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贾永鹏 杨万仁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以灌输式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学效率低下。在新课程改革教学标准的引领下,教育人员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融合创新的教学信念进行合理的创新,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贴合现实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进而充分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学习探索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程改革 人教版 创设情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8-0077-02
引言
在新时代的教育模式下,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高中数学要求更多的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能力的机会。问题情境创设的特点是灵活利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创设相关情境,从根本上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情境教学的优势是从整体上进行完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参与问题讨论从而能够针对实际情况总结学生自身的看法与见解。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相关内容
1.情境问题的概述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皇冠。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对即将步入大学、步入社会的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作为授业解惑的媒介,重点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上课时,不仅是单纯的讲课,还需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包含有教學重点、技能培养、价值观养成以及情感态度等,这些教学任务要求的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提问,提问只是基础,如何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相关问题的情境才是重点内容。问题创设不仅是问题的提出,更应该是围绕实际内容而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
2.创设问题情境对高中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加上数学概念、定理相对较多,与其它学科相比较为枯燥,致使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产生数学兴趣、养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面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情境问题创设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理念,恰当地引入形象生动的情境和教学案例,能促使学生享受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创设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与教师都相当重要,这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与抵触感,还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而不是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出。
二、问题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构建合理的问题情境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问题情境创设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展开,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自主探索学习,掌握数学逻辑思维方法,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获取理性知识,将理性化为感性,用身心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和课时内容。
文化传播与时俱进,培养新时代的数学人才刻不容缓。情境问题教学方法尊重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培养,注重提高数学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动脑能力。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更能够培养逆向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相信科学知识的力量,通过主动探索所获得的知识,使知识逐渐深化,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2.结合生活现象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理。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借鉴之道,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把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及情境相融合,进而提升情境的整体效果,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活学活用,实现全方面教学。最主要的是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教学内容当中,相比于教师一本正经的讲解,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引人入胜的课堂内容更能带动学生的兴趣与思维活跃。
比如,教师在教授数列知识时,以“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例,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某使节为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国王为了奖赏这个使节,便让他提出想要什么?碰巧国王在下围棋,便说只要粮食:第一个格放一粒大米,第二个格放两粒,第三个格放四粒,第四个格放八粒,以此类推摆直到这个棋盘满格就行,国王不以为意,便应允了。没想到最后竟差一点搬空整个粮库,最后的结果与国王认知的“小意思”大相径庭。通过故事能够引发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将枯燥的数学公式转化为有趣的故事形式,便于加深理解与记忆。
再比如,教师在教授抛物线知识时,可以提供抛物线应用联系实际的视频进行讲解,以导弹拦截为例。某天一卫星检测到一枚a导弹正朝着A地发射,我军发现后秉持世界和平的理念发射b导弹对a进行拦截,导弹发射后受重力的影响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因此要击中拦截目标,精确测量抛物线的焦点、准线、定点的位置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绘制画图,结合图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抛物线的知识点。通过人文科学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数学,在数学中培养兴趣,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3.基于循序渐进的逻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充分尊重新课改教学理念,使课堂脱离传统的乏味与枯燥,显现青春与活力,使学生乐在其中,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设置问题要循序渐进,开始的问题应该便于理解与思考,慢慢地提高问题的逻辑思维考察力,引导学生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充分理解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将数学知识结合实际内容输出,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
比如:在讲授“变化率与导数”中导数的几何意义时,基于循序渐进为基础,构建层次化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评价变化率与割线之间的关系,对曲线的切线的概率能够有一定认知,进而利用情境问题,导入函数切线的概念,切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等,利用问题情境贯穿始终,基于探索兴趣出发,剔除枯燥转为兴趣,拓展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强化学生数学思想,提高其核心素养加快形成,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4.以小组合作开创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较比初中数学的难度提高不止一个度,对于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而言,数学教学内容过于抽象,较比初中数学严谨性更为细密,内化知识存在很大的困难。此外,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在吸收数学知识中形成差异,这种差异也导致数学教师构建问题情境时出现困境。如针对数学能力较为良好的学生构建,会让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理解存在抽象,无法深度内化教学知识;如针对数学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构建,会让能力较为良好的学生认为高中数学过于简单,进而出现自大,膨胀的不良心理因素,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基于此,数学教师应在构建问题情境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学生合理、公平地分组,并采取辩论、议论等方式,引导小组在讨论与探究中碰撞出思维火花,数学能力较为良好的学生可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树立思路,加强其数学思维发展,强化逻辑推理能力,进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问题情境最大价值。
比如:以“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例,提问:“有一位穷人,因为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他找到了富人朋友借钱,在穷人心中,他原以为富人朋友不愿意借钱给他,但是富人朋友一口氣就答应了下来,并提出了有关条件。在30天中,富人第一天借给穷人1万元,第二天借给穷人2万元,以后每天借给穷人的钱,都比上一天多出1万元;但借钱的第一天,穷人还给富人1分钱,第二天还给富人2分钱,以后每天还的钱,都是上一天的2倍,30天以后互不相欠,在穷人听后,认为比较划算,但仔细想来,富人朋友是出了名的吝啬,又害怕上当,所以在考虑借钱还是不借钱。”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对于思维能力较薄弱的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不断讨论、探索、反思,进而得出正确答案,其过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学生数学知识理解,个人无法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如小组合作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教材查询、提问教师等方式获取结果,进而将问题有效议透,其产生的化学反应要比教师所预期好得多,教师进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议论的结果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根据直觉认为穷人可以向富人借钱,而通过探索得出:
答案:穷人不能向富人借钱。
这种小组合作的讨论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知识内化,也提高了其思维能力,实现情境问题最大价值,推动其核心素养不断形成。
5.构建开放性、发散性较强的问题情境
开放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感,较为容易入手,发散性强,解决方案广泛,拓展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很大。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问题的开放性、发散性,促使学生思维得到一定拓展,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加强学生思维转化,推动其核心素养加快形成。
比如:在一次探究性学习中,笔者提出:将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兑换成零钱。这种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也存在诸多解决办法。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元化的答案。有的凑出一些答案,有的用一些硬币进行组合,还有的利用实物进行操作,还有较为优秀的同学列出不等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很好的拓展,逐步学会了利用元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领域的兴趣,实现勇于探索、创新的良好意识,不仅实现了问题情境的最大价值,也为学生日后生活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科学的情境问题创设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现阶段探究性学习越发适应学生学习的要求,备受瞩目,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注重对课堂优化改革,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灵活运用生活、知识内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将枯燥的纸面文字转化为动手、动脑、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与实践探索能力,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是推广使用问题情境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杨帆.高中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之我见[J].中学数学,2020(07):6-7.
[2]陈先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谈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数学,2020(07):52-53+56.
[3]熊海男. “三会”视域下高中生数学课堂情境参与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4]陈冠峰.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情境-问题”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以《定积分概念》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18(09):12-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