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语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许多人想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打造出一个高端、富裕、享受生活的成功人士形象。“凡尔赛文学”一词便用来指生活得高贵、奢华,且想通过反向的表现方式,欲扬先抑,明贬暗褒,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的奢侈生活。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凡尔赛”都是令人厌恶的。比如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曾在节目中频频爆出金句:“另一方面,我感觉北大还行,那就去吧。”“真羡慕你们高考的时候還可以填志愿,不像我,没有选择学校的权利。”如此画风,不令人生厌的原因是撒贝宁确实有这样的实力,而且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他为了做到这些付出了多少努力。正如托尔斯泰说的那样:“我之所以是贵族,是因为我从童年时代起生活的所有细微之处,接受着高雅的教育。没有必要在任何时候,去给任何人炫示,去嫉妒,或者去祈求。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接受教育是为了谋得地位。”撒贝宁就是“贵族”,他没必要去炫耀什么,因为这些都是事实。
然而,有些人的“炫耀”却是一种虚幻的自我包装。前不久,一篇揭露上海名媛的文章火爆全网,名媛群变成了高级的“拼多多”。七八个人拼单一份下午茶,甚至40个人拼单每人出125就能住一晚好几千的顶级江景房。她们为的是什么?不过是拍过照后发个定位和朋友圈,其中修图和排队则占了大多数时间。
看到这种现象,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感到震惊不已。这些所谓的“名媛”为了营造朋友圈中光鲜亮丽的自己,确实是不计一切手段。她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来的异性,在了解到她们的真实情况后,难道还会与她们相处下去吗?抑或是联手一起“凡尔赛”?
曾经有这样一个可笑的段子。一个人在自己的城市里坐出租车,竟发现司机是自己的老同学。他问:“嘿,按照你的朋友圈,你不是在马尔代夫吗?怎么……”同学也惊奇地回道:“你呢?你不是在英国日光浴吗?”这看似可笑,却发人深省。
很多事实都表明,一个人越缺少什么,他就越想展示这种东西。过度的“凡尔赛文学”的流行只能代表这些人的自卑,毕竟这一切都只是网络上的。我们能做的是从小事做起,积土成山,默默发展,然后惊艳所有人。
【主持人语】本文对“凡尔赛文学”现象做了基本的分析,突出与强调了当今社会有的人为了追逐外表的光鲜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行为。作者由“凡尔赛文学”联系到了“上海名媛事件”,延伸得十分贴切。全文语言生动,又富有思想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