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议论文也要有抒情

时间:2024-05-07

熊芳芳

任何文体的写作方法都不是单纯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议论文的形象性语言和情景式构思,而议论文中的抒情,对于说理往往具有催化剂的作用。议论文固然需要精辟的论点、翔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这样板着面孔说理,不但缺少震撼人心的力量,而且也不容易使读者“心悦诚服”。相反,情感充沛的议论文则会以情感为助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种征服才是彻底的征服。这就好比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交谈,板着面孔“讲道理摆事实”,最理想的效果可能就是期盼学生明白和接受后能点点头,但师生之间如果有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我们就会看到学生在点头之际满眼泪花。

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中有过这样的论述:“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如果能做到感动,那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如果坚持所谓‘零度风格,说话人装着对自己所说的话毫无情感……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罗列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没有一丝丝人情味,这只能是掠过空中的一种不明来历去向的声响,所谓‘耳边风,怎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能爱能憎才能文。可见,真情实感是任何文章都必不可少的。就议论文而言,思想见解只有渗透着作者深厚炽热、健康朴素、真切诚挚的情感的时候,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那么,如何在议论文中抒情呢?

1.拟题有情味

拟一个富有情味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譬如2011年高考福建省考生的《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幸福的意义》《梦想为帆,工作为桨》,单从题目来看就极富情味,理性中流淌着情感的溪流。拟一个富有情味的标题,首先要充分审题,透彻把握写作要求,充分挖掘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善于想象和联想,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或比喻或引用或拟人或仿句;要善于根据“话题”来寻求生动的喻体,并且要尽可能地选取寄寓了情思的意象。譬如前面例子当中的“创造的婴孩”“帆”“桨”,都能够引起读者美好的联想,激起读者无限的憧憬。又如“谎言不开花”“清白的良心是温柔的枕头”“风雨潇潇菜市口”“放宽网眼,让学术长大”“预约精彩”“沉默的父爱”“一点点就好”“从七十岁出发”“加减人生”“给科学泼瓢冷水”“灵魂的舞蹈”“尘世是唯一的天堂”“记得远去的河”“水样母亲”“半边碗”“朝北的教室”“画圆一个圈”“属于你的种子”“不是美女”“不做咸鱼”“城市的背景”“迟暮之美”“赤色算式”“跟着大部队”“廉价的梦想”“两难的美”“听到的幸福”“往旁边去”“花开叶落”“放弃,成就另一种美丽”“一读一陶然”“四库全‘输”等等,都颇有情味。

2. 引文有情韵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篇文章如果能行云流水般地引典援诗,一定会平添一份古雅之美和意蕴之深,议论文也不例外。因为传唱千年的诗词经典是古人情思的结晶,适时适度地引用,会增强时空的深邃感,使文章富有底蕴,充满情韵。每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中,我们都可以看见许多考生不失时机地引典援诗。2011年广东省一考生在《回到原点》开篇时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山巅壮景震撼人心,但若要欣赏更为广阔、壮观的风景,领悟离天三尺三的感悟与意境,则需回到原点,下山,重新攀爬,拼搏奋斗,向更高处努力。” 后面以一段阐释顺利过渡到对卡梅伦·约翰逊和邓亚萍的事例的列举、解读和阐释推演,又通过间接引用诗文进行比喻说理,把诗句有机地融为自己作文语言的一部分,酣畅淋漓地抒情,并在最后发出呼吁:

“经历烟波浩渺,浊浪排空,飞越沧海,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但我们应回到原点,重新扬帆,再来一次刺激的人生探索,这难道不是人生的一种超越吗?

“踏过荆棘,历经寒风冷雨,我们到达人生的一个终点站。但我们应回到原点,重整行装,再来一次惊奇的历险,这难道不是人生的另一个高度吗?

“回到原点,重设起点,我们将书写人生的传奇!”

