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韩一嘉:换一种思路,把语文教得有意思起来

时间:2024-05-07

王西 韩一嘉

长期以来,语文都是一门“门槛在院子里”的学科。无论是网络舆论、学科期待,还是社会担当,语文一方面承载着国人的精神塑造,另一方面,也在各方压力中不断“被塑造”。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经典,虽然是精神塑形的土壤,但从学生的素养出发,仍然缺乏阅读的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重新启封经典,将之灌注到国民精神中去?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语文教师韩一嘉表示,语文之于国人的精神塑形,可能是我们当前教学的立意所在。语文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一个人的意识、思维和对世界的感受会通过阅读,像加速器一样运作,“若能有一次体验到这种加速,人们就不再会拒绝阅读。而我和同事们,正尝试用各种方法启动学生的加速器”。

在“毁经典”中重塑经典

在这个人工智能都会帮助人写文章的时代,无论是母语教育还是阅读、写作教学,教员和学员如果像流水线一样将语文知识严丝合缝地拧紧和拼装起来,那一线语文教师哪里还有自己的用武之地?韩一嘉认为,只有在想法上有所超越,才能让语文教学变得高级起来。那么想法如何超越,教学怎么变得高级呢?他开玩笑地说,可以让一部分经典先“毁”起来。

基于这样的想法,韩一嘉和同事杨钦涵在每个单元都尝试着整合两三堂别样的阅读课。这些课打破了惯常的知识结构,突破了经典的理解常规,让学生带着强烈的阅读目的去穿透文章,换一种思路去贴近语言和文字。比如《紫藤萝瀑布》这个单元,在单篇教学任务完成后,以“人人都会说金句”为情境,走完至情、至理和至性三个层次,实现“托物言志”的单元教学。

“这样的尝试要避免新瓶装旧酒,课堂的改变有时候是在对课文的使用和理解上,文学教育的鉴赏和语言教育的实践不可偏废。另外,也有一些颇具争议的阅读课,如在进行《陋室铭》的教学时,常规拳法打完,又以‘如何卖掉这套房为阅读动机,探究‘陋室的价值,但借用的阅读策略其实来自于著名广告人东东枪所著《文案的基本修养》。”韩一嘉说,“趁年轻,在四平八稳和剑走偏锋中,我选择更多可能性的一条路。与其学习阅读的策略,不如带着策略去阅读。在过程中完成学习,重习而不重学。”

再比如小说教学,韩一嘉尝试关注空间布局,让学生凭借阅读记忆,或是画出屠户遇狼之后的行动轨迹,探究“担”和“刀”的功能意义;或是画出再见于勒时众人的位置,讨论“舞台”搭设的紧张和节奏;或是画出“咸亨酒店”的布局和细节,有意回避人物形象,通过牌匾(插图)、门槛和曲尺柜台,讲清楚人物的阶层关系。学生戏称这种课堂叫“大家来找碴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理解了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章的现实意义。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思考之后,他会发现,语文不仅仅是文学了,而是变成了我们理解的语文。语文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变成了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这样的教学之下,鲁迅作为一个符号可以从课本中走出来,变成真正意义上‘活着的鲁迅。”韩一嘉表示,“让一切的表达可被理解,让一切的理解可被表达,这是我教学的‘座右铭。”

在动态的评价中实现立体的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那么,教师如何把“教学评一体化”在课堂中落实到位呢?

韩一嘉表示,有教师会担心教给学生的内容不是考试要考的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们可以换一种教学思路,从“教学评”走向“评教学”。他走过这样一段心路历程:从“带着学生去大海边捡贝壳”,到“学生先捡,回来以后告诉我是什么”。他认为,这里面不能变化的,就是教师对“海边”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学情设立自己的评价梯度和标准,只要能够覆盖终结性评价就是合理的。

韩一嘉说:“在评价过程中,我更看重的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知能力,这也是增强学科现实感的一个办法。我自己带的两个班,比如开学第一单元就是新闻,我要求他们暑假至少读10期报纸,看一看有没有同一件事情被至少3家报纸报道过,探究这些报道之间的差异。如果可以,抖音、豆瓣、微博都可以拿来当成教具。通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就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种教学工具了,而是我们感知生活、理解生活的工具。”

基于这样的认识,重庆一中初中语文组立足沙坪坝区语文创新基地,在理论导向与实践耕作两个层面上,将“名著阅读课程化”推进教学日常。他们尝试以成果展示和效果评定为方向,反向衡量教学常规和阅读过程。初期阅读以手抄报、思维导图、竞赛游戏等活动为激趣动力,最后以课标为要求,教师原创题目,规范中末期考核,检验学生阅读效果。比如在读《西游记》时,他们组织了“西游博物馆”的项目化学习。从阅读上讲,是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带着要求进入文本;从实践上讲,是经典文本的多媒介再次转化。

在未来生活中获取“打火石”和“过墙梯”

随着语文教学的持续深入改革,“大单元教学”逐渐火热。对于“大单元教学”,韩一嘉认为,作为教学样态的大单元教学,是可以和单篇教学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简单来说,我的操作是,先上单篇,完成经典的语文教育,再用大单元(大观念)去打捞、去整合、去统筹之前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单篇带来的精读训练,更像是打火石的获取,能让我们在广袤的语文天地里有所依存。而“大单元教学”带来的大局观,不论是主题也好,要素也罢,哪怕是诸如“魏晋风度”“大唐气象”这样的文学概念,通过整合,也能让学生登上过墙梯,突破认知的迷墙。这两者没有高下云泥之别,都是一种可以指向未来生活的教学手段。不过,阅读如果真的培养成一种终身能力,也是在给学生提供价值连城的地图册。

韩一嘉表示,阅读是不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不太好说,但阅读和触摸肯定是一切认知的基础。丰富的阅读经验构建起来的大脑,会让一个人变得立体,也会让这个立体的人立体地理解这个世界和生活。我们避免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就是阅读——历时和共时的找寻不同生活的位置。如果我们觉得让语文“有意义”太大了,那么就先从让自己和学生感知“有意思”做起。说句拗口的话:有意思有时候比有意义更有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