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雨晨
【摘要】中职语文教师将工匠精神的解读与培育作为教学重点,能够带动学生更快成长。文章主要围绕依托“艺术载体”,解读中职语文课程中的“工匠精神”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在分析中职工匠精神内涵以及艺术载体解读工匠精神的切入点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整合教材内容,选择典型内容;结合教师解读,创作艺术作品;利用教学活动,艺术展示精神;开展艺术实践,传播工匠精神等中职语文教师依托艺术载体解读中职语文课程中工匠精神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职语文 艺术载体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4-0022-03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逐步提升,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过程中,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创造与发展阶段,也更加需要新型人才。中职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职业人员,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一致。面對现如今的发展状况,中职教育中需要全面凸显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在锤炼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从业品质,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行业内的中流砥柱。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挖掘其中的工匠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并且,在这一工作落实中,教师与具体的中职专业相结合,如音乐与美术等,运用不同的艺术载体,形成对中职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的创意解读,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实现中职教学课堂中的“文专融合”,在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与落实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教育引导效果。
一、中职工匠精神内涵解读
从表面看,工匠精神这一概念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它却并不落伍,即使在制造业工业高速发展的当前时代,工匠精神依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光彩。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人的精神的提炼,不同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又一个技术过硬的从业人员,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能够使学生的从业素养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中发光发热,成为行业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从工匠精神本身与其适合的社会发展环境看,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
(一)正确的价值观念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念都应当是教育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在中职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更加需要突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育。当前社会生活发展速度较快,网络技术非常普及,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变化较多的人生成长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个人从事职业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正确价值观念的追求。
(二)严谨的做事态度
在制造业发展中,每一工作环节都与其他环节相互联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也会有着相互沟通的更小环节,这要求学生在未来的从业事业中有着更为谨慎的工作态度。因此,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中各项规则的遵守程度,提高学生对职业规范的重视程度,使学生成长为不放过任何一个工作细节的优秀从业人员。
(三)进取的向上精神
在中职教育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向前看的职业发展眼光,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水平,并且能够结合行业发展动态考虑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积极制定工作计划,与行业共同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而不是对自己的工作状态满意之后的停滞。成熟的工匠精神下,学生应当是一名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专注当下自我发展和未来成长,且具有拼搏精神的高素养从业人员。
二、艺术载体解读工匠精神的切入点
在中职教育中解读工匠精神,需要与具体的授课内容相结合,也需要寻找适合的载体,与工匠精神自身内涵相符,也联系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与成长情况,搭建起串联工匠精神与中职学生之间的桥梁。中职语文教师需要体现“三教改革”内涵,从教材、教师与教法三方面入手,找到工匠精神在语文课堂中的落实策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顺利感知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且在工匠精神内涵的引导下成长,发展成为具有工匠精神品质的社会建设者。
(一)教材文本
利用艺术载体解读工匠精神的切入点之一在于教材文本。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教材是教师带领学生解读学习内容的重要资源,教师提炼教材中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认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得到不同角度的发展。因此,在利用艺术载体对工匠精神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运用载体展示教材内容,使学生在艺术载体的帮助下,更为迅速地看清教材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内涵,降低学生解读工匠精神过程中的难度。
(二)教师解读
利用艺术载体解读工匠精神的切入点之二在于教师的解读。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教师的深入解读,避免学生由于有限的认知水平,对工匠精神没有深刻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在中职学习中的成长。中职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与艺术载体相联系,借用其他的艺术形式,为学生分析并解读工匠精神,使学生在不同的展示形式中能够更为全面地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
(三)学生感悟
利用艺术载体解读干工匠精神的切入点之三在于学生的感悟。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解读工匠精神,重点不仅在于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能够在自己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落实工匠精神,体现出工匠精神对学生的实际引领作用,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利用艺术载体解读工匠精神过程中,需要积极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将其与艺术实践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在艺术实践中增加对工匠精神的深入感知,提高工匠精神在中职学生内心的落实效果。
三、依托艺术载体解读中职语文课程中工匠精神的教学方式
工匠精神,这一名词往往在我们的记忆中与祖国建设年代紧密相连,是全力建设工业时期的精神概括,是否能够成为当前我国制造业工业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又是否能够适应当前的重视教育人才培养需求,这值得我们思考。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来看,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对工匠精神的解读,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十分有利。并且在音乐与美术专业的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合两种学科特点,为学生构建探究工匠精神的双元育人成长环境,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对工匠精神的全面、深入解读。