篇首的直接引用诗文和篇末几段当中的间接引用诗文,让议论和抒情具有了一种诗化的美。同时,该考生在化用之外还擅用整句,这样不仅能增强文章的层次美和韵律美,也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语句情感充沛,读来朗朗上口。

这样的例子在历届高考作文中俯拾即是,譬如:

“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用于把羽翼高振。”(《捕捉理性的灵光》)

“理智与情感战争,从亘古到如今;情感与理智同行,由沧海至桑田。”(《与你同行》)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3.叙事有情境

议论文的写作少不了运用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摆事实就涉及到事实论据的叙述。在传统的认识中,我们一般只注重事实论据的准确性、典型性、集中性、真实性和时代性,却常常忽略了事实论据的生动性和文学性,导致论据犹如枯枝败叶缺乏灵气,而我们的考生在叙述事实论据时,也常常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面无表情地客观叙述,结果常常是说者和听者都无动于衷。其实,对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的叙述,是需要融入自己的爱憎之情、好恶之意、喜怒之色的。事实论据的生动性一方面在于事实本身的感人,另一方面还在于作者饱含深情的引述。在饱含深情的引述中,将读者带入情境,这样,不仅能让读者在深受震撼和感染的同时接受你的观点,而且能尽显你的文学才华。如2011年福建省一篇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中的论据叙述:

“我已无法历数古今中外有多少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可这种繁盛,恰与当下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我们有袁隆平,有王选,有钱学森,可这些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陈,为何?我想正是因为当下已缺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的年轻人,我们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同样,在文学领域,如今又有几人能如桑塔格一般从容说‘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读者,而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文学呢?一个一个作秀者,只看见红地毯和金钱,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只见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学,吾却不见哪怕只是一个有着创造之光的作品。对科学、文学,乃至其他种种事业,我们早已丢失了一往无前的热忱。于是创造的婴孩夭折于腹中,岂不痛哉!”

作者对比列举了两类人,一类是单纯地因为热爱与痴迷而成就伟大的创造的人,一类是打着创造的旗号追名逐利的人,作者并未具体到一人一事,却笔锋犀利地揭示了社会流弊,勾勒出时代群像,以强烈的抒情表达着自己鲜明的立场和独特的价值观。

再看2011年海南省一考生的《崛起也需要警钟长鸣》文中的论据叙述:

“无论是李娜的法网夺冠,还是刘翔那震惊田坛的12秒88;无论是被誉为奥运史上最宏大最成功的北京奥运会,还是圆中国百年梦想的上海世博会;无论是那来自中国的高素质的救援队奔走在灾难一线的救援场景,还是那场震撼世界的海陆空全方位的大撤侨,它们都以高昂的姿态向世界宣布:中国在崛起!中华巨龙在腾飞!”

这样饱含激情的叙述,很快将读者带入情境,运用关联词的反复,将丰富的例证连缀起来,使整个语段气势磅礴,且有强烈的节奏感,文字的气场在瞬间形成。

再看2008年江苏省一考生的作文《好奇心》中的论据叙述: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状态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作者先罗列出一些看似“好奇心”的现象,然后直指其实质,最后才抖包袱亮出自己的观点,以牛顿的事例证明好奇心需要“灵魂在场”的思考,峰回路转,思辨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强烈。

4.阐释有情理

有人认为,写议论文是很难做到情理并善的,其实不然,思辨性强的文章一样可以做到情理交融,而且其情感的抒发会有一种理性的轨迹在里面。只有在理性的轨道上向前奔涌的情感,才能走得更远。

要做到阐释有情理,就要善于联想,同时,情感要真挚不虚伪,否则没法打动人。例如:

“有余,自然才得以平衡和谐。羊群吃草时懂得要一片一片地吃,不断迁移,使新草生长;虎豹捕猎,常常挑些老弱病残者,使猎物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不至于自己断‘粮。而我们人类,似乎将‘有余的哲理视为小儿科,对地下矿产无止境地挖掘,对北极熊残害,杀戮。我不禁呐喊:贪婪的人类,请放下手中的猎枪,咽下对野味的垂涎吧!如今频发的灾害,不正是大自然对人类无尽抢夺、不留余地的‘回报吗?”(《“余”味绵长》,2010年上海考生)

