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4-05-07

杨天鹏 白兆花

【摘要】随着新型教学改革与素质化教学的深入发展,当下社会对学校教学的要求也逐渐从传统的方式中脱离出来,不再以死板的知识灌输为核心,而是更加强调课堂水平的提升。这种变化要求当下学校课堂也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改革与创新,要反思和总结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制定出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技能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尤为强调学生的深入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小学数学为出发点,重点叙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质量提升  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1-0064-02

引言

数学是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活跃性和自主性的重要基础。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也是顺应课程、优化改革趋势的必要举措。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仍旧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课堂在较长时间内都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限制,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和改善,因此也积累了一些弊端,要求相应的教学主体要加强对数学课堂的改革。

一、立足现状,分析不足

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可以列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模式老套

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在主观上并没有意识到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和关键性,也没有注重寻找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仍旧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输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课堂的生机活力,无法为学生营造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1]。

(二)时间分配不合理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必须依靠学生的自我思考与自我探究,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总结,进而取得进展和突破。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学主体并没有重视对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教师对书本知识的讲授和习题的讲解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意味着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进行练习和锻炼。而小学生由于自身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对知识的遗忘速度较快,因此若缺乏充分的练习和巩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淡忘。

(三)自主性低

现阶段小学生在整体上对数学的学习并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没有强烈探寻知识的欲望和自主性。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往往过于依赖对学生知识的单向传授和讲解,并没有意识到数学的学习是一项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提高,他们通常不会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而是等待教师的讲解或者阅读书本课后的解释。二是教学方法不恰当,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在性格上普遍活泼好动,容易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吸引,因此在课堂上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集中注意力。若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不能对学生展现出足够的吸引力,就会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数学学习是一项枯燥无味的过程,自然也就不会提高自身的主觀能动性[2]。

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根据上文所叙述的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大致将其质量提高的方法列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情境引导

正如上文所说,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较小,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育都有一定的欠缺,因此他们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自身的主观兴趣,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师可以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前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帮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情境化引导能让学生更容易地将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让学生自行缩短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距离。在情境引导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放性问题的内容要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设定,在具体设定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意识到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包容且多样。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引用生活实际事例的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推动数学知识走进生活、贴近学生[3]。

(二)强化个体地位

要想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学生个体的中心地位,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我思维的发散。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模式中学生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单方面宣讲,而教师也忽略了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这种死板且老套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自然也就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而在新型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应在课堂上建立师生合作的模式,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询问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作为改进自身教学方案的参考依据。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加强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在具体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同时,教师也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兼具的学科,其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离不开相应的实践操作。因此,教师要重视联系课本与实际生活,为学生布置特殊的课堂实践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让学生更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4]。

(三)强化自主探索

教师除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我学习的时间,为学生保留充分的余地锻炼自身的技能。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平台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和教学任务列举出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思路引导。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展示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这样就可以促进抽象知识的具象化表达。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布置学生讲课的任务,就课本中的某一章节或者某一知识点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研究,做足充分的准备,并在课上进行展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整理讲解思路的过程中更明确支持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课堂的审核与监督,要降低对终极性考核的依赖程度,加强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考察,包括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这样就可以有效调动班级的能动性,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强化理念更新

从一系列的理论探究和实践尝试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如果教师一味秉持传统的模式和方法,即便是教材和教学设备都得到了更新,而实际的课堂也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模式指导下,教师往往以灌输式的理念为核心,认为数学的学习都是通过老师的理论知识传授才得以完成的,并没有将学生当作主动吸收知识和概念的主体,这就极大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导致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而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并且教师理应承担起适当的组织责任,要带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探究,而不是要成为学生的支配者和课堂的占领者。因此,教师在后续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转变应试教育的思维,顺应新时期素质化教育的主流趋势,并认真分析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其次是要从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思维中脱离出来,向着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方向迈进,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蒙和带领,让学生脱离被动的教学地位。第三就是要从传统的局限式教学转化为包容性的教学,教师要适当降低对课内教学的依赖性,寻求课外拓展训练。第四就是在传统的知识传授上进行延伸,不仅要带领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框架,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塑造综合的数学素养。最后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形而上学思想,分析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性,从原有的一刀切转化为因材施教。

(五)强化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当秉持的基本原则就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设计课堂内容,而教学目标就是对大纲的细化和拓展,是对教材训练定位的实践反映,也是评估教师课堂效率和质量的参考标准。也就是说,如果数学课堂能够拥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就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步伐的一致性,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明确自身的框架,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徒增学生的负担和压力。此外,明确的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协调自身的训练计划,能够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双效训练,帮助教师以更加清晰的思路去分析自身的教学成果,稳定后续的教学步伐。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基本结构去制定阶段性的课堂目标,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从图形入手,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并且要带领学生掌握分母和分子的基本概念。接着,教师要带领学生利用图形的阴影去表示不同的分数,或者是在竖线上标示出来。然后,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引导,应当让学生对新知识抱有充分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且要鼓勵学生解决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鼓起勇气去克服。总而言之,目标的明确制定应当重点抓住基本知识掌握,实践能力训练和思想感情引导这三个方面,从多个角度去刺激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六)强化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教学内容的基础工具,而教学方法在不同主体面前也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就教师来讲是其教学的途径,就学生来讲是其学习的技巧。教师在选择自身方法的过程中应当秉持特定的原则和理念,首先是要保证自身的方法具有启发性,这是带领学生摸索出自身学习方法的重要条件,发挥着启蒙学生思维的重要意义。其次是要保证自身的方法具有生动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好感和注意力。还有就是要保证自身的方法具有自主性,必须要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核心地位。最后是要保证自身方法的适应性,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调整,处理好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而在具体课堂中应当如何抉择,仍旧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教学主题与教材内容的安排来设定,教师要尽量避免在一节课堂上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也要避免盲目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的做法是要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配比,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与主题,并与时代的特征和自身的思维相结合,突出数学课堂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避免造成审美疲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寻找合理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这是顺应素质化教学主流趋势的应有之策,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具体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素质化教学的基本要求与规范,要抓住数学课堂质量提升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加强对自身阶段性教学的总结,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与要求,以学生为本。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稳中求进,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吕健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3):48.

[2]游晓芳.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魅力中国, 2017(26):143.

[3]陆奎元.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好家长, 2017(42):253.

[4]张亮.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11):7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