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冯国雨
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把非数学的或缺乏“数学味”的东西去掉,明确数学的特征,融入“数学味”的东西,关注数学本质,发挥数学魅力,让学生在具有数学味的课堂上收获得更完整。
一、合理整合“生活味”与“数学味”
数学教学必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寻找数学的影子,并在数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能用数学的思考方式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这就是数学的“生活化”。
如在教学笔算除法时,可设置一道开放题:两家公司招聘,小公司,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只工作5天,每月休8天,每月报酬400元;大公司,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6天,每月休息4天,每月报酬420元。你愿意去哪家应聘?为什么?按照常理来思考这个问题很简单:小公司每天的报酬与大公司每天的报酬比较下,哪个高就去哪家应聘。有个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大公司虽然辛苦,每天的报酬没有小公司高,但是因为是大公司升职的可能性大,将来会有大的发展才会赚更多钱。也有学生提出还是去小公司,每天的报酬比大公司高……学生用他们耳濡目染的生活经验,指出了一条条解题途径。
我们强调数学化,但是不能简单地将数学化就换成了生活化,将特有的数学味简单地串味成生活味。而是应该借助合理的情境,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架起桥梁。二者合理的整合要做到:从问题找情境,进而分析数学现象;从数学现象中,找出数学本质特征;运用数学规律解决问题。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是分不开的,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停留在生活经验上,要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找出数学规律。
二、合情合理地创设数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在大大小小的各级教研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并且大家在评课的时候也首当其冲评价这个情境是如何设置的。到底所谓“时尚”的东西是不是就一定适合呢?该怎么运用得恰如其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如在“面积的认识”教学中,出示问题情境:两只小动物比赛吃饼,一只小动物因为牙疼吃到一半就停下来了,另一只小动物把一块饼都吃完了,问:谁赢了,为什么?接着出示面积的概念。在这节课的最后,教师问: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时候,居然有学生回答:“吃饼比赛,谁是赢家?”
依托上述看起来趣味横生的问题情境,着实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情境中,但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学生认为这节课的最大收获居然是吃饼比赛的结果。在我看来,随着学生年龄的发展,知识量和难度的增加增大,单单靠外在的趣味来吸引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是根本不买账的。因此,创设情境要避免片面性,减少外在趣味性,了解学生承受性,等等。唯有内外兼顾的趣味性,才能发挥数学本身的逻辑魅力,才能将数学的后续发展做得更好。
三、实际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付出实际行动。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多少对这节课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来,亲力亲为的机会越多,学生的感知性和经验性就能得到丰富和提高。
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一位教师先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之后通过动手画、剪、拼,得出对称图形。貌似一节课热热闹闹,人人动手操作参与活动中,不亦乐乎。不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只是表面的热闹、内在的空洞,学生欣赏了各式对称图形,却没有感知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关系。这样的一节课是美术手工课,还是艺术欣赏课呢?如果只是停留在为了活动形式而做这样的创新,我觉得宁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尤为重要,以这个作为基础我们才能对活动内容进行正确的把握,最后才能更好地把活动实质深入化、活动化。
我认为如果要活动就要讲求实效,将它成为配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武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对教学过程起到引领作用,一节课目标先确定,然后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比如内容的增减,顺序的调整,方法的择优选择,手段的合理运用,活动的设计,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
其次,依据指导思想。活动设计应该内外兼修,既有外在丰富的表现形式,又要有深沉的内在品质。依托学生爱玩爱动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层次性的活动,使其体现教育意义,做到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
最后,提高教师的指导作用。好的指挥者在一场战役中能决定胜败。在一节课中,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同样能领导一场具有实效性的活动,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深化,思维水平得到提高。因此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指导水平十分重要,正确合理的活动才能提高活动的质量,才能让四十分钟的课堂变得丰满起来。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把非数学的或缺乏“数学味”的东西去掉,明确数学的特征,融入“数学味”的东西,关注数学本质,体会数学的内涵,发挥数学魅力,让学生在具有数学味的课堂上收获得更完整。
(责编金铃)
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