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出来的学生和社会需求匹配度、为社会服务度成为各大高校探究的重点。本课题以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的设置为切入点,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财经系会计专业为例,以最新高职管理会计技能竞赛要求为依托,并结合当前热门证书,深入分析当前《管理会计》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状,并结合学生学习课程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管理会计》 会计技能竞赛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现代职业学院项目“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课赛融通改革与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1-YB1-0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4-0082-03
财政部出台的《全面推进会计制度建设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相关文件,以及近期的大数据会计、大数据财务、大数据管理会计等发展趋势,管理会计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培养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促进会计人才的不断转型,2019年的全国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中也包括了管理会计。可见,近年来,国家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而纵观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现状,普遍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教材内容滞后、多门课程交叉重复、学生学习抽象等问题,本文以近两年国家在会计技能大赛环节的变化和对管理会计相关国家证书的推进为支点,展示了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管理会计》课程中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管理会计”成为一个热门词汇,不仅仅是政府层面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引的重视,从企业角度来看,很多企业高级管理层也在不同场合提出了要建立本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大多数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学的重心及中心仍然放在基础的会计岗位,对于《管理会计》的学习仍然比较滞后。
(一)管理会计人才定位不够清晰
高职院校每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会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国家相关政策导向、行业要求、地方区域特点等情况来对本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定位,目前情況,各大高职院校在对于财务会计方面的课程更加重视,相应的配套课程和学时开设也比较充足,主要原因是对于双证制衔接关系比较紧密,比如为了鼓励学生考取初级会计职称,会有2~5门课程开设服务于初级会计职称的考取。以我校为例,在财务会计学习中,会连续两个学期开设《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企业财务会计》等课程,还有《经济学基础》《成本管理》《经济法基础》等课程,平均课时达到48课时一学期,而《管理会计》课程最初开设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本学期作为专业课开设,课时量只有32学时。
根据近几年我校人才培养来看,《管理会计》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开设,且作为选修课,对于管理会计和具体的考证、比赛衔接定位不明确。导致《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学中只浮于单纯的理论教授,据笔者了解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截至目前为止关于管理会计的课程并未开设。
(二)《管理会计》课程开设不够合理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从西方引入的学科,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也未能够引起各大高职院校的重视,比照《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会计技能竞赛大赛以及我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发现我校《管理会计》课程开设不尽合理,一是课程衔接方面,二是课时量方面。近年来,财政部大力倡导推广管理会计,会计技能竞赛中管理会计所占的比重也逐渐上升,而在课程设置、课程开设、学生基础方面高职院校的应对都显得比较落后。
笔者根据我校目前开设《管理会计》课程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反馈对《管理会计》的学习非常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且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大部分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到学分,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从未和这门课程联系过;其次,《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除了要求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基础外,还要求具有相关的企业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资金管理等理论基础,且需要和实际管理经验相联系,使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出现了畏难情绪。
通过调查问卷可知,只有8.25%的学生有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只有3.09%的学生接触过管理学,大部分学生对财务会计的接触都比较多,分别有81.44%和83.51%的学生有财务会计的学习经历,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如图1,有83.51%的学生是在本校开设《管理会计》的课程时首次接触。
可见,《管理会计》这门课程在开设的时候并未充分考虑和前置课程、后置课程的有效衔接,同时,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个别学科有交叉重合,更加剧了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整体导致该课程的开设远远无法满足会计技能大赛的需求。
(三)管理会计竞赛教师队伍建设欠佳
根据对我校当前学期学习《管理会计》的学生进行调查,显示有60.82%的学生希望学校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管理会计相关岗位的实践经验,只有36.08%的学生希望只是纯理论的知识传授。
由于是新开课程,很多《管理会计》的师资大多来自于财务管理或者财务会计的授课教师,教师本身专业知识有限,但是《管理会计》课程本身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财务会计、经济法基础、纳税实务、成本会计、预算管理等课程知识,而院校对于《管理会计》师资培训也比较欠缺。此外,对于教师带比赛核算工作量不高,在鼓励政策方面也没有明显倾斜,所以整体来看,教师在带学生参加比赛方面积极性不是很高,整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和困难。
(四)缺乏配套的管理会计实训条件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有38.14%的学生反映当前《管理会计》课程开设能学懂,但是不能够理解和掌握,有45%以上的学生表示不是很明白,勉强能跟得上。在对学生进行关于《管理会计》实训课程调查的时候,有51.55%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能够上新管理会计实训软件,模拟企业场景进行学习,也有超过34%的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实训基地和岗位以及仿真实体进行学习,而不是单纯学习理论知识。
