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小学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低年段教学的重要呈现方式是绘本表达,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绘本表达可以降低识字量有限的小学低年段儿童阅读理解的难度,改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巧妙利用绘本故事,看圖知事、看图明理、看图模仿,培养想象力,丰富情感,扩大阅读面,有效提升学生道德认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教师在教学中开发运用绘本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鉴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绘本的开发价值和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让更多的教师重视绘本教学的应用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绘本开发运用
【课题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立项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编号:JSZJ20187)。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4-0049-03
绘本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和低年段教学的最佳读物,它所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美观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尤其是好的、优秀的绘本给人的感动和愉悦是长久的、深刻的。小学低年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对生动形象的图画充满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时善于开发绘本资源,巧妙利用绘本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评故事中形成道德认知,促使其在道德品质和思维品质上有一定的提升,获得智慧生活的方式、方法。总之,开发道德与法治绘本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增加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将单一的教学资源变得多元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视阈下道德与法治绘本的开发价值
1.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
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热爱生活、探究实践与遵规守纪为核心素养的学生的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仅仅以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不仅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无法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而绘本故事的开发与应用让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从而促使学生在故事中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进行内化,以此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综合素养。
2.消除课堂教学的陌生感
单纯的道德知识或法律常识对低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是生疏的,尤其是关于一些传统美德、法律知识等内容,他们在生活中还接触不到系统的相关知识,以绘本形式编写的教材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但教材因版面限制,再加上地域差异、气候差异等原因,不可能编写得很详尽。充分开发与利用好绘本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听故事、看故事、讲故事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迅速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不够积极,而绘本故事的开发和应用促使学生对其进行充分认识,并在故事中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和人生哲理进行理解,进而在故事的理解和复述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进而让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程,并在积极探究中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
4.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自课程改革以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作为教学的管理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在选择教学工具和教材时应考虑到这一问题。绘本故事的开发和应用则满足了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基本的教学中不仅掌握了基础的知识,还提升了关键技能和学习品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
二、核心素养视阈下道德与法治绘本故事的运用策略
1.借助绘本故事,创设美好情境
很多教师在讲述道德与法治内容时,常常缺乏情境的创设导致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时存在陌生感,所以学习起来兴趣不浓厚,对新课知识的探究比较懈怠,而绘本故事的开发和应用则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创设生活情境,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以此增强学生的认知和熟悉度,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揭开课堂教学的面纱,为接下来的探究铺平道路。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拉拉手,交朋友”时,为了更好地把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上课开始就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之后让学生阅读制作成课件的德国作家赫姆·海恩的绘本故事——《好朋友》。故事中有三个主人翁:小鸡、小猪、小老鼠。故事中精美的画面呈现他们一起骑脚踏车兜风,肆无忌惮地飙过水洼,水花四溅,吓得羊儿躲进麦田;一起扮海盗“乘风破浪”,开启冒险之旅;一起分享食物,却也能细致到为了保证公平,将樱桃核纳入分配体系中;一起相拥着彼此入眠;也能欣然接受短暂的分离……这一切的一切完美复制了好朋友的日常。他们认为“好朋友是永不分离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猜猜这三只小动物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你们也想交到这样的好朋友吗?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总之,用绘本故事来创设学习情境,更容易激发低年段学生的求知欲。
