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余俊 赵惠忠 祝柏林 张寒
【摘要】在互联网商业资本和相关媒体的大力追捧及宣传下,教育新生代-慕课(MOOC)的优势及应用前景被近乎无限放大。然而,盲目乐观的期许及断言在实践中遭遇了各种问题。随着其内在缺陷与外在不足的逐渐显现,人们对其认知开始趋向理性和客观。普遍认为“慕课”利弊并存且难以两全,它使“互联网+教育”成为现实,为破解高等教育改革难题,变革传统大学教育提供了新动力和路径,但它非拯救传统教育危机的“灵丹妙药”。因此,基于“MOOC+翻转课堂”的新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数字网络教学有机整合,既利于突破课堂时空界限,拓宽学习渠道,又具有自组织性、参与性及线上线下交互性等特点,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智慧成长。
【关键词】慕课 翻转课堂 智慧课堂 教学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251-02
近年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成为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涌现出大量的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1,2]。例如,由互联网催生的“教育新宠”-慕课(MOOC)这类基于网络的在线开放课程及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所学校”教育模式,模糊了时间空间概念,采用“寓教于乐”游戏化学习方式,以力求达到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3,4]。一时之间,国内外诸多高校、信息平台、网络供应商等竞相开展相关探索尝试。
《纽约时报》把2012年称之为“慕课”教育元年,因为这一年是以“慕课”为载体的网络大学时代横空出世的一年[5~7]。国内的“慕课”教育研究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2013年3月,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正式上线;同年,两岸五大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台湾国立交大)共同组建“育网开放教育平台”对外免费提供五校的核心课程[8,9]。201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推出“好大学在线”慕课平台,并通过此平台首次在上海十九所高校间推行“慕课”学分互认,进而通过与英国Future learn平台的协作,实现课程的双平台同步上线;同年9月,深圳大学倡导发起“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联盟内高校通过资源整合和学分互认,实现校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创、共担、共享[10]。2015年5月,北京大学以阿里云为依托,开发了服务于全球华人的“慕课”平台-“华文慕课”。此后,“IMOOC平台”、“在线课堂”、“珞珈在线”等校内“慕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涉海高校海洋课程联盟”、“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及MOOC联盟”等联盟性质的课程平台亦相继宣告成立[11,12]。
在互联网商业资本的追捧及媒体的渲染下,“慕课”的技术优势及潜在功能被无限放大,更有人断言其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然而,这种盲目的乐观预期及断言使得MOOC在推广实践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及困难,舆论导向开始出现反转,质疑的声音日渐强烈。人们对“慕课”的认知开始趋向理性和客观,普遍认为“慕课”利弊并存且难以两全。它使“互联网+教育”成为现实,为破解高等教育改革难题,变革传统大学教育提供了新动力和路径;但是,“慕课”也在实际运行和推广过程也因各种现实问题而出现了诸多“不适应性和格格不入”。因此,对于“慕课”的发展,既要秉承乐观、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探索与实践;也要辩证分析、理性思考,避免盲从和炒作。
1.“MOOC+翻转课堂”新型智慧課堂的特点
相较于“回馈”社会性质的单纯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而言,“MOOC+翻转课堂”新型智慧课堂具有大规模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参与性、分散性及线上线下的交互性等特点。首先,教师利用“慕课”平台的资源优势实现教学课件的多样性、动态性;同时,通过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结合,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增加师生间互动、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主体地位。基于二者的新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本质上是将单一课堂教学与数字网络教学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言以概之即借助移动终端、信息网络等技术,为学生“量体裁衣”定制个性化的、开放的、高效的新型学习模式;同时,智慧课堂学习模式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一厢情愿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打破课堂时空界限,以学生智慧学习为重点,学生利用多渠道获取知识,教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共同促进学生智慧成长。
2.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关于教学要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13],他们认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理论基础、实施条件、智慧教学和智慧评价。其中,理论基础确定了教学模式的方向,它在其它要素中均有体现。实施条件指所有实现智慧教学所需的环境、资源、工具、平台、技术、设备等。智慧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线下活动和线上活动的结合,线下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线上活动指所有借助网络、云端、数字技术等在相关智慧教学平台产生的师生互动活动。智慧教学评价也相应地分为线下、线上评价,全面地、系统地收集教学过程产生的数据,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严谨。
上述四要素的实际操作及实施如下:
(1)理论基础即通过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研究,实现智慧课堂的现状、学术流派、新趋势等相关信息的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客观的总结,界定出智慧课堂各要素的定义、概念、范围及特征等基础理论。
