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殷晓章+卫红春
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工作了470天,仅留下4张照片,其中3张照片是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刘俊生偷拍的,这也成为人们缅怀焦裕禄的珍贵资料。2014年3月中旬的一天,在兰考县城北关的一座小院里,透过50多年的岁月烟云,81岁的刘俊生老人向笔者讲述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要把镜头对准群众
1962年12月6日,刘俊生第一次见到了焦裕禄。
这天,兰考县正在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晚上,县委在会议室召开小范围的讨论会。这时,焦裕禄悄悄来到会场。主持会议的县领导说,上级派来了新书记焦裕禄,请焦书记和大家见见面。焦裕禄站起来说,我刚到兰考,不熟悉情况,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天我就不讲话了,听大家汇报。刘俊生看到,焦裕禄个子较高,人长得很精神,上身穿着一件旧中山装。“从言谈举止上看,焦书记很朴素,很务实。”
第二天,焦裕禄在三级干部会议上指出:“对于灾区的住房、烧柴、疾病等问题,都要随时注意解决,对牛屋普遍进行一次检查。修补破房,堵塞风洞,增加保温设备。”
1963年9月的一天,焦裕禄叫上刘俊生,一起到城关公社老韩陵大队检查生产。此前,刘俊生在《兰考报》当摄影记者,该报停刊后被调到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成了一名专职新闻干事。那时,兰考县委把一台德国进口的“禄莱福莱”牌反光双镜头照相机配给他专用。
刘俊生多次跟随焦裕禄下农村调研,每次临走时,焦裕禄都会说:“带着你的照相机。”当他把镜头对准焦裕禄时,却被焦裕禄制止了。
一次,焦裕禄又让他背上照相机,一块到城关公社许贡庄生产队调研,一到秋田里焦裕禄把自行车放下就去参加劳动了。他刚拿起相机,焦裕禄却摆摆手,严肃地说:“不要给我照,要照,就去给群众照!”
刘俊生非常纳闷,心想不让给你拍照,那我拿相机干啥?焦裕禄语重心长地对刘俊生说,你要把镜头对准群众。“你记不记得有一次咱们去阎楼大队,当时群众正在翻淤泥,你刚把相机举起来,就有群众喊:‘加油干啊,县里来给咱照相了。群众看见你给他们拍照,干活的劲头就更大了。”
后来,刘俊生拍了3000多张与群众有关的照片。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的照片,大部分出自他手。
偷拍焦裕禄劳动场景
焦裕禄与老韩陵大队渊源颇深。他到兰考的第4天便骑着自行车来到此村。他挨门挨户到群众家中走访,嘘寒问暖。他还住进老饲养员肖位芬的牛屋,拜他为师,与他彻夜长谈,请教治理“三害”的办法。
1962年,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期。上半年兰考168天大旱,风沙打死了20万亩麦苗,下半年大雨倾盆,淹没了30万亩秋作物,盐碱地里又有10万亩庄稼枯死。兰考全年秋粮亩产仅有43斤,群众人均每天救济7两红薯干,外出逃荒要饭的人占全县人口的80%。
肖位芬不安地说:“焦书记,这么大的事儿,我是个大老粗,能拿个啥主意。”焦裕禄说:“改变兰考面貌,人人都有份,您年纪大,有生产经验。我今天就是来学习请教的。”肖位芬想了想说,俺们这里有句俗语叫“要想富,种桐树”,咱这里风沙大,种泡桐树能挡风、压沙。泡桐树喜沙壤,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儿。
焦裕禄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主意好!”后来,老韩陵成为焦裕禄蹲点的泡桐试验地。
1963年3月13日,焦裕禄从外地调了一批花生种子运到兰考。县委决定给老韩陵大队5000斤,焦裕禄亲自组织群众剥花生。播种时,他又和群众一起点播。之后,还经常到这里除草、治虫、查看花生的长势。
