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冯晓剑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模块,二者联系密切又相互作用。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讲的就是二者的关系问题,只有丰富的阅读积累,以及对文字融会贯通的理解,才能够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独立观点,进而形成自我表达的意识与能力。目前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实践中,教师应从以读促写的角度出发,对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设计与完善。
绝大多数的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针对此,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实践中,教师应从仿写入手,结合经典文章,指导学生从语言、文体、立意、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用业已成熟的表达模式抒发自我情感,并从中探究语言表达规律,锻炼自我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经典散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言入手,要求学生根据“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进行仿写,运用其中的拟人手法,对语言进行设计与调整,选择某一个季节,写出一句相似的话;教师可以从文体入手,指导学生从季节的变化着眼,根据自身的真实体验,创作一篇散文;教师可以从立意入手,深入剖析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并联系自己对四季的感知与体验,在描写季节景象的同时,表达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在读写结合实践中,基于阅读形成的写作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如缩写、扩写、改写、续写、写读后感等,学生在训练中能够从阅读素材延伸,逐渐过渡到自我表达,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精准度,进而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
例如,在《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文言文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翻译,指导学生进行扩写,围绕“诚信”这一话题进行深入剖析,鼓励学生在扩写中进一步探究主题,深化对文言文思想内涵的理解,并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根据阅读体验与自身经历,写读后感,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分享,在表达自我观点的同时,吸取他人意见,进而不断完善自我表达。
在初中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达到“读书破万卷”的效果,单纯依靠课内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并依据课外阅读积累加强写作训练,这样才能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强化读写结合的效果。
例如,在《西游记》的名著导读中教师根据教材要为学生设计精读环节,如挑选“大鬧天宫”等经典段落,组织学生深入阅读,并根据阅读交流与体验,逐渐形成表达的框架,并将语言付诸笔端;通过课堂交流对学生的课外延伸进行指导,强调学生自我表达的重要性;从名著导读入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写结合习惯,并将阅读与写作渗透到生活中来。从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及阅读效果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完成新课程标准制订的课外阅读目标,学生根据阅读开展主动写作的习惯尚未形成。针对此,教师在读写结合中,应利用课内外的衔接,为学生做好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拓宽阅读范围、丰富阅读经验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深化对写作的思考与逻辑。
读写结合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练笔、习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营造开放、自主的教学氛围,构建“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根据阅读经验进行自我抒发。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时,教师可以从动作细节描写入手,指导学生针对人的某一动作进行表达,并通过集中训练逐渐扩展补充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教师应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将阅读的目光从静态的文本延伸到动态的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语言表达的特殊方式,领会生活带来的感悟,例如在阅读法布尔《昆虫记》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融入生活,根据生活启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并根据自我观察进行描写与创作,让学生在不断表达、纠正、完善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自我表达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小处着眼,逐渐过渡到篇章创作,进而在生活情境中发展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仿写训练,引导学生构建基本的语言表达模型,加强写作训练,深入写作细节,在阅读积累与扩展中,丰富写作素材,支撑情感抒发,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写作规律,在写作中深化阅读感悟,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