(2)实施条件即实现智慧教学的各种手段与技术。包括教学工具的选择,例如智能移动终端、数字网络平台、专业应用程序(App)等,以及学习环境的搭建、学习资源的获取。此外,还包括教与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实施手段和体现方式。
(3)智慧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及细则,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弹性调整,以符合教学需要。具体而言,首先是实现课前预习反馈,实时数据呈现。此部分可以依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借助自制微课、精选优秀“慕课”、制作预习检测题以及建立分组讨论等,实现学生相关知识点储备情况的摸底。其次是课中教学的立体互动和师生持续沟通。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堂”的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确定教学中教师到引导者、促进者的新身份。同时,要转变教学理念,了解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课堂上师生间的言语互动,更应该打破时空界限,最大限度地借助相关信息技术、云端学习平台等新技术、新手段来实现教师和学生间立体的、多方位的、持续的、高效的互动。此阶段,可以采用例如创设情境、整理反馈、多屏教学、多屏学习、任务推送、合作探究、课堂随测、限时提交、实时点评、巩固内化等手段来最终帮助学生完成智慧学习过程。
最后是针对课中知识点进行课后回顾和巩固,考虑到学生对相关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存在个体差异,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符合课程内容的习题,习题的知识点覆盖面要“全面”和“差别”兼而有之。通过设置多样化题型(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全面、系统地对学生知识点及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并建立实时结果反馈。针对需要实践、模拟和操作之类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录制操作视频、上传模拟过程及结果、编制小程序等方式进行灵活、多样考查。
(4)智慧评价采用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结合,线上评价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线下评价可以通过课中学生学习状态观察、学习成果检验(考试)、试卷分析、问卷调查等来实现。
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无机材料工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生产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胶凝材料、玻璃与非晶态材料、陶瓷及耐火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其主要内容涉及原料组成、性能表征、应用等方面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以此课程为例,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应用。具体而言,根据上述四要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去实施:在分析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教学弊端下,重新修改和完善课件内容(包括课堂讲稿和PPT);以本校在线课程平台为依托,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分别设置多样的线上资源(包括预习题、课堂辅助小视频、翻转课堂、课后思考题及实操题);借助平台所记录到的学习行为建立“个性化”的反馈档案;根据反馈档案进行科学、实时的数据分析,重新修订和完善后续章节或者教学内容,最终实现学生对本课程的智慧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10.
[2]何孟杰.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课堂教学大数据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0):103-107.
[3]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學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育,2016(10):51-56.
[4]穆岚,齐春林.互联网+视域下模式探究[J].教育导刊, 2016(9):75-77.
[5]庞敬文,王梦雪,唐烨伟等.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3-84.
[6]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6):8-10.
[7]Jena A K. Does Smart Classroom an Effective Tech?鄄nology for Teaching: A Research Analysi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6(1):55-64.
[8]孙曙辉.在线教学4.0:互联网+”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4):17-20.
[9]夏仕武.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双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42-47.
[10]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2):10-12.
[11]詹青龙,杨梦佳.“互联网+”视域下的创客教育2.0与智慧学习活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6):24-31.
[12] 赵冰,何高大.“互联网+”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变革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54-57.
[13]Kumara W W, Wattanachote K, Battulga B, et al. A Kinect?鄄Based Assessment System for Smart Classroom[J].Interna?鄄tional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Technologies, 2015(2):34-5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