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融合

时间:2024-05-07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深化和改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有效融合是一个趋势。教师在把握好课改发展方向的情况下,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组织学生进行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4-0064-0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转变了传统数学课堂情景的呈现方式和课堂活动形式,通过结合多种信息化材料和元素利用具体的形象事物,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加深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这也有效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口头表达教学过程,激发了教师的课程研究和信息化融合技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深度学习”。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抽象知识较多,学生很容易产生对于数学的一种畏难心理,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来使学生用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信息技术运用美丽的图像、动听的声音、有趣的影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内容展示出来,带领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情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也就更容易获得快乐,从而改善学生对学习数学课程的惧怕心理。学生只有以浓厚的兴致参与到有趣的课堂活动中去,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进行学习,留下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讲解内容有效融合,可以更大程度吸引学生投入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图片或影像播放“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也可以通过播放红绿灯转换的影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四季和红绿灯的变化并不陌生。信息技术将这些生活场景统一地、完整地展现,这时候引出我们数学学习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將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越发贴近生活,更加有趣生动,学生也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开拓学生知识面

富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氛围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小学生争强好胜,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开展竞争性的数学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和能力。例如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师可以利用希沃软件中的双人赛跑游戏模式,每10秒钟有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学生可以在班级中自由组队进行比赛,胜利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励性的奖章。还可以利用希沃软件中的其他比赛类型设置不同的题型,由易到难,简单的题目包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算就解答出来,到后面可以进行问题解答、变换解答、应用题解答,甚至是学生之间互相配合探讨进行解答。学习效果良好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在这样竞争的氛围中,学生更加愿意去进行动脑学习和解决问题,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观察学生存在哪一方面的不足从而进行相应的辅导。不仅如此,信息技术以网络为载体,具有大量的信息和强大的搜索功能,丰富了数学教学活动内容和评价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在课前、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检索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和与之有关的拓展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这些信息技术活动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从古至今对于分数研究的图文或者短片,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课后布置学生进行“寻找生活中的分数”的综合实践类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检索信息,动手记录、绘制分数在生活中的使用,增加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中的关联,也能帮助学生在课后补充知识,提升自己。再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也可以播放人民币的历史发展的相关视频、影像,从而让学生更了解货币文化的悠久历史。

三、利用信息技术发散学生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良好地实现信息的交互性,教师在上面一直说,学生在下面如听音乐般被教师灌输知识,没有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更容易实现教与学的融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引导小学生能够完成数学思维的建模,教师也能够更有效地及时进行课堂教学反馈。教师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题材,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激发和引导,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自主性和灵活性,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图片,利用投影展台实时展示学生的活动或者练习结果,利用制作的微课展示教学的重点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和了解,课后对于课程教学进度也能更好地进行调整和把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科学性引导,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的练习模式,这样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类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单纯靠想象很难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效果也不够理想。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内外资源,使学生更有兴趣地进入到抽象性的数学探究类活动中去。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间的内容进行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图文并茂、视听一体化的展示,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时、分、秒”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知道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但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化展示钟表的走动方式,多展示一段时间内时针、分针、秒针所走的路线,并且可以增加进钟表走动时的声音。通过这样的展示,可以更大程度地丰富教学的内容,将数学知识中抽象的内容实现具象化,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也减小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都得到了有效突破,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五、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是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和共同进步的平台。新课改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及时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几个小组。例如:我们班级的情况是每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有相应的小组长,小组长在每次教师布置任务后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布置学生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预习活动,小组长收集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通过这样的任务,每个学生就会对本节课的数学学习内容有相应的认知。分组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软件进行小组学习课堂内容的讲解,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的竖式计算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录制如何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以及除法的竖式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计算的算理也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在课堂中可以将这些录制内容作为学生反馈展示给学生看,在观看的过程中找出优势与不足,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解决。课后布置实践类活动时也可以利用分工合作的形式收集本节课内容的课外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更有目的性,发挥老师的创造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探索学习更加主动,教师也更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数学内容教学,整个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六、利用信息技术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数学课程标准》对每节数学内容的课程教学中都有不同的要求,并且每个学段所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也不同。因此,对于较难知识点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一部分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直观优化呈现,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地认识和掌握这一部分的重点以及难点知识。例如,六年级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概念无法很好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用信息技术软件中的动画效果为学生进行圆的周长分解的直观演示,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比如,可在屏幕中首先放一个完整的圆形,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分解”圆,将圆的所有分解出的一周的线段连接起来,最后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在此过程中逐渐引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既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教学内容的讲解,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扩展教学内容,保证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将练习应用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并学会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加强数学学习效率。

七、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是和生活有联系的。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将生活内容和数学知识融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能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进行运用。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知识点,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设计铺地砖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用平行四边形的地砖去铺一块长方形的地面,需要多少块平行四边形的地砖。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用手在屏幕上将平行四边形分一分、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这样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理解会更加直观、明确。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分解拼接成一个同样面积的长方形,就能得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与同长同高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所以等于底乘高。这样将数学学习真正与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增加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增强了,将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相融合,学生也能更好地理清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路,学会数学知识的运用。再比如,在讲授“比较”内容时,可以增加学生爱玩的跷跷板游戏。多媒体呈现质量差异较大的动物进行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上台自己挑选想要的动物进行比较。跷跷板的两端分别坐着可爱的大象和猫,动画展示大象把猫举得很高;同理,下一组是猫和麻雀进行比较,猫的质量比 麻雀大,所以就把麻雀举得很高。在PPT软件中这些可爱的动物图片自然而然增加了数学课堂的有趣性。通过这种形式,“比较”这一抽象知识学生就能更加容易理解。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正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直观呈现,将静态的、抽象的知识想象转化为动态的、具体形象的画面,使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能够得到轻松解决。这一类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以往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死板现象,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動有趣。

八、利用信息技术融入其他学科知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优势也得到进一步强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通过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有效地整合各种学科的教学资源,能够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成效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而言,不仅需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教育,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化利用信息技术增加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机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生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也能更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进行“金牌是真的吗”这一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中,就是将数学知识与科学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各种测量形式并利用多媒体展现水位的变化,间接测量出体积,使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素养都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升。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拓宽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结合美术思想来绘制更多的组合图形,意在帮助学生强化组合图形的认识,使其更好地掌握基本图形的特点。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创新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重要的研究方向,两者的有效融合,能够高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教学实测中总结经验,逐步完成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陈雪倩(1994年9月-),女,汉族,福建仙游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