由于《管理会计》课程在高职院校中都是近两年开设,所以大部分院校都不具备实训条件,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理论教学。如果单纯停留在理论学习,未配备相应的实训条件,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和会计竞赛的需求,而竞赛要求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等管理会计工作环境仿真和竞赛平台的管理会计工作任务仿真进行实训,很多院校包括我校并不具备采购该竞赛软件的条件,同时《管理会计》平时上课也缺乏类似的仿真系统进行操作。
(五)《管理会计》课程教材局限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来看,我校目前选用的《管理会计》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李跃平教授主编的《管理会计》,教材的体系结构同样是沿用西方引入的课程模块,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分析、成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投资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预算分析、成本分析、成本责任中心等,而近两年已经提出《管理会计》最新内容应该包括:企业战略、预测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管理会计报告等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管理会计》教材的选择和我国当前对于管理会计竞赛要求还有差距。
大部分高职院校,包括我校在内,并没有按照管理会计竞赛工作过程为导向开设技能训练课程,整体来看,《管理会计》课程教材的选择和课程的实际授课内容,与会计技能竞赛对管理会计考核要求和目标相差甚远。
二、从《管理会计》课赛融通的角度提升《管理会计》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大变革,该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的试点改革对人才的培养由传统的专一型向复合型人才进行变革,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
与此同时,全国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也随之发生了相应变化,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技能竞赛两个环节构成。管理会计技能竞赛的内容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和绩效管理四个岗位,从历年变化来看,管理会计知识从原本在会计基本技能竞赛中所占的一小部分,变成了独立的一个环节,内容也扩展到了项目投资和筹资决策分析、销售预算、成本预算和財务预算的编制,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分析、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等等,不难看出,国家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外,在全国会计职业技能考试过程中,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也添加了管理会计内容,并以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理为重点考查项目。
综上,不论是从职业技能证书角度还是职业技能竞赛角度,《管理会计》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都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高职院校在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积极向“1+X证书”模式和管理会计技能竞赛模式推进,做好课程的衔接。例如,可以从竞赛的角度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按照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和绩效管理四个岗位来设置教学内容,从岗位入手,进而深入学习《管理会计》对应的工具方法和理论体系,打破传统的按照教材分散的内容进行授课。
(二)提升《管理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激励机制
《管理会计》相关师资的构建,不仅仅是从其他专业抽调教师,而是需要考虑各方面问题,包括新进教师的引入、高学历人才占比、高级职称教师的引入、激励机制等。
首先,针对现有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使得培训内容真正是课堂和竞赛所需要;其次,应完善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的培养机制,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前沿理论教学研讨会;再次,鼓励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管理会计》教学团队;最后,推行切实可行的竞赛教师激励机制,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从竞赛中受益。
(三)引入《管理会计》相关软件,推进实训平台建设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相对比较强的学科,如果没有相关的实训练习,《管理会计》很容易沦为了财务管理相似的一门学科。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加深产学融合,重视实操成为《管理会计》课程发展的主要方向。从校内资源角度考虑,可以适当引入企业最新的管理会计相关软件,将所学和所用与实际业务和比赛紧密联系,让学生充分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中的运用;从校外资源角度考虑,可以结合区域内优势企业,以订单班形势联合办学,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向企业输送经营管理所需专业人才,并以贴岗、顶岗实习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的双重机会,进一步为管理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和比赛提供校外实训平台。
(四)引入最新教材,因材施教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旧沿用西方教材,因此,应更新教材,采用我国最新的《管理会计》教材,此外,还可以引入校企合作基地相关岗位人员与校内教师合编讲义教材,做到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会计竞赛的目标因材施教。
三、结语
随着大数据、大机器等技术迅速发展,会计专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高校扩招进程加剧、退伍军人、农民工、企业各界低学历人才培养大众化趋势,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应该未雨绸缪。作为高校人,我们应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和会计专业转型的契机,积极探究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匹配,通过转变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积极融入管理会计技能竞赛、推进“1+X证书”试点教学、推进管理会计实训平台建设、引入最新教材等方式来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管理会计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会计技能大赛对于高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影响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232-233.
[2]赵莉梅.会计技能大赛对于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9(17).
[3]李千子.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学科探究,2020(20).
作者简介:
张倩(1989年-),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会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