这段话运用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动物觅食懂得留有余地说起,把动物能够遵守自然规律跟人类赶尽杀绝的行为作鲜明对比,阐释了“有余,自然才得以平衡和谐”的道理,并呼吁人类放下屠刀,金盆洗手。既有透彻的说理,又充满了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寓理于情,笔端挟带感情,以抒情的笔调来说理,是议论文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必须以严密坚实的逻辑推理为“骨”,充沛丰盈的情感形象为“中气”与“血肉”,才会使文章成为风清骨壮的佳作。

我们要不断提高抓住事物的本质、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我们就戴上了“望远镜”和“显微镜”,别人容易忽视的生活细节,就会被我们敏锐地抓住;在别人看来是个别的孤立的现象,我们却能从中发现它们内在的联系;别人只囿于事物的表面时,我们却能发现它的本质;别人还迷茫于某些事物的现状时,我们却能预见它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请再看2011年海南省考生的《崛起也需要警钟长鸣》中的几段:

“是的,中国在崛起。忘不了纽约繁华街头那一块块反复播放中国宣传片的巨大电子板,忘不了日本民众对世界第一支到达重灾区、面对核泄漏危险却坚持不撤离的中国救援队的赞不绝口,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是,外国媒体对“三一四”事件的歪曲报道,对中国解放军的恶意丑化,却让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崛起也需要警钟长鸣!

“是的,中国在崛起,身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话语权越来越大,六方会谈缺了中国不行,朝核问题缺了中国不行,朝鲜半岛缺了中国不行,中国的政治地位日益提升。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南海问题上越南的霸道,不能忘记那发生在驻日中国使馆前的焚烧五星红旗事件,不能忘记海峡对面的台湾同胞。崛起也需要警钟长鸣!

“中国在崛起。中国的经济成就和国际影响日益增强,民生和科技水平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日益提高,但是,只有在发展的同时居安思危,中国崛起的动力才能源源不断,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崛起也需要警钟长鸣,让我们共怀居安思危之心,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段文字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段落匀称而不乏节奏的变化,材料丰富而不嫌堆砌,将不同角度的例证精心排列组合,层层推进,情理交融,言之谆谆,富有感召力。

5.为人有情操

文学生命理论认为,文学生命的基因发自人性深处,是人的本质本能发展外化的必然产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灵之梦。文学的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人”(创造主体)的基因优劣,因此,欲求优质文学,必先优化基因。

优化写作者的基因,说得通俗一些就是陶冶情操。

美好的情操包括自由的性灵、纯真的良心、深沉的生命、高远的境界、宽广的胸襟、非凡的见识等等。

唯有真性情,乃得真文章。自由的性灵很像克尔凯郭尔所说的夜莺观念:“夜莺不要求任何人听它的歌唱,这是它的谦虚,但它也毫不在乎是否有人听它歌唱,这又是它的骄傲。”

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考场作文不要乞讨,而要征服。要有一点属于自己的骄傲,夜莺式的骄傲。一味取悦于人,就会湮灭自我,而没有自我的文章,就没有生命。

唯有高境界,乃得立鸡群。文人和文人的区别不是技巧使用上的高低,而是精神境界上的差异。李白用夸张手法写了一首诗,令我们惊叹,我们总结说是因为用了夸张的手法,所以这首诗好。李白不用夸张手法写了一首诗,同样令我们赞叹,我们总结说是因为李白什么手法也不用,只用了白描,返璞归真化繁为简,所以这首诗好。这种评论岂不是废话?李白诗写得好,不在于他用某种手法,而因为他是李白,他有李白的精神境界,诗才有了那种大气魄。

作为人类自我关怀的唯一手段,艺术永远需要崇高精神。崇高精神的缺席意味着体现艺术最高价值的审美精神的消亡。叶燮认为“胸襟”是作诗的基础,其内涵是指诗人胸中应当有道义在,应当有正气在。在《原诗·外篇上》中,叶燮说:“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之间。”

鲁迅先生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任何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作者品格情操的写照。议论文中的抒情,抒的什么情,由你的情操决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