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

时间:2024-05-07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能力培养  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5-0166-03

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压力的增加,人们对运动与锻炼的需求增加,合理健康的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丰富社会生活,还可以保证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日常工作学习中,促进社会全方面发展进步。研究分析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现状,关注高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和学生能力的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改正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特色调整并丰富课程内容设置,保证师资力量稳定,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完善传统的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了解学生个体天赋差异,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要实现的人生价值,学校培养的不仅是学生,还是社会所需的人才,更是教师,是科研人员,是国家的中坚力量。体育教育方式和评价标准与时俱进,是满足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必然条件,也是弘扬体育事业的必经之路[1-2]。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概述分析

普通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需要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从事不同的职业,注重的能力不同,这就要求学生清楚自己的定位,进行全面学习全面发展。对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同学来说,要求他们不仅具有现代体育专业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掌握体育运动概念、本质、功能方法等各种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性思维,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这些都与学校的培育人才方式有关,即学生的能力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需要不断更新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确切地分析社会各阶段不同职业需要的技能,才能保证学生能力跟随时代发展,所学即为所用[3]。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后能够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掌握各个学科课程的理论和知识,包括心理与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体育运动的原理和训练方法技巧、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改革发展趋势等;(2)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能;(3)关注和了解国家有關的政策方针以及发展动态;(4)具有创新思维,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相关调查显示,普通高校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体现在学校的师资团队和进行授课的场地与器材,这两种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培养结果[4]。学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时,应当满足教育所需条件,学校内有专业场地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教材上的知识加以应用,不仅可以加深印象,促进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因此,学校必须保证具有完善的专业课程授课所需要的教学场地以及器材设备,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开放时间。学校还应具有稳定的师资力量,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参观学习优秀高校积累教学经验,模仿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强化专业技能。一位优秀的授课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盏明灯,能够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引导学生思考、进步。对于体育教育专业需要注意的是,担任运动技能课程的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的教学组织能力,可以及时指出学生专项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专项运动的技术水平。相反的,如果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教授的课程仅为书本上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马马虎虎,这将限制学生的能力发展。此外,在专项训练中,专项运动教师讲解不清楚,不够专业,可能导致学生理解错误,最后运动不当而受伤,这样学生不仅难以完成学业,甚至影响之后的整个人生轨迹[5-6]。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评价主要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校通过学生完成相应课程的考试来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即通过一定标准来衡量学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应当达到的知识储备水平和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水平。中国现有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评价标准的制定都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领导开展的,目前还处在课程标准建设阶段,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很多体育教育专业的具有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投入到体育教育建设中,完善创新目前的评价标准和课程安排等内容,解决当前国内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带领中国体育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7]。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问题总结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关系到社会体育市场和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才是将来建设社会的主力,他们的能力培养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保证他们受到最良好的教育,需要完善现在学生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8]。

目前在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方面,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学校规定教授的课程内容直接使用教育部发布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通知,学校办学没有特色或者学校没有意识到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不足或者说在社会中没有竞争力;(2)部分学校的专项运动训练学习场地和器械陈旧不全,场地仅在专项运动授课时学生才能进入,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项运动训练,不仅专业能力得不到提高,还可能埋没学生原本的天赋,无法实现本身的社会价值;(3)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对部分体育教育科目不重视,学风散漫,教师授课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专项运动教师水平不够,专业技术不过关,工作侧重点不在教育学生上,为学生树立不好的榜样和教学理念,对学生之后的体育教育思想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到下一代;(4)学生评价标准不够全面,采用的传统评价手段,存在不合理性,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并不能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真实能力,每位学生的天赋和兴趣是不同的,不够全面的评价标准会导致学生怀疑自我能力,也不能对自己今后发展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也可能有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评价而忽视了提高自己的专项运动能力,更严重的情况是学生否定自己,自暴自弃。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改善措施

现针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存在的部分问题,参考相关的研究,提出了个人的改善想法与建议。

首先,根据学校办学特色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内容设置根据社会发展一同进步,在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增加针对于相关就业方面知识的普及和技能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業发展兴趣和方向,帮助学生清楚在校的学习规划,为对体育教育方面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深入讲解,对就业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不同职业指导和相关实践。唯有有侧重性地进行培养,才能将人才资源妥善分配到社会中,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9]。

其次,学校根据本身的特色和优势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项体育教学时,密切关注并重视学校专项体育运动设施建设,认识到运动场地也是学生上课的教室这个根本问题,充足的、牢靠的体育运动设施能为学生扎实的专项体育运动的基本功打下基础,也能营造一种以用为学的氛围,在实践中学习比看书本学习更高效。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有关的运动教学内容,将知识多加应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思考,清晰自己的技能定位。

再次,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水准的根本在于保证教师教学质量和授课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校的教师资源最便捷的、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学生的反馈,保证教师的授课方式最适合学生理解学习,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也有利于部分有意向完成学业后任职体育专项教师的同学将优秀教师作为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有师德、责任心和丰富教学技能的好教师,影响到下一代的体育教育事业。教师可以偶尔转变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解决、剖析问题,还可以鼓励并培养有从事教学工作意向的学生进行尝试性讲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加强书本知识的实践,丰富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

最后,完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将评价方式合理化、全面化,评价方式不应局限于成绩测试评价和平时表现评价,可以结合学校特色举办体育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到组织体育活动中去,对于活动流程提出不同的具有创新性的想法,发挥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天赋,这是一种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体系,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更能发展人才的多样性[10]。此外,这种活动的举办还能将原本停留在课堂上的死板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体育活动的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专业技能,教师可以给出专业性的建议指导,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理念的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也提高学生对自己人生规划的理解。总之,我的观点就是:实践才是检验学生真实能力最好的评价标准。

四、结语

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各样的运动逐渐走到人们的视线中,全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更多体育教育专业方面的人才在指导健康锻炼和领导体育教育教学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体育教育也在中国教育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和评价应当得到密切关注,当学生走向社会时,如何更好地将自己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值得我们深思,这也是对学校教育变革一种变相的挑战。在历史的发展洪流中,紧紧抓住改革机会,培养出有社会竞争力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论学生毕业后从事体育教育教师工作,还是从事教练等体育组织工作,或者从事体育教育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都具备各自的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他们各自本着尽职敬业的精神,热爱着体育事业并且服务着广大群众,为国家的体育事业添砖加瓦。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现状和评价标准情况,虽然也有过教育改革,但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仍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相信通过不断地改善,将学校特色结合到课程内容设置中,提高师资力量,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随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社会输出具有能力的人才,促进体育教育事业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志军.浅析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路径和策略[J].灌篮,2020(12):27.

[2]吴永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讨[J].长治学院学报,2020,37(2):105-106.

[3]马帅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研究——以洛阳市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1):116-118,129.

[4]周烜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研究[J].善天下,2020(12):107.

[5]钱芊.高校创新体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议[J].商情,2020(21):226-227.

[6]满宏达,黄起东.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13):94-95.

[7]温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模式研究[J].体育画报,2021(18):153-154.

[8]晁毓菡.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6):1285.

[9]赵文楠.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 34(13):144-145.

[10]刘静,房冬梅,姜涛.江苏省全日制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六高校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36(4):87-101.

作者简介:

陈杰(1984年-),男,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