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回归乡土

时间:2024-05-07

沈俊羲

每年的秋天都如期而至,大地上的金色气息逐漸充盈,它使得每一棵植物孕育为果实,沉淀为种子。秋叶飘落,回归大地,走完了短暂但绚烂的一生。

人年轻时可以四处漂泊,但最终总是会想着落叶归根,带着一身的沧桑,回到自己的乡土中去。正如日本纪录电影《人生果实》里说的那样:“风吹落了枯叶,枯叶滋润了土壤,土壤帮助了果实,缓慢而坚定地生长。”电影中津端夫妇在中年时就回归了慢生活,在荒凉的土地上建房子,在最简单的平房边种上树木和百果。岁月如梭,他们和大地上的草木一样一岁一枯荣。在每一个春天里,看繁花似锦;在每一个秋天里,收获丰腴的果实。用自己栽种的果实和蔬菜,为自己的家人做一道纯天然无添加的美食,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用,在隐居的生活里探索深藏于时间长河中的秘密。

大部分工业时代的人们沉迷于钢筋水泥铸成的现代城市,真正的“土”的记忆被异化了。在几近封闭的高楼大厦里,在城市的快节奏压迫中,生活变得略显浮躁,很少有人关注土里种子发芽带来的喜悦,也没有心情去欣赏黄金的麦浪以及雨后空气里的泥土的芬芳。似乎土地只属于农民,而忘记了我们每天生存所需的食物来自于土地,我们精神深处的安宁也来自人与自然的和谐。工业化让机器大行天下,机器流水线生产出了标准化的产品,慢慢地,穿着标准化的衣服,吃着加工化的食品,吸收着统一化的思想,我们的表情、动作也越来越标准化。张爱玲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敏锐地感知到了城市化的荒凉,她看到上海的豪华公寓里,两个洋人小男孩放学后,一道走进电梯,上了高层,然后挥手说再见,再各自走到自己的家门里。日头在头上晃晃地照着。她说,看了心寒。真的心寒,钢筋水泥里哪来的人情温暖。

也许回归到泥土里,低到尘埃里,从泥土中的生态带寻找人生体验也是不错的选择。大自然给昆虫定制了它们的私家“酒店”,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热闹而忙碌地生活着。昆虫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一切是那么自然地生活、劳作、繁衍生息。日本野兽派画家熊谷守一,晚年的画风返璞归真,简单得如同儿童的笔触,但大道至简,其味无穷。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的小院,三十多年不曾出过家门,每天的工作和享受就是走进自己的院子,在四季轮回中探寻生命的变化。或观察一片树叶,或抚摸一抔黄土,小小的后院似乎就是他的全宇宙。熊谷守一会关注一块没有见过的石头,喃喃地问它:“你是从哪里飞来的?”或对一则树叶说:“那么一直都在那里吗?”他还会为了观察蚂蚁搬家,在石头旁边躺一个下午,最后得出结论:“你知道吗?蚂蚁总是先迈开左边的第二条腿。”但在城市的快节奏下,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与大自然来一段深入心灵的对话,有多少人能关注到草丛里低鸣的蟋蟀。人们总想着改造自然,将土压在水泥世界之下。人们也总想着变得更加理智,在做选择时理性客观,但也培养了不少整齐划一却冷漠的心灵。对于大自然每天都能见到的诸如泥土这样普通的事物,不再惊喜或关注,但其实这些才是最淳朴、最能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

在地球村的时代,我们更容易纵横四海,也可以以天下为家。但只有心在某片土地上扎根,才能找到精神的家园。无论城市化的进程有多快,只要我们矗立在土地之上,便会心有归属。土地赐予的不只是满足我们味蕾的各种食材,更是滋养了内心的安详与宁静。让我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葆有一颗乡土之心,在里面修篱种花,汲取大地的养料,生生不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