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闻敏
【摘要】《课堂作业本》紧扣学段单元目标,注重教学的知识点与能力训练,是省教研室主编的优秀教辅资料。将其与语文课堂教学巧妙融合,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循路导航,实现高效。针对教学实践中课堂练习课外化、整堂化、欠整合,《课堂作业本》利用缺失的问题,本文从梳理作业知识点、把准作业切入点、找准作业弹性点、寻求最佳反馈点等几方面开展探究,旨在阐述如何高效运用《课堂作业本》,促进轻负高效教学。
【关键词】课堂作业本 高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4-0007-03
一、缘起
在一次学校青年教师的评优课中,关于课堂作业和《课堂作业本》的运用,12节课中作业时间在5分钟以上的仅3节课,作业有布置没时间写的有4节,甚至有2节课作业没有布置。再看作业来源,教师自行设计的占了8节课,仅2节课使用《课堂作业本》。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
课堂上,低年级要求完成书面作业时间累计不少于8分钟,同时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回家作业,这是减负的要求,必须遵循。要求老师能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能将课堂练习有机渗透,科学穿插。从字词教学的检查巩固,到阅读句段的感悟体会,再到小练笔的铺垫指导,直至高效落实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课堂作业本》从阅读教学的知识点与能力训练入手,紧扣学段、单元目标,是省教研室主编的优秀教辅资料。笔者认为,巧用《课堂作业本》,使其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既能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又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循路导航,从而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二、透视:《课堂作业本》运用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课堂作业本》之于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认识不足,不了解该书编者的良苦用心,在该书的运用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课堂作业课外化
比如,有的教师过度追求教学形式上的华丽,教学节奏把握不当,整堂课疲于教学,等到下课铃声响起,才匆匆布置课堂作业,告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由此,所谓的“课堂作业”成了“课外作业”。
(二)课堂作业整堂化
比如,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课堂作业本》是纯粹的训练,在教学中穿插课堂练习会使阅读讲解支离破碎,因此,将《课堂作业本》的运用与课堂教学割裂,甚至专门安排整堂课单讲《课堂作业本》。不仅呈现的时机不当,且千篇一律,更别说与课文理解感悟发现相结合。
(三)课堂作业欠整合
《课堂作业本》练习有主次之分。而且,课与课之间存在着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需要在课堂作业中加以整合。可是有的教师往往主次不分,且缺乏整体意识,没有敏锐地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欠缺为新旧知识架设整合的桥梁,从而使得本应逐步丰满完善的知识体系支离破碎。
三、探寻:《课堂作业本》高效运用的策略
《课堂作业本》的习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作业本》的运用,合理安排,逐一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梳理作业知识点,为课堂教学目标循路导航
教师对《课堂作业本》要有总体把握,要进行系统梳理,发现本课练习的知识点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要看准整单元甚至整册的内在联系,使之紧密结合。1.立足本课,高效融合。我们发现,《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体现着学生阅读文本的层次性。教师在设计“怎么教”的过程中,参考《课堂作业本》的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练习,使之高效融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2.立足全局,整体把握。《课堂作业本》练习不仅仅体现着这一课的要求,有时也体现的是整单元、整册甚至是整年段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主题。作为老师,要立足全局,整体把握。
(二)把准作业切入点,为课堂教学实践保驾护航
《课堂作业本》在课堂上的高效落实和利用,不是简单地将作业分割在几个课时完成。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找准指导的最佳“切入点”,把握时机,在课堂中适时而引,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让学生沿着最优化的路线,在生动高效地学习语文的同时,真正吃透作业本中的题目,做到灵活答题。
1.切在课前,让预习落到实处。一篇课文未教之前,教师都会布置学生预习。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认一认,读一读”,可以有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作业本中的“看拼音,写词语”这类题型则是复习巩固旧知环节的最好抓手。学生翻开作业本进行自我检测,完成后或翻书校对,或与同桌互相检查,自主订正。看似简单的操作可以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2.切在课始,让感知贯穿其中。在处理感知类的题目时,我们可以安排在学习课文的初始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贯穿学生初读课文的整个阶段,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教师也可以此类题目作为检查学生整体感知效果的重要手段。
3.切在課中,让阅读更丰厚。低段的阅读教学要守住“低段”这个前提,设计教学时,老师可以凭借作业题,寻找到我们教学中的各种训练感悟点,从而带着学生进一步在阅读中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1)让练习成为积累语言的训练点。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作业本》中“照样子填一填”“读一读,说一说”“我会说”等积累性习题,融入课文教学中,在阅读中实现语言的积累。
如《小小的船》中的“读读说说”题,练习用“看见”“像”说话并积累词组“怎样的什么”。
教学“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时,可以这样进行:
师:小朋友,请你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看见了蓝蓝的天空中有( )的星星和( )的月儿。
生说。AE61A4C3-F6B7-446F-BECC-248058CED37E
师:蓝蓝的天空中闪闪的星星和弯弯的月儿,那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呢?
