激活认知冲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发散思维入手,捕捉学生的思维发散点,激活认知冲突,带领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发展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习题:求2.5×3.2+0.25×68的计算结果。学生大多采用了这样的计算方法:2.5×4×0.8+0.25×4×17。为了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提出问题:“可以尝试使用乘法分配律吗?”学生认为要运用乘法分配律,两个乘积中必须有一个相同的数,而这个算式中四个数字根本没有相同的数。此时我继续提问:“可以想法找到一个相同的数吗?你怎么做?”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在2.5和0.25之间,可以做一个转化,将2.5缩小10倍就变成了0.25,或者将0.25扩大10倍,就变成了2.5。可以将“0.25×68”中的0.25转化为2.5,为此,学生继续深入一步,发现要让0.25×68的积不变,就要乘以10,因而转化为2.5×6.8,这样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了。

以上环节,教师有效捕捉学生的思维发散点,另辟蹊径进行引导,以此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在惊喜中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简便算法,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认知冲突来自于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已有经验,教师在新知的生长点、课堂的生成点、思维的发散点进行有效激活,借助小小的冲突点,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数学课堂制造惊喜。

(责编 莫秋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