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时间:2024-05-07

方向东

【摘要】数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小学生活泼好动,虽然自制力相对较差,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及探索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创设趣味性的有效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1-0066-02

前言

小学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初级阶段,也是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日后的高层次学习阶段奠定基础。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以问导学、以情入境”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同时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想象力以及创造力[1]。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有效问题情境内涵的理解尚不透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应用意义及原则,旨在探索更多切实有效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应用意义

小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具备良好的模仿能力。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融入一些生活元素,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比如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这样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有助于提高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提高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能获得相对自由、开放的思考空间,使其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以及学习上的主人。同时小学生的认识、理解能力均处于发展阶段,而部分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教学的立体化以及形象化,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課堂学习活动中。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应用原则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鲜明,在校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应注重引入具备趣味性特点的内容,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2]。小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教师应遵循针对性的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以引导其深入学习、探究新知识以及新内容。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时,应仔细研读教材,挖掘其深层次内容,引导学生逐步从低阶知识的学习过渡到高阶知识的探索。教师也应从学生的视角出现,按照生活性及挑战性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具体内涵,主动挖掘教学情境中的重点信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真正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以及成就感。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内涵的认识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给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在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问题的呈现形态以及组织方式,以充分发挥问题的刺激效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注重有效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是最为核心的内容,而“情境”只是问题创设过程中的辅助形式。但由于教师的相关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常常会对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着曲解,既影响了教学效果,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贯彻课改精神,树立起正确的自我发展观念,加强先进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知识的学习,明确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的要求,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获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中的内容不可能都是真实的,教师应处理好真实性与虚假性之间的关系,如果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应尽量确保真实度,以免给学生带来不真实感,进而挫伤其学习积极性。数学知识中包含较多的抽象内容,为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师可以引入故事问题情境,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比如在讲解因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下“100”和“60”这两个数,然后问学生能联想到什么。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会联想到考试成绩,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更喜欢哪个数,这时很多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出“100”。然后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说法,接着话锋一转,告诉学生这两个数在自然数王国里的地位是平等的,有时“60”比“100”更受欢迎。由于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感觉很诧异,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发明钟表的例子来讲解“100”不敌“60”的原因。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能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其对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充满期待。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把握“梯度性、层次性”的原则,将复杂的高难度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并引导学生将解题思维过程分成若干个小阶段,从而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其已有知识经验,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教师也应精心设计开放性强的问题情境,并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在带领学生认识有关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在纸上借助工具画多个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画圆的方法。一部分同学提出了借助绳子画圆的方法,教师可在黑板上进行实验,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缠绕粉笔顺时针旋转,但要故意让绳子变松懈,最后画出一个椭圆。接着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学生由于观察得比较仔细,所以能马上指出教师的“错误”,然后教师应继续提问:“为什么绳子没拉紧就画不出圆?”。学生会说出各式各样的答案,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入教材知识,带领学生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画得最圆的圆剪下来,然后试着用语言描述圆的主要特征。

(三)充分贴近生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还相对比较简单,大多数的数学知识点都和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所以,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也更容易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景的时候,教师还要学会找寻小学生关注的生活兴趣点,从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出发,逐层进行深入探究,最后过渡到相关的概念、公式上。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和简单测量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文具盒、书包进行简单的测量,比一比谁的文具盒更长,谁的书包更厚。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小玩具,让同学们估算玩具的高度、宽度,看看谁猜得更准。这样有趣味性的小活动,能够让学生对厘米、米的单位长度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对今后解答各种题目以及生活运用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夯实基础知识的不二法门。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通过动手实践来检验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就能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实践的过程还能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快速淡忘。所以,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的时候,要考虑情景的可实践性。将问题探究和动手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点时,学生很容易就能认清图形的形状,但对于“平行”“垂直”这些抽象的概念,部分同学理解起来就相对困难。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手工纸带到课堂上来,提出“怎样才能折出完美的平行四边形”这样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尺子、铅笔等工具,结合折叠技巧,制作出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边与边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抽象的知识点。

(四)转变评价模式,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

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反对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做法,但却不能否定评价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激励作用,现代化的问题情景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将最终考试的评价比重,合理地细分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来[3]。将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作为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督促学生认真参与每一节课,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比如,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中布置的每一个任务,都可以作为一次小型的评价活动。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平时学习积分。到学期末的时候,平时学习积分和期末考核成绩共同组成学期评价的最终结果,激励学生努力完成整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将课业评价融入情境创设之中是一种指导方法,具体的实施和操作,还需教师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另一方面,教学评价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评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并鼓励学生指出教学过程的不足,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学校应要求教师定期进行一节“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的公开课,并鼓励同年组的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听课、评课。课后,全体教师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开展交流讨论会,提出教学改进意见,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结束语

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结合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在已有的情境创设策略下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支新婷.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7(10):55.

[2]毛建平.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7(2):71-72.

[3]李超群.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智慧,2017(21):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