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屈虎 他维霞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7-0018-02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是学生怕学习的一门功课,它没有鲜艳的色彩,也没有生动丰富的语言,给予孩子的感觉是动脑动手,伤筋劳神,以至许多孩子产生厌学数学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厌学误区呢?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一个人的爱好是由兴趣所引起的,要培养学生爱好学数学,就需要每一个数学老师应当具备各方面的知识,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观念,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汉语词语中对兴趣是这样定义的: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学当中的概念(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相一致的。作为小学生,他们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发展上还很不稳定,内部稳定性比较差,对多彩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但是认知世界的方式却很单一。同时,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那么怎样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充满阳光和快乐,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作为教师备课当中的“备学生”这一环节是尤为关键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是完全不同的。小学生知情意行等心理发展不稳定、不成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大多是以直观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还较差,注意力也以无意注意为主,记忆表现为记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学习动机表现为得到好分数,主要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欣赏和奖励,或是不想落在人后。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带学生的这种心理、性格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的重点要从知识的传授向学生的发展为主转变。教师再也不是以“讲”为中心开展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例如在进行一年级数学《9加几》的教学当中,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数棒的作用,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9+6=?时,教师引导孩子认识到9根小棒再加上1根小棒正好是10根小棒,这样10根小棒刚好能捆成一捆,也就是1個十,刚才的6根小棒由于其中1根和9根在一起了,6根就变成了5根,因此,1捆和5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5根,即9+6=15。这样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就探索到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这样的教学手段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积极性比较高。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也会产生更高的热情。
二、根据小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规律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中遗忘呈“先快后慢”的规律。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接受新知识速度慢、容易忘、理解能力差等的特点。但是他们也有许多比初中生及成人占优势的地方,比如:他们永远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对新奇事物的认知和记忆也许只是一瞬间,有时候也许就是终身的。他们的大脑好比是一张白纸,写在上面的字也许擦了,但是也会留有一定的痕迹;有时候说话也许更天真、更诚实,能毫不保留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等等。对他们而言,学习知识和认识世界永远都充满了期待的目光和好奇的心理。而我们的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就要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兴趣,教给他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教学环节设计要有吸引力
教师的教学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随着教师教学生涯的增长,也许教学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把握也会更准确和更深刻。但也不可否认,大部分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激情也会随年龄消减。在备课、钻研教学等工作方面就有所忽略,更有甚者,对于学生的研究也是越来越被忽视了。可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个性特点,“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孩子也如此。更何况每一届孩子们从纵向上比较也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求知眼神啊,对孩子们而言,知识永远都是新奇的,充满吸引力的。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切不可以麻痹大意,要设计出富有悬念的导入、提问,设计出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过程让孩子们多动脑、多动口、多猜想、多动手操作,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学习特点的练习题,布置具有典型性能温故知新的课后作业。如:在“9加几”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儿歌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上课前或者在上课当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一起下座位在教室当中边背诵“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边做“找朋友”“拉手”“亲密”“一起走”“凑双手”的动作,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1+9=10,2+8=10,3+7=10……这样在计算时看到9这个数字就更快能想起要从另外一个数字中“拆”个1共同凑成10。同时为后面学习“8、7、6、5加几”打下了基础。最主要的是这个“凑十歌”也成了调动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同学们也能在课堂中活动起来,就连那些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孩子都显得十分开心。让学生动手、动口是符合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的,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2.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和教具的作用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占优势,要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具和教具的作用。如一年级“数的认识”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孩子们对数的感知能力还较差,让孩子们在上课、写作业时充分利用计数棒数数和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就可以很快地建立起学生的数感;再比如在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中,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借助“圆面积公式推导器”的作用,教师演示如何将圆分成了若干份,并且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的关系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即2πr÷2=πr),这个长方形的宽就等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长方形面积=πr×r=πr2,这样就很自然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利用教具和学具其实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老师感觉讲授起来很轻松,学生也喜欢这样很直观的教学方式,学起来更有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
3.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这个数字化加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孩子们从出生不久就在大人的影响下接触电子产品,从社会实际来看,孩子们也确实对现代信息化产品很感兴趣。不论是小学生、初中生等都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爱不释手,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渐增加。更有甚者,许多孩子沉迷网络而不能自拔。学校及教师可以抓住孩子们的这个新的特点,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利用电子设备和网络资源学习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去糟取精,合理利用网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让他们懂得网络不仅仅是打游戏、聊天,其实可以帮助我们科学的认识世界。现在国家对于学校建设很重视,大部分学校已经配备了学生电脑、班班通、白板等电子设备,发达地区学校部分学生都已经开始使用电子教材,利用平板电脑上课;QQ、微信、钉钉、班级优化大师等诸多家校互动软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做好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引导刻不容缓。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各种软硬件资源科学、多方面的综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把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势在必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孩子们吸引力最大的莫过于其利用动听的声音、绚丽多彩的色彩、充满变幻莫测的图像为孩子们呈现出一场场视听“盛宴”。我们在上课时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色彩艳丽的特点勾画重点知识;利用PPT课件展示精美的图画。
利用带有声音的动画图像展示一年级数学当中“先加后减”的动态过程时,当学生听到和看到白天鹅“嘎嘎嘎”地飞来了2只,又“嘎嘎嘎”地飞走了4只时,学生顿时开心地大声笑了,也明白了这个题要先减后加的计算方法,学生轻松地学习了知识点;也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从不同的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五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费力又枯燥。利用希沃白板5几何工具的填充和旋转功能,从不同的方向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各个面,学生很容易理解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展开功能,可以形象地看到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向不同方向的展开图……
在低年级教学中,多媒体也可以充当组织教学的好帮手。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的特点,当课堂进行到一半时,学生注意力涣散时,可以运用班班通设备播放一首儿歌或者运用希沃白板5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游戏,放松两三分钟后,接着进行新课教学,孩子们的注意力会马上又集中起来。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让我们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起来,也让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效率变得更高。
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活动的各个方面”。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以往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必然会感到学习数学乏味、枯燥。可如果把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时,我相信学生肯定会感到数学知识有趣味。如教学《比例尺》时,这部分内容是根据“图上距離: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个公式展开教学的,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把这一节内容变为一节操作课,即:让学生走出教室,量出教室的实际的长和宽,之后把它的平面图画在给定大小的图纸上,同时教师引导,根据图纸的大小和教室实际的长和宽,确定出画图的比例尺,然后算出图上的长和宽,再画出平面图。这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概念,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同时,学生也明白了学习数学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学生学习兴趣也就高涨了。
四、让爱心充满整个数学教学活动
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和情感密不可分,教育艺术渊源于爱。艺术就是情感,爱人才能育人。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失去了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肯定学生,对于基础弱的学生不要动辄批评,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去引导,否则他们将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语言艺术,多采用表扬鼓励的语言,让课堂中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学生心里愉悦了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就会更高。让学生开心,教师就要保持一颗童心,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寓爱于教,寓乐于教,才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