2.阅读绘本故事,开展探究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为了促使学生对新课程内容充满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借助绘本故事来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在绘本故事的阅读中进行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探究并解决问题,既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九课“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时,笔者把绘本故事《爷爷家的洗脸水》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这一故事,之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思考讨论以下问题:爷爷为什么不让倒掉洗脸水?在你的生活中哪些时候会用到水?是怎样用水的?最后全班交流讨论结果。这一環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到绘本故事中所讲的地方水的珍贵,通过出示一些缺水地区的图片,用生动的故事与直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有许多地方用水是很困难的。但如果教学时笔者不用绘本,直接运用教材内容来为学生讲述本节课的知识,就缺少了故事性、直观性,二年级的学生既不容易理解,也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通过绘本故事的形式,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通过阅读故事探究递进式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意识,让学生把故事与生活中怎样用水联系起来,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加以内化,才能明白即使自己生活的地方现在还不缺水,也应该节约用水,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创编绘本故事,突破重难点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倡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教材内容有版面上的限制,有地区的差异,不可能做到适合所有的地方与学生。当教材内容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时,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已有的资源,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创编课堂需要的教学素材。比如在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把道德认知、规则意识、安全知识等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化、理解再外化为生活经验,这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让抽象的知识让学生易于并乐于接受,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来突破重难点。除了运用教材中原有的绘本资源外,还可以从课外引入甚至创编绘本故事展开教学,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解决教学重难点。
例如,二年级下册“安全地玩”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提升学生对游戏的安全意识与辨别能力,培养学生对他人安全问题的关心与责任感。在备课中笔者发现“我是安全警示员”这一话题中如何劝导他人安全地玩与开心地玩,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我不玩这些游戏就没事”“我不想玩是我自己的事”。在课堂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不仅自己玩好还能关心他人安全问题呢?笔者就根据教材上的绘本《她会去玩吗?》进行创编,加入了学生在校、在家游戏的一些图片,包括独自玩的、多人玩的,安全的、危险的;玩危险游戏造成不良后果的等多方面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游戏要多人一起玩才能更开心;当别人玩危险游戏时,应该及时劝阻,做到安全地玩。在对绘本故事的讲述、分析、判断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学会关心他人,培养了他们的道德认知与责任意识。
4.利用绘本留白,培养想象力
加拿大学者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说道:“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高高在上的故事。”绘本就是图画、文字相结合,向学生传递价值信息的一种文学形式,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发运用好这一文学形式,除了可以运用它讲授教学重点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目标和自己的理解对绘本故事的留白内容进行补充,以此在原来认知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来,检验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解程度;二来,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放性,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三课“我不拖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后果,引导学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坏毛病,课堂上笔者先讲述了绘本故事《拖拉鸟》,接着利用绘本故事中的留白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第二年的秋天又到了,这只拖拉鸟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样呢?在学生大胆的想象当中,他们明白了拖拉鸟如果没有改掉自己的毛病,第二年的冬天依然没有温暖的窝,只能在寒风中受冻,还有可能被冻死;如果它改正了毛病,它就会和其他的鸟一样,过一个温暖的冬天。绘本留白的部分,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想象故事的过程中,学会道德认知,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核心素养。
5.评价绘本人物,形成正确导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本课程是开放性与生活性的课程,追求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认识只能起到微小的作用,对于指导学生的行为帮助不大。如果教学中,能结合绘本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评价,进而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学习目的,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言行形成正确的导向作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这一课前,笔者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吃饭前要洗手这一常识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总是认为自己的手看上去很干净,为什么还要洗呢?于是笔者引入课外绘本资源德国万伽·欧尔特的绘本故事《根本就不脏嘛》。在讲述这个绘本故事中,笔者让学生对绘本中小姑娘的言行进行评价:你认为小姑娘说得对吗?她的哪些做法你觉得是不好的?哪些是好的?笔者也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价,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在这多元的评价环节中,学生认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并不是看上去不脏的手就真的不脏。因为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评价自己的行为,所以学生在评价时更愿意畅所欲言,甚至反思自己的行为,这堂课上也更好地收集到学生真实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导向。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多开发和运用这样的绘本故事,让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学会反思自己,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发绘本资源并在课堂上合理加以应用,不仅给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了更多的途径,还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一教材形式充分发挥作用,进而让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培养道德素养,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年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于洋.绘本资源在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8.
[2]黄晓红.微绘本 大价值——《道德与法治》副版绘本有效使用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0(57):110-111.
[3]熊玲.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绘本资源及有效开发探索——以《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22):34-35.
作者简介:
李雅慈,女,福建省古田县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