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统编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谈

时间:2024-05-07

梁燕飞

读写结合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一线教学中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从学生思维的角度来看,读写结合体现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输入与输出能力,而读写结合能力的养成又决定着信息输入输出过程中的相关训练。现阶段语文教学更关注实践性以及可行性,同时强调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些都与阅读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等诸多能力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读与写的关系尤为密切,其中,“读”决定着学生输入的信息是否完整,而“写”这项能力则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包括在阅读实践中所辅助的动笔书写等相关活动,因此读与写的研究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基于以下层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以此推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基于单元写作策略,引导以读促写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而言,都必须辅助以有力的知识支撑,如果缺乏写作知识,那么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毫无依托、毫无根据。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对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各种要素进行细化分解,形成若干个知识点,分别编排于每一个单元中,实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层分布。

以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所展现的就是托物言志以及比较阅读这一核心要素,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中,所展现的是花和瀑布之间的对比;在《外国诗二首》中,所呈现的是诗歌之间的对比等等,希望学生通过学习,立足于不同的层次以及不同的视角,对这一核心要素拥有全方位的认知和把握。

针对阅读课文的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由易到难的深入学习这一知识点,同时也要揭示其与单元写作内容之间的相互呼应。本单元的写作重点在于“文从字顺”,并以此为基础融入了三个写作实践:首先是选择学生喜爱的景物写一个片段;其次是以第一题为基础对片段进行扩充,就此形成一篇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的作文,可以自主立意,也可以自选题目;再次就是给予了写作提示,以《月亮》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这三个写作实践立足于托物言志这一知识点,由片段练习扩充至整篇练习,不仅有层次,而且呈现出了典型的梯度性特点,这样学生便能够立足于写作实践发现单元语文要素,能够立足于情境灵活运用,并实现最终的知识内化,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螺旋式上升。其实,以读促写之所以能够真实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效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这是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但又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一个规律,在注意到这一规律之后,单元写作策略的运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在输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激活自身生活经验的过程。一旦内在的经验被激活,则必然会形成许多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常常需要借助于信息通道进行输出,这也就完成了以读促写从构想走向了实际。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心理规律,使以读促写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二、借助语言渲染环境,推进读写结合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表现或者教學水平往往与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密切相关,特别是语文这门学科,对教师自身的语言及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可以将情境渲染的方式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必然能够成为有效的基础举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以及饱含热情的文本讲解,这样就能够将学生成功地聚焦于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能够使其以积极的状态展开主动学习。在架构文本情境的过程中,语言的渲染也是一种有效举措,教师不仅要意识到这一举措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现实意义,也应当在教学情境的创建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语言表达,全面提升语言效果。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时,就可以结合具有渲染性的语言,对文本内容进行情境再现,使学生可以快速融入文本所描绘的情景中,能够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形成更深层面的接触,而学生也会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回想自己曾经所见过的雨景。这种读写结合的模式,不仅有助于优化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效果,提升个人文本感知能力,同时也会对其写作产生积极显著的影响。

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样的思维特点意味着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既需要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又要借助于抽象思维能力来完成读写训练。其实,阅读的过程通常是具有形象思维特征的,无论怎样抽象的文本,都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思维画面,这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建构关于文本的表象的过程。这一过程越顺利,那阅读结果就越有效。很显然,借助于语言来渲染环境,能够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此后再进行有效的练习,那就可以让学生的读后写作更加生动精彩。

三、注重作品交流,引导以写促读

初中生对所接触的所有新鲜事物都饱含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想象力,所以教师需要立足于教学实践,紧抓学生的这一典型特征,以此引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展开创新编写训练。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创新编写训练的主要模式集中于修改词汇、修改题材以及叙述方式等,基于教学实践,可以发现,编写训练更易于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其创造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体会阅读之美。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促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有机融合,并选择恰当的契机引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所具有的严谨性,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春》时,可以引入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和散文相关的知识,把握其写作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揣摩其中的词句,感受文本所描绘的意境,这样才能深入触及文本的写作内涵,深化情感体验。在完成文本的学习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改编创编,以逐字逐句的方式实现有效的读写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更有效地发挥其创造能力,促进语文综合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样便能够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扎实稳固的根基。

作品交流对于很多初中生而言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障碍主要源自于学生的心理,即学生会因为对自己写作的内容没有自信而不想与他人交流。这是学生的正常心理,同时也是需要突破的心理。只有突破了这一心理,才能让学生更加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写作内容。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努力发现学生写作内容的闪光点,然后给予其积极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写作的长处在哪里,在表达与交流的时候自然也就会结合自己的优点开展对话,这在无形当中帮助学生突破了心理障碍,可以让学生将全部精力集中到写作的内容本身,客观上也就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更强大的心理和更理想的表现。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已得以普及,需要教师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注重课内与课外之间的有机融合,也要选择合理的契机展开有效的读写训练,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及写作水平,同时也带动了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在增进学生语文阅读量的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学生习得更丰富的阅读知识,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以此推动语文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