(一)整合教材内容,选择典型内容
中职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托艺术载体解读课程中蕴含的工匠精神,需要有较为科学的计划,充分利用音乐与美术这两种艺术载体的自身优势,使其能够与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积极整合,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筛选,重点在于发现其中能够较为明显体现出工匠精神内涵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也需要思考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艺术载体之间的契合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等,通过对三方面因素的整合,选择较为适合的内容,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例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教学过程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作为孔子的学生,面对孔子提出的问题,每个人都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也有着自己的理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几名孔子的学生所提出的治国理想,和他们秉持的对个人才能的自信原因之间的关系,询问学生是否能够称他们为治國的“工匠”,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名学生的治国蓝图,带领学生分析其中的可行性,使学生在更为直观的绘画作品中了解书中人物对治国的规划是不是体现了为当时百姓着想的正确价值观,是不是具有严谨的规划,又是不是具有完成计划的决心等。教师通过美术这一艺术载体,带领学生分析孔子学生的治国理想与规划,在判断其合理性与可行性的过程中,明确其是否与“工匠精神”相符合,达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元化评价,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思考,形成对工匠精神的深入理解。
(二)结合教师解读,创作艺术作品
工匠精神与音乐、美术这两种艺术载体之间看似存在的联系较少,但其实不然,艺术载体具有多种表现方式,正是适合展示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中职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自己运用艺术载体为学生展示工匠精神,更要让学生成为解读工匠精神的主体,只不过这一阶段仍旧需要在教师解读的带领下开展,保证学生对工匠精神解读的正确方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解读相结合,创造艺术作品,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全面感知。例如,在《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堂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明白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奋斗与奉献中,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建设历程中,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怎样的突飞猛进。教师以“神舟”五号升入太空这一完整事件为线索,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不易,凝聚了许许多多航天人的心血,如今我们已经具备较强的航空航天事业探索能力,如果你是一名画家,你会怎样描绘航天人的奋斗历程,如何使观看者感受到航天人身上的工匠精神?”通过这样的艺术创作实践,增加学生对航天事业与航天人高尚精神的思考,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关信息,在信息技术有效支撑下,形成对工匠精神的进一步理解。
(三)利用教学活动,艺术展示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而在通过艺术载体解读中职语文课程中的工匠精神过程中,教师更需要突出教学活动的作用,在课堂中为学生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活动环境,为学生营造在艺术世界中感知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工匠精神的接触更为全面且灵活,学生不仅能够观察工匠精神,还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其中的创造者,在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感知效果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需要为学生构建艺术氛围浓厚的教学活动,展示工匠精神,使学生在不一样的学习氛围中感知工匠精神。例如,在《庖丁解牛》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学生感受庖丁在分解一头牛过程中的完整步骤与流畅程度,使学生感受庖丁自身的专业性,以及庖丁在“解牛”过程中展露出的精湛技艺与敬业的职业品格等。教师提前为学生找好一首节奏逐渐加快的歌曲,并为学生播放庖丁解牛过程的动画视频,将其配合播放,在音乐节奏逐渐加快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庖丁专业水平的认识。在观看视频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谈论观后感,教师与学生畅谈对庖丁专业精神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化观点,使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受不断加深。
(四)开展艺术实践,传播工匠精神
中职语文教师利用音乐与美术两种艺术载体,能够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知与了解,但要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判断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是否能够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承担自身责任,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客观评价。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利用音乐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考查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具体掌握水平。同时,这种艺术实践的开展,能够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实现工匠精神的有效传播,学生身处传播过程中,将会得到对工匠精神的更多学习感触。
因此,当中职语文教师开展《庖丁解牛》教学讲解工作后,可以组织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蓝本,运用音乐与美术的综合形式,开展有关庖丁工匠精神的展示竞赛,以此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进一步感触。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庖丁形象展”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心中的庖丁描绘出来,其中需要与庖丁精湛的技艺相联系,以此艺术实践形式,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进一步思考,在传播工匠精神中实现学生工匠精神品质提升的有效发展。
四、结语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教师在音乐与美术的艺术载体帮助下,能够提高本项工作的整体效率,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使学生群体的工匠精神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华锋.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索——以《庖丁解牛》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13.
[2]张仁美.谈与时俱进的中职语文教学与时代主旋律之融合——将“工匠精神”融会贯通于中职语文课堂[J].现代职业教育,2018(23):88-89.
[3]王玉枝.浅谈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渗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7):47-5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