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素养导向,问题驱动:高中语文课堂结构优化策略的探索

时间:2024-05-07

王琴

古人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课堂结构优化亦遵从此理。很多高中生之所以对语文敬而远之,正是因为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设置存在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化解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危机”,采取恰當的方式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提出有效建议,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主动学,提升语文授课质量。

一、优化导入环节,做到先声夺人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采取怎样的导入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听课效率。除此以外,合适的导入方式对课堂结构优化同样意义重大。只有找准切入点,结合课程内容选择适宜的导入方式,才能使学生产生沉浸式学习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可采取多种方式,既可用诗文导入,也可引入音乐、故事等元素,还可以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营造“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两段琵琶曲,其中一段是《十面埋伏》,另一段是《霸王卸甲》,让学生静心聆听,深入体会琵琶曲中蕴藏的深意。在完成音乐聆听任务后,教师和学生进行两分钟的互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刚才的琵琶曲中听到了什么,试着描绘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在互动以后,借助这两段琵琶曲,教师引入刘邦和项羽这两个历史人物,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在那场决定二人命运的“鸿门宴”上。如果时间允许,教师也可向学生展示“鸿门宴”的相关影视资料,将原本枯燥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片段。通过这样精心的导入设计,学生仿佛看到了那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鸿门宴,对鸿门宴上的经过也产生了进一步的探索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想要优化课堂结构,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结合授课内容选择恰如其分的导入方式,做到先声夺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充实新授环节,增加课堂密度

想要彻底调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使其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遵循高效、优质的准则,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导入环节的优化问题,还需要对新授环节进行优化。也就是说,对“凤头”(导入)进行修饰只是教学的起点,真正需要落实的重头戏还在后面。对此,教师需要因势利导、趁热打铁,继续优化新授环节,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发掘学生的潜能。为了优化新授环节,教师不但需要运用一些现代技术手段,增添课堂的吸引力,还需要突破课内外教学壁垒,为学生整合学习资源,增加课堂密度。

例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教师提前在课后下载相关的《水浒传》影视片段,并将其剪辑成小视频在导入环节呈现,以此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接下来,在新授环节,教师以“那些发生在风雪中的传奇故事”为议题展开群文阅读教学,并向学生补充了《彷徨》中的《祝福》以及《西游记》中的《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这一章节,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体会“风雪”这类环境描写对情节推进、气氛烘托以及人物塑造方面产生的作用。在群文阅读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组成阅读小组进行深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观察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并从学习方法层面指导学生,要求学生重点关注这三篇文本中的风雪描写,思考如果去掉“风雪”描写对文章的表达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师将小组合作与群文阅读相结合的这种形式,既可以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接触更多文本,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想要优化课堂结构,除了对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外,更为重要的是对课堂新授环节的优化。教师需要在保证课堂密度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潜能,切实锻炼学生的语文各项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质量。

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语文课堂结构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质量,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由此可见,优化结构的实质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密切相关。如果教师未能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就不可能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安排,自然会导致教学结构的失衡,最终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需要认真研究语文教材,把握学生的真实学情,以授课目标为基准设置适宜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归去来兮辞 并序》时,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何、焉、曷、奚、胡”五个疑问代词,对“策、乘、引、行”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梳理归纳,了解“而、以、之、来、兮”等文言虚词的用法,理解并积累“窈窕、遑遑、乘化、盘桓”等字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经典名句,如“鸟倦飞而知还”“知来者之可追”等。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文中的具体语句感受诗人辞官归隐,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划清界限,愿意投身田园生活的乐观精神,感受诗人高洁的人生志趣以及坚定的理想抱负。3.能力目标:(1)采取质疑、领悟、想象以及探究的方式;(2)通过拓展资源对陶渊明辞官归隐形成宏观认知。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领悟理解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使课堂结构更加合理,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水平以及心理状态,并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以问题为纽带,巧设教学内容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良好的课堂结构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密切相关,而教学内容又与问题设计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鉴于此,为了提升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把握四个准则。第一,问题设计要“趣”。在引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新鲜有趣,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第二,问题设计要“悬”。在文本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从文章的最佳处巧妙设计悬念情境,勾起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探索欲。第三,问题设计要“巧”。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内在创造潜能。第四,问题设计要“精”。教师需要在关键处、矛盾处、焦点处设疑,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例如,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描写自己的书房和你身边的亲朋好友,你会如何描写才能让读者如睹其景、如见其人?”从写作的角度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也顺势引出课题,让学生关注归有光是如何描写自己的书房以及与已故亲人的点滴往事。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课文中提到“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请问此处的“声”指的是什么?既然想要突出书斋氛围的寂静清幽,为何用“万籁有声”而不是“万籁无声”?这是作者的笔误,还是故意为之?对于第一个问题,只要认真阅读原文都能简单概括。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往往难以回答。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闭目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有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巷,它绵延弯曲,幽深狭窄,在小巷尽头,竖立着一盏有些歪斜,但终未倒去的旧式街灯,让学生试着为这个场景配一个画外音。通过课堂互动,学生提出了各种想法,最终意识到“万籁有声”比“万籁无声”好,因为这是一种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问题设计与教学内容的选取高度相关,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又与课堂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需要遵循一定准则设计课堂提问,确保设计出的问题不但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还能增添课堂趣味,又能提升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与精心设计的课堂结构密不可分。想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师需要把握学情,深入研究教材,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优化问题设计,关注每一个教学细节,这样才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效果以及质量。

(本文系2022年南通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素养导向·问题驱动:高中语文课堂结构优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号:GH202109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