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林文海
【摘要】在现今社会,由于人们对学生重智育教育,而轻德育教育,许多青年人道德丧失,诚信缺乏。针对此种社会现象,我校推出了以孝道诚信教育为主的校本课程《传统与修身》,校本教材试行多年来,从修身立德,惜时勤学,坚忍不拔,诚实守信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几年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优秀 传统文化 学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3-0021-02
进入21世纪,社会在飞速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好多领域却存在着道德丧失、诚信缺乏,欺骗欺诈行为蔓延的现象;一些青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深受西方文化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青少年道德境遇正处于一定的危机之中。然而目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统一性,道德理想和现实生活的矛盾,现代“说教”式的道德教育,严重阻碍了青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德育的弱化,造成了青少年和儿童在很大幅面上精神劣化以及综合素质下降,主要表现为网络依赖、自我缺失、成人化、不正常消费、好逸恶劳、追求享受、心理脆弱、缺少刚毅、缺乏自信等缺陷。而我校以孝道诚信教育为主的校本课程《传统与修身》试行多年来,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优秀傳统文化帮助学生修身立德
身不修则德不立。 “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德是体现在内心的素质。人活着就是不断自我修身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如果没有完善自身的教育,人就会像田野中的野草一般疯长,最终将会变得荒芜!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学生每天通过学习诵读《论语》,晋代李密的《陈情表》,三国诸葛亮的《戒子训》等古文及从“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到“常回家看看”的流行歌曲中受到熏陶重新塑造自己完美人格。
事例:王志帅同学刚进入中学时没有什么志向,老师问他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他说,就是混着能长几岁,毕业以后能下地干活就行,所以上课也不认真听,还以引逗他人为乐,作业就是抄袭,成了各科老师的“学困生”。后来我有意识的给他讲孟母断织的故事,让他读岳飞的《满江红》等文章,给他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王志帅的性情变了,知羞爱学习了,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开始奋发向上,在今年的初中会考中,考入城区八中上高中,最后走进军营,成为一名优秀的自愿兵,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惜时勤学
时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另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周、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懂得勤奋学习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基础的道理,而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文教育青少年懂得惜时勤奋学习。如荀子的《劝学》,钱鹤滩(清)《明日歌》、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等诗文都选入我校的校本教材,我们结合校本教材教育学生像古今中外所有伟大人物那样,从小立志,志在家国,志在民众,志在天下,矢志不谕。把“救国救民”、“为中华之崛起”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目标,并为实现志向刻苦学习,无私无畏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事例:我校八年级3班的赵亮同学是家中的独生子,生性好动,脑子好使,但日常学习缺乏主动性,七年级上半学期时凭借自己的聪明,考试成绩不错,这更助长了他的玩性,还时常对他人夸耀自己的聪明,可是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到七年级第二学期时,成绩直线下落,作业不能按时交上,上课有时听不懂,我结合学校的校本教材,有意识的让他背诵汉乐府的《长歌行》,给他讲荀子的《劝学》,学习宋濂的《东阳马生序》,经过一学期的熏染,他渐渐明白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在七年级下半学期中,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懂得惜时勤学,在七年级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最终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三、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
做事,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很多人看到不幸或失败迹象就心灰意冷,抛弃目标而投降。成功者会抱定信心,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直到实现他们的目标。
一个人成功之前,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甚至遭遇种种的失败。在失败重重打击一个人时,最简单和最合逻辑的方法就是放手不干,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或成人都是这样想的。
古今中外,众多的成功者并不是依赖机会或好运气,而是得力于他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坚定信心。在我国古代表现坚忍不拔的事例和文章很多,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水滴石穿,铁杵磨针,头悬梁,锥刺股——我校把古代这方面的优秀诗篇编入校本课程当中,通过诵读,演讲,写作文,讲故事方式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事例:我校今年毕业的九年级3班,在刚入学时,就是全校的老大难,班级53个学生,在七年级升学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总的平均成绩为120.6分,由于基础差,上课多数学生听不懂,导致班级课堂纪律混乱,任课老师不愿意上这个班的课,班主任也头疼,每周学校领导都要在教师例会上批评,在学生集会上点名。在上七年级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中,排名在本年级末位。我在期中考试后接上这个班,当班主任后,我首先不是抓学习,而是结合本校开展的“弘扬传统文化,塑造完美人生”活动,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和校本上的精选篇章,讲韦编三绝等故事,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并在学校的六一文艺汇演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诚实守信的熏陶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诚实守信的论述很多,如《论语》中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这里孔子把“信”比作車辕与车轭相连接的插销子。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弟子规》中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告诉人们,说话必须要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信守承诺,虚假的话,不能说。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记载很多:商鞅立木取信,曾子杀彘,季布一诺千金……;关于诚实守信的成语也有很多,如开诚布公、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抱诚守真、一言九鼎等等;古书典籍中也有许多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如“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老师们在讲课中结合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语、故事或是名言警句无形当中就会对学生种下诚实守信的种子。如小学三年上有一篇课文《中彩那天》是一篇讲述诚实守信的外国小故事,我在教学中适当拓展,讲了曾子杀彘的故事,告诉学生诚实基本准侧,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并用邓小平的名言:“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对学生适时的教育,几年来效果显著。
案例:我现在所带的五年级,是我从小学一年级带到现在的班级,班中有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其中还有四个是单亲家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才回家一次,孩子常年只有爷爷奶奶的照看,在农村由于爷爷奶奶多数不识字,只会溺爱孩子,多数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都比较自私,贪玩,没有爱心,更缺乏诚信观念。一年级时,许多孩子并不适应学校生活,没有养成按时交作业的习惯,回到家,骗爷爷奶奶说,作业都交了;在学校骗老师说,作业放在家,忘带了。面对这种情况,我结合我校古典诵读活动,学生在背诵《三字经》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时我结合曾子杀猪的故事,以及“狼来啦”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的教育,五年快过去了,现在我班学生很少再有说谎的学生了,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也很放心把孩子送到学校,我们班也多次获得文明班级的称号!
***总书记要求“中国社会要寻根,要回到原点汲取成长的力量,而不能轻率幼稚地‘去中国化”。我校在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中,老师们,特别是我们班主任们,谨记习总书记关于“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华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在让学生牢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有意识地把我国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在课堂上,集会升旗中,利用一切点滴时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确实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