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微写作教学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4-05-07

张一勤

【专题解说】

如今微写作逐渐进入语文教学的领域,微写作考试题型日益增多,初三年级借助微写作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明显的帮助。写作是一场严密的思维活动,是把这样的思维活动的轨迹,用语言文字进行周密表达的活动。日常微写作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推动学生作文水平的进步。

2022年3月7日下午,初三语文青年教师组织语文教研,教研活动紧紧围绕“中考微写作”教学实践与探究——思维训练这个主题积极研讨,日常训练的内容紧紧扣住教材随文后的专题练习开展,这里展示了教研组的老师呈现的微写作思维训练教学设计及其研究成果。

【教学设计】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教学设计

我们读过鲁迅的小说,例如《故乡》《孔乙己》《示众》《药》《祝福》等。更清楚地认识到当时中国的黑暗,也明白了鲁迅先生创作这些作品的意图:想要通过一声声呐喊,唤醒沉睡的国民。

作品中有一类特殊的群体,也是中国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群体——一群看客,他们不分性别,无关阶层,麻木不仁,鲁迅先生敏锐而凌厉地剖析出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劣根性”,呼唤着中国的“民族魂”。

一、引“看客”

请大家说说鲁迅先生作品里的“看客”形象,这些作品分别是如何描写“看客”的。

示例:《孔乙己》中,孔乙己周围的所有人都充当了孔乙己的看客,长衫客取笑孔乙己,短衣帮取笑孔乙己,掌柜取笑孔乙己,就连小伙计“我”也跟着看热闹,瞧不起孔乙己;

《药》中的看客们津津有味地吃着“人血馒头”,他们不只是对革命不支持,连对革命者半点的怜悯都没有,他们目光中有的只是病态的愉悦和满足,自认为又多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祝福》中的看客们助推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示众》中的看客描写得最全面传神:连围观都怕自己被抢了位置的秃头老头子,对别人指指点点,告诉孩子“多么好看”的老妈子,唯一一个发问“犯了什么事”,却在人群中未能激起任何波澜的工人,“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的瘦子。

二、议“看客”

你觉得这群特殊的群体——“看客”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请用至少3个观点明确的句子来概括。你的依据是什么?

示例:鲁迅笔下的看客是一群可怜可悲、庸俗无聊的人。

鲁迅笔下的看客是一群麻木不仁、愚昧落后的人。

鲁迅笔下的看客是一群歹毒阴损、助纣为虐的人。

产生这样一类特殊群体的原因是什么?请你来谈谈。

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三、联“看客”

请大家跳出鲁迅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想一想,找一找,如今的社会有没有这样的一群“看客”?我们自己在无形中是否充当着“看客”的角色呢?

四、懂作者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在作品中刻画这么一群“看客”形象?想通过批判“看客”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鲁迅刻画“看客”形象,是在告诉世人,人物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不拯救灵魂,光拯救身体,对国家和人民是没有作用的。也在提醒人们,不觉醒,彼此都是对方的看客;麻木不仁,自己也可能就是下一个悲剧的主角。

鲁迅笔下的“看客”,虽然各有特色,却都折射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性。正如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所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请同学们以《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論文。

【执教手记】

关于这堂课的几点说明

[设计背景]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初中微写作实践与探索。“微写作”这个词不陌生,也是近年来各区教研员反复强调的热词,可是对于它的准确概念我始终模糊,终于在聆听丁卫军老师的讲座以及研读他的工作室所著的《微写作教学》后,才搞懂“微写作”在形式上是完整的,虽然篇幅“微”小,但也算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总体上可以训练学生写作的思维,而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学会如何破题、解题,思考如何构建这篇微写作。

初三的微写作不该仅仅聚焦在记叙文上,在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教学中效果更为显著。我所选的这节课源自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孔乙己》课后练习五:

“看客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课外阅读鲁迅的《示众》《药》等小说,看看其中描写了怎样的看客形象,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并进一步思考,鲁迅写形形色色的看客,主要想表达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以《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虽然第二单元小说单元是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中心,展现中外小说在塑造人物上的各种特色,但本单元要求学生不仅要“把握人物形象”,还要“理解小说的主题及其社会意义”。关注《孔乙己》这篇小说,在阅读教学上重点研读作者所塑造的这个“可怜人”孔乙己,从而揭露科举制度的毒害,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冷酷现实,反映鲁迅小说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主题,这要求学生把目光不仅仅是聚焦在主角身上,还要关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

本课时就是带着这样的目标,引发学生的思考,继而有话可说,有言可录。

[设计过程]

鲁迅小说有两大主要人物:农民和知识分子。前者如《故乡》《阿Q正传》等;后者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如《孤独者》《伤逝》等中的主人公都是“五四”觉醒的新式知识分子,他们看清了欧洲列强的真面目;而《孔乙己》和《白光》等,塑造的是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在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课前一定要补充鲁迅小说《示众》《药》和《祝福》等,有意识地拓宽学生阅读小说的范围,在对鲁迅作品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作品里的“看客”形象,展开讨论。这样的讨论才有意义,有深度;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为什么要探讨这个问题,继而让学生领悟小说的现实意义,即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看客”依旧存在;而后学生才能领悟鲁迅小说至今经久不衰、成为经典的原因,从而走进作者,亲近作者,理解作者。

[课后反思]

最为欣慰的是,这堂课上完之后,学生反映再看《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时,已然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一堂课只有教师在授课时思路清晰,学生的思维才能明晰,学生的思维清晰了,下笔时才能有理有据。

【学生作品】

看 客

《孔乙己》这篇文章中的看客都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愚昧麻木,体现了社会的悲剧。

最先出场的看客是酒店小伙计,文章就是从他的视角来叙述的。小伙计是一个小孩,本应纯洁善良,但当孔乙己询问他“茴”字如何写时,他却说“讨饭一样的,也配”,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等级观念的严重,连一个小孩都如此冷漠。在这个酒店小伙计的心中孔乙己是他工作中唯一的“乐趣”,这样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看出社会世态炎凉。

不仅是酒店小伙计,还有那些酒客,他们中有“短衣帮”也有“长衫帮”。孔乙己在他们眼中就是用来寻开心的笑料,体现那些“长衫帮”的冷漠、无聊。而那些“短衣帮”与孔乙己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对孔乙己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嘲笑他的学问,反映了人们麻木愚昧,冷酷无情。

作为酒店的掌柜,他的眼里只有利益,他丝毫不关心孔乙己的生死,只是每年记得“欠十九个钱”,充分体现了掌柜唯利是图,冷酷贪婪。

这些看客以孔乙己为笑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