生: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生:蓝蓝的天空像海洋。
师:是啊,蓝蓝的天空像大海,那弯弯的月儿就像什么了呀?
生: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师:小朋友真棒,那么,你看见过什么呢?你能用我看见( )来说说吗?
生说。
师:那么谁能来说说这句:我看见清清的小河里有( )的鱼儿和( )的虾。
……
(2)让练习成为领悟方法的体验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习得方法,学会运用语言。教师抓住《课堂作业本》中 “用带点词语造句” “照样子写一写”等练习,细化其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习得方法。
如《我为你骄傲》中的 “我能行”一题,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它先通过填空的方式渗透本体喻体的概念和比喻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类似的句子,即明白课文中哪些是比喻句,最后自己写一句比喻句。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句子——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读读这句话,课文把石头比作什么了?
生:课文把石头比作子弹、流星。
师:子弹射出、流星划过,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很快的。
师:哦,像子弹射出,像流星划过,让我们能形象地知道石头出去的速度。来,让我们来读读。其实,像这样的比喻句在课文中还有一句,你找到了吗?
出示: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师:这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了?写出了什么?你还能照样子来写一句吗?并想想你写的这句写出了什么?
(3)让练习成为深化阅读的感悟点。《课堂作业本》上有些练习带有提纲挈领性质的或感悟的问题,把这些练习融入阅读课堂中,可以不留痕迹地带领学生主动走进文本,引发学生讨论,从而促使学生去体验文本,感悟文本。
如《三个儿子》的“读一读,写一写”,是引领学生感悟的一个过程性练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这道题目,展开环节,让学生深入感悟。
第一步:①轻声读第七自然段,完成填空:一桶水可重了!水直(晃荡),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②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③假如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第二步: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①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②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③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
第三步: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①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②学到这里,你想对这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说一说呢?指名说。③动笔写一写。
4.切在课末,让文本得以拓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作业本》设计了这样的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这类的练习,可出示在课末,让文本得以通过拓展。
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的练习: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雷锋了。他正( );他正( );他正( )。
课末出示此练习,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填空。
学生借助课文中的词语回答前两空,然后引导:雷锋叔叔还在哪儿呢?
视频播放雷锋的故事片段,了解雷锋叔叔出差在火车上帮忙端茶倒水,去医院途中去建筑工地帮忙拉砖等等。后一空就迎刃而解了。
生1:他正在火车上,不顾劳累帮列车员端茶倒水。
生2:他正在工地上,带病帮忙搬运砖头。
……
师总结引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生: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师:雷锋叔叔已离开了我们,可是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看——
播放一段公益广告,展示现实生活中“雷锋”图片,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懂得谁为人们做了好事,谁就是“活雷锋”。
最后,请学生看看书上的学习伙伴,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活雷锋,完成练习6。
(三)找准作业的弹性点,为个性飞扬插上翅膀
《课堂作业本》“编写说明”中提到:作业本以课为单位编制,突出基础性和发展性,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教师在使用《语文作业本》中,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开发。
1.因人而异,让作业更有层次感。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習能力不同,对知识的掌握、应用速度也是有差异的。根据学生的起点能力和倾向不同,《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可以适当分层。比如,有一些选做题,可以设计成星级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2.根据学情,让作业更具阶梯性。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课堂上教师充分捕捉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高效调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同样的,作业也要与学生的学情、能力相匹配,作业的练习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日月潭》比喻句学生已经掌握,但是学生写比喻句往往缺少修饰语,显得干巴巴的。所以,教学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学情,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体会有修饰语“圆圆的”“弯弯的”的句子和没有修饰语句子的区别,体会修饰语的作用。然后出示习题,让学生照样子完成练习,让作业更显阶梯性。3.根据内容,让作业更具整合性。前面讲到看似简单的课后练习,不仅仅体现着这一课的要求,有时也体现的是整单元、整册甚至是整年段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主题。为此,我们在对待《课堂作业本》也应从整体出发,小到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大到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根据作业内容和作业目标进行整合、优化。
(四)寻求最佳反馈点,为课堂教学减负提质
课堂作业当堂落实及时反馈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过程生成”,即通过教师的点拨和组织,使师生向着高效、高质量的目标“互动深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又可能会动态生成出许多新的问题、新的认识等。教师找到一个最佳的反馈点,会促使教学过程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促进课堂的轻负高质。
1.及时反馈,令错误减少出现。低段大部分的作业是抄抄写写,但由于低年级学生记忆力、理解能力的差异,时常会写错字。采用及时反馈,提醒学生错误的关键所在,就能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减少错误的出现。2.延时反馈,为思考留下余地。感悟类题目、拓展类练习是学生进行思维创造的过程。难免出现不完善、不规范,甚至犯错误的现象,教师适当延时反馈,为学生的思考留有余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就会得以蔓延。3.激励反馈,让学生信心倍增。反馈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反馈、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基础较弱的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再攀高峰,学生的信心倍增。AE61A4C3-F6B7-446F-BECC-248058CED37E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