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体育滑冰课程研究

时间:2024-05-07

张磊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体育滑冰课程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5-0163-03

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滑冰课程开设意义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促进冰雪运动繁荣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需求,提高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大力普及青少年冰雪运动技能,共同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规划》指出,有条件的北方地区学校应将冰雪运动项目列入冬季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之一[1],从而促使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国家近期举办的“冬奥运”等各类冰雪运动活动赛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给冰雪运动带来了蓬勃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

滑冰运动是竞技体育项目之一,主要是以冰刀在冰面上进行合理摩擦行进的运动项目,具有趣味性和驾驭冰面的感受,速度快,参与肌肉类群覆盖较广,摆脱冬季无法持续运动的束缚,填补冬季运动空缺,锻炼价值颇为广泛。逐渐让学生学会赏析滑冰运动赛事,提高身体冬季抗寒能力及其心肺功能,磨炼人的运动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滑冰课程教学前规划与场地建设

(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滑冰课程教学前规划

公共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一环,体育课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过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在冬季十二月份月底期间,拥有一至六周的冰期,在此期间学习公共体育课程的学生,可以在学期末进行一定时间内的滑冰运动,由于场地受限,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暂时只局限于滑冰课程的教学场地。教学初期,体育学院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开展冬季滑冰课程班级数量购置所需冰鞋,积极组织上报各学院各专业学生鞋码所需实际情况,综合每次课程最低使用量进行冰鞋采购,并适当增加普遍鞋码的购置数量。

根据公共体育课程周学时数量,找寻校园内平坦的空地,浇灌建设学生授课所需冰场场地,建设适当宽度的冰场场地,按照标准场地承载面积计算,例:溜冰场冰面1200m2(标准冰场)可容纳300~400人,平均个人所需冰面正常面积为3m2,根据学生周课节最高授课人数,进行比例估算冰面使用范围,例:周一最高同时平行授课班级为5个班级,平均人数为每班30人,计算5×30=150人,则最低所需冰面面积为150×3=450m2。

(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滑冰课程场地建设

冰面场地建设首先需要找寻合适的取水点,取水点位置要考虑冬季夜晚冰冻速度,尽量避免夜间浇灌中间出现管道冰封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再者在冰场外围应建设适当厚度的拦阻网,避免学生滑出冰场之外造成身体组织挫伤。

冰场建设要选择温度适宜的区间(-25℃~-15℃)进行浇灌,保证冰面可以持续性使用。冰面建设过程应注意尽量避免大面积灌放式放水而人为造成的冰面不平,留下学生冰面授课安全隐患。应以逐层浇灌,待一层水浇灌完成之后,静待冰面冰冻凝固后再继续浇灌下一层,逐层浇灌的冰面可以承受多班次的冰课训练,尤其学生多为初学者,由于滑冰技术的粗糙,对于冰面的可持续坚固程度有一定的需求,不应因冰场建设过程繁琐,减少必要建设步骤,给学生滑冰课程授课训练时留下安全隐患。

冰场保养也是冰场建设的一部分,多班次、多人次的冰面训练,冰面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与破坏,因此冰场保养修复是冰场建设后的必要部分,每日在课程结束后,先以长横铲沿冰面顺序推碎冰,将碎冰推至冰场外侧或冰场建设过程中的缝隙之中,并在后续的冰面水层修复中,着重持平冰面的缝隙空间。

三、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滑冰课程教学模式

公共体育课程任课教师应在学期初,明确讲述学期课程安排,尽量及早告知学生本学期冬季有滑冰课,让学生提前有思想准备,激发学生对于滑冰运动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自行搜索滑冰技术知识。公共体育授课覆盖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部分学生可能之前有滑冰的经历,对于滑冰一般技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还有极个别学生有较为高超的滑冰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无视特殊技术学生,个别学生的技术不一致不应影响总体教学节奏,可以将特殊技术学生作为教学辅助与技术示范,鼓励学生不应惧怕无法超越同学而造成主观意念的畏难情绪。

公共体育的滑冰课程,属于初级滑冰技术学习,主要学习任务以滑冰单蹬直线双滑行、内八停止法、单蹬单腿滑行为主,个别有基础的学生可适当增加彎道等技术练习。公共体育课程学生均为滑冰新手,绝大部分学生之前未有接触与学习滑冰技术的机会,还有学生对于滑冰运动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之前也从未考虑过自己有一天可以进行滑冰运动的学习与训练。教师应根据此种情况对于学生设立完整教学体系,首先让学生进行陆地上的技术演练,通过陆地上的滑冰技术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冰面动作有一定基础,避免了因恐惧冰面造成的技术困难。

四、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滑冰课程教学安全与安全意识

(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滑冰课程教学安全

滑冰课程是冬季体育课程的必要部分,在授课的同时,学生安全必然是课程内容完善的体现,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并非完全是冰上教练或运动员,而是各种体育专业的教师,所以在滑冰技术上参差不齐,缺乏较为专业的技术指导,会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尤其对于新手大学生,如果无法正确认识到滑冰运动潜在的危险性就无法做到合理避免非必要身体损伤,教师主导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活动不够、安全意识不够等都可能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一旦在授课课堂出现,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身体组织产生伤害的同时,也会使其他同学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失去滑冰运动的训练热情,无法正常完成课程目标,影响滑冰教学总体质量[2]。

