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必须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围绕侧重点开展教学,使学生获得高水平的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对当前小学课程发展的分析表明,虽然语文教师已经开始研究“增效减负”,但整体效果相对较弱,课程改革的影响还不明显。研究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语用型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并可简化教学步骤,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文章对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以期能让广大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推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教育 小学语文 语用型课堂 教学策略 分析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4-0076-03
教育改革的发展,让课堂结构及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转变,但在农村的小学课堂里,即使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上做了大量的尝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乡村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仍是由教师主导的,学生按部就班地去学习,他们很少有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综合练习的机会,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互动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充分发挥学生智力潜力的同时,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言和文字的运用,只有从语言的本质属性入手,才能有效地提升语言的教学效果,使语言的实用特性得到充分体现。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可以创造一个较好的语用环境,使小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得以提高,从而为学生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水平。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运用语用型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教学的意义
语用型课堂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造特定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从而形成长期记忆。乡村孩子长期处于知识有限、扩展有限、沟通有限的状态之中。语用型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对语言文字、符号的含义,在各种情况下的用法,从各种表现形式中分析其实际作用,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现语言规律,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及学习语言的兴趣,才能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让他们的综合发展之路一帆风顺[1]。
二、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语感,体会语用用途
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中,这是一篇描述夜幕下的云彩变幻的风景的文章。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葡萄灰”等描述颜色的词汇。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找到三个有意思的动物,分别是“马”“狗”和“狮子”。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读的时候加重语气、调节语速,并让他们感觉到云彩的变化和美丽,以及对风景的赞叹。比如,在阅读“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放慢语速,加重语气;而在四个“一会儿”中,语速要有起伏,语速要快,这样才能突出色彩的快速变化。通过这种语调和语速的改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规则和技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自己的语感,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的美,从而为语用作好准备[2]。
(二)领悟语用情境,掌握语言修辞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一些问题:“作家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景?这位作家为何要这样做?这个短语能被忽略吗?这个句子的修辞是怎样的?为何要用这样的辞藻?你能不能用别的词来代替?”在语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走进作者所要创造的环境,并通过对其所使用的词语进行分析,体会其所要传达的情感,从而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其语用能力。比喻、拟人、借代等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它们的表达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就拿三年级下册《荷花》来说,“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作者在描写“荷花”时,捕捉了本质上不同事物的相似性,运用了“大圆盘”,运用形象化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出对莲花的赞美。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首先请学生分析这里的比喻用法,然后让他们运用比喻的方法来给“荷花”造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又如《静夜思》,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的明亮描绘得令读者身临其境,而诗则以朴素的语言,描写了诗人思乡的思想活动。教师可以问学生:这首诗的开头两行是怎样的?李白身在他乡,在月光下是不是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以及朋友?你能想象一下,诗人借助对于月光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吗?这首朗朗上口的诗何以流传至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能够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且理解他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3]。
(三)积累语用方式,锻炼语用能力
在日常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课堂上多积累一些优美的词汇,分析文章的结构,辨别作者用字的意图,对文章内容进行仿写,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培養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例如,四年级下册的《海上日出》,描述了在不同的天气里,太阳的颜色、光亮和动态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来积累词汇,比如“红是红得很”“红得可爱”“这深红的圆东西”“夺目的亮光”“云也突然有了光彩”“小半边脸”等。在实践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使其充分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使其全面的语文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4]。
(四)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语用魅力
咬文嚼字是一种对语言进行分析的基础,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使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字斟句酌是学习经典作品的必备素质,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充分利用它的基础功能,从字、词、句的基础分析入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它的意义。二是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中所传达的情绪。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而语言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阅读课文来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的情绪,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就可以用童谣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去朗诵,并让他们说出“你眼里的冬天是怎样的?”通过提问,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5]。
(五)品读语言,强化语用基础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和符号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和文字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根据情况可以区分应该使用的不同语言。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文章,独立阅读文章内容,感受词汇和语言的魅力,找出关键词,分析一些关键词和汉字的微妙之处,然后逐渐分析教科书的情节和符号,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纠正学生的思考,巩固语言技能的基础。
(六)听与说的结合,引导学生认知
教师可以从“听”和“说”两个方面着手,让学生体会如何应用语言。比如在学习《草原》的时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们想象中的草原是一个什么样的模样?大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一起,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深情地朗诵课文。听了以后,学生可以相互交换意见,看看对方所想象的景色是否有相同的地方?通过两个人的朗读,每个人都能大致表达出自己对这片草原的看法,但却无法完全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何在这个句子中使用“渲染”而非“涂抹”,掌握了关键词的使用方法,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语言描述。
(七)注重思考表达,运用语用技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分析,而忽视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因此,运用语用化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形式的认识,为学生的自我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作者通过对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的描写,将小兴安岭的变化表现出来,使之更具美感。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细节,捕捉到各个季节的不同特征,着重进行讲解。四种截然不同的风景,可以使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同时,对有关的句子结构和书写技巧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从而为今后的写作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分析和感悟文章写法,学习正确的语用方法
作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软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作文的培养,而学生因为每天的学习时间有限,也忽视了这一方面的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要注意分析课本上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行使用,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水平及语用水平。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正确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情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例如,教师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作者是怎么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对毛主席的热爱的,让学生去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体现的情绪,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几遍课文,记下不会的生字词,之后再由教师讲解字词以及全文的脉络疏通。再如在学习完《小小的书橱》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大部分学生在写出读后感的时候,情绪上表现得很差,有的还胡编乱造,从而影响了语言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推荐诸如“书屋”“书桌”“图书角”等阅读场地,同时还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6]。
(九)角色扮演
提高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必须根据实际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阅读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朗读可以采用小组朗读、教师领读、表演朗读、朗读比赛等多种形式,教师根据语用型课堂建设的要求、语用型课堂的特点,选用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用能力的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相结合的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比如在《将相和》的阅读课上,可以事先安排好情景剧的创编作业,把朗读训练的目的融合进去,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人物,与同学进行配合,通过朗读的形式把场景剧本的台词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将”与“相”的个性特征,使朗读练习成为一种乐趣,实现语用教学的目的。
(十)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后,通过阅读和书写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吸收、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相应的阅读任务,以此来巩固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可以让小学生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经历都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7]。比如学生在进行《小露珠》的阅读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扎实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对优美句子进行摘录,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正如叶圣陶所说,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积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之后,才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实际上,使用语言和文字,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它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千差万别。总之,当前建设高效语用型课堂为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让教师对语言的本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自己的认知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素养,并不断地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从而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把语用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方式使小学生体会到语言和文字的美,把握好“语言运用”这一核心,切实创新語言教学的设计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倪素平.语言顺应视角下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1):181-183.
[2]刘金翠.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及言语理答行为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刘奕辰.语言学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观察研究[D].宁波大学,2018.
[4]赖春燕.探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话语的语用策略[J].新课程(上),2016(12):195.
[5]杨玲玲.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6]周思思.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中的话轮转换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
[7]孙宏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话语语用策略[J].教书育人,2014(22):71.
作者简介:
卓晓永(1980年9月-),男,福建永泰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