公共体育滑冰课程任课教师要在学生上冰场之前介绍冰上运动易受伤的情况,首先要破除以往未穿冰鞋的冰上行走习惯,当人未穿冰鞋在冰上行走的过程中,发生身体重心偏离(即将摔倒)的情况,人体本能表现为重心升高和站直身体来维持身体平衡,但是穿上冰鞋在冰上运动后,一旦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必须曲膝迅速下沉重心,才能保证不会出现摔倒的情况。再者学生在冰上训练滑冰技术时如发生意外摔倒,应立即俯身爬起,尽快站立在冰面,一方面避免身体大面积接触冰面造成感冒病症,另一方面避免周围新手学生滑冰无法及时停止而造成二次伤害。学生在上冰面之前,教师在教授滑冰基础技术动作之后,应适当加入大腿肌肉类群锻炼,增加学生下肢肌肉支撑力,避免支撑无力导致冰面滑行过程中易摔倒。

(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滑冰课程安全意识与保护动作

安全意识是学生在滑冰课程中必须掌握的运动可持续因素,提升安全保护意识是滑冰课程的必要部分,教师应根据滑冰课程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逐一进行介绍,首先介绍运动损伤的主要产生原因,其次教授学生科学避免损伤技术动作。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会使学生消除对于滑冰运动的思想负担,即便有人员出现损伤,也会降低在学生思想中的畏难情绪。

教师教授学生要明确安全意识,学生在滑冰课程期间,根据个人安全需求,应提前购置相关滑冰护具(护膝、护肘、手套等),增加身体防护,减少滑冰摔倒后的受伤程度。另外,在学生滑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心不稳即将摔倒,应主动找寻安全区域自行保护性摔倒并迅速爬起。在摔倒情况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应主动低头或用手臂护住头部,避免重伤情况出现。在长时间进行滑冰运动之后,身体会出现热量迅速流失,自我感觉体力不支或疲惫冷的感觉,应及时滑至座椅换鞋处,进行适当休息,并将小腿抬起,使冰鞋部分离开冰面,逐渐恢复体温。当身体过于不适,应与任课教师申请休息,及时换鞋下冰场,找寻背风位置等待下课。

五、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滑冰网络课程建设

公共体育滑冰课程由于冰期限制,学生实际可学习滑冰时间较短,因此在滑冰课程开始前后,都应建设滑冰网络课程,对学生的滑冰技术知识进行补习。网络课程在显示滑冰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滑冰技术动作慢动作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训练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后零散时间进行技术完善。通过滑冰网络课程PPT展示,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冬季训练的重要性、冬季运动提高心脑血管机能作用、人体冬季抗寒能力、人体平衡感锻炼等滑冰系列知识,同時拓展体育课程思政内容,通过播放我国滑冰健将视频来展示我国冰上运动的蓬勃开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坚强意志品质和团结一致的精神[3]。

通过滑冰网络课程信息反馈模块,可以使学生在网络课程课后回馈信息通道,对于本身滑冰技术的瓶颈部分加以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逐一进行解答。另外还可以通过个人信息反馈,了解绝大多数学生的技术难点,在之后的课堂中加重教师教授技术比例。滑冰网络课程的加入,增加了课程趣味性,网络学习更为学生所普遍接受,创新的滑冰教学手段,推进了滑冰课程改革发展。

六、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滑冰课程考核模式

公共体育滑冰课程考核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成绩、滑冰技术评定组成。[4]课堂表现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滑冰课堂中的训练表现作出评定,由是否努力训练、坚持持续冰上运动等课堂表现作为评分依据。滑冰技术评定需要适当教考分离,任课教师无需监考自己授课班级,由其他体育任课教师互换滑冰技术评定。通过教考分离的设置,促进学生保持学习滑冰技术的认真态度,增强学生学习滑冰技能的主观意念。公共体育滑冰课程绝大部分学生为初学者,因此滑冰技术评定方式主要由以下几个评审依据构成:一是30m内匀速滑行,主要采分点为滑冰动作基本姿势、左右脚蹬冰效果、身体在冰面上的稳定程度。二是线后大力蹬冰(左右脚各一次),然后双脚支撑滑进,滑行过程中不得再次蹬冰,在终点设置30m及格线、40m良好线、50m优秀线。学生安全平稳滑过线视为成功滑进(见图1)。

高职院校孕育着各行业的职业人才,身体素质是职业需求的必要条件,公共体育滑冰课程的开设,丰富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冬季活动训练,使职业院校学生增强身体抗寒能力,增加下肢肌肉类群的锻炼等。同时滑冰运动的常见损伤出现,也是难以避免的,任课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不怕艰险,努力向上的拼搏精神,尽量通过多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讲述安全意识和损伤防护方法,使学生在冰上受伤比率降到最低。另外,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滑冰区域的选择,不应因个人具备一定程度的滑冰技术,冬季去冰冻的湖与河等自然冰面进行野滑,要选择具有安全设施的正规滑冰场地进行滑冰运动。

体育教学大纲应调整滑冰课程安排,适当增加冬季滑冰课程比例,不应单一地将滑冰运动设置在新生公共体育课程内,应将滑冰课程贯彻在冬季体育课程内容之中,将冬季滑冰运动蓬勃开展在职业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http://www.gov.cn/xinwen/2016-11/25/content_5137611.htm.

[2]韩晔.冰上课教学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2(2):63.

[3]张燿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人民出版社,2006.2.

[4]彭迪.高校体育专业速度滑冰考试方法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5):115-1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