刘俊生决定,这次除了把镜头对准群众外,要为焦裕禄偷拍几张照片。
焦裕禄和大队干部一起到一块红薯地里参加劳动,旁边不少群众围着他拉家常。他的技术很娴熟,身边的群众随着他的动作缓缓前移,场面很感人。刘俊生趁焦裕禄不注意的时候,把焦距调好,挤在人缝里按下了快门。照片上的焦裕禄披着深色上衣,手拿锄头弯腰在锄地。
随后,焦裕禄又来到一块花生地里,他蹲下身子,边拔草边看花生的长势。刘俊生透过人群的缝隙,对着焦裕禄又拍了一张。
一张标志性的照片
这天下午四五点钟,焦裕禄骑着自行车来到胡集大队朱庄生产队。这年春天,他带领干部群众在这里植下了一片泡桐林。
在村南头,焦裕禄看到这些泡桐树枝叶茂盛,非常高兴。他边走边说:“咱们春天栽的泡桐苗都成活了,旺滋滋的生长,10年后这里就变成一片林海……”
焦裕禄走近一棵细小的桐树,高兴地看着。刘俊生一看这个镜头不错,急忙照了一张。
焦裕禄病逝后,刘俊生把这张焦裕禄双手叉腰的照片送给河南当地一家媒体时,却被骂了一通,说不像是县委书记的样子。但新华社资深记者穆青却十分喜欢这张照片,他认为最能体现焦裕禄的性格。随着报纸的大量采用,这张照片成了名作。
笔者看到,照片上的焦裕禄身披上衣,双手叉腰,满脸笑容,扭头看着这片泡桐树。他的身旁是一棵一人多高的幼桐,枝干略微弯曲,枝桠上长着十几片叶子。
这时,同行的城关公社书记孟庆凯想和焦裕禄合影留念。焦裕禄说:“咱拍照片有啥用?”刘俊生接过话茬说:“如果把你和群众在一起劳动的情景拍下来,叫群众看一看,他们会兴奋地说,啊,书记和我们在一起劳动,照了相,这对他们的鼓舞不是更大了吗?”焦裕禄听后笑笑说:“你找理由想给我照相,今天就照一张吧!”
于是,焦裕禄把上衣穿在身上,左手扶着一棵泡桐,孟庆凯站在泡桐树的旁边。后来在宣传焦裕禄事迹时,对这张照片做了技术处理,照片上只留下了焦裕禄一个人。
50多年过去了,焦裕禄当年栽下的这棵被称为“焦桐”的泡桐树,已经长成一棵三人合抱的粗壮大树。
可以告慰英灵的是,50年前,为防风固沙,焦裕禄带领群众种植的大量泡桐,受土质等条件影响,木料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为此,兰考被确定为全国乐器音板定点生产基地。当地农民做的民族乐器不但占据了全国近30%的民族乐器市场,还销往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焦裕禄身边的日子
在焦裕禄身边的日子,成为刘俊生一生的宝贵财富。
1963年12月9日傍晚,兰考飘起雪花。这场雪几乎下了一夜,而焦裕禄屋内的灯光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天不亮,焦裕禄就挨门把住在县委大院的十几名同志叫了起来。他对刘俊生说,我说的话你记下来,然后以县委名义打电话通知下去,就叫雪天工作,刘俊生赶紧在笔记本上记录起来。
焦裕禄说了6条,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没有房子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
随后,焦裕禄又召开由县委委员和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他在会上说,同志们,这场雪越下越大,它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大雪封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去。
焦裕禄带着刘俊生等人先到火车站看望了准备外出逃荒的群众,又来到城关公社金营大队走访了十几个村子,向困难户送去了救济款。在梁孙庄,焦裕禄一走进梁俊才家,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暖。梁大爷问他:“你是谁?”焦裕禄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又问:“大雪天你来干啥?”焦裕禄说:“毛主席让我来看望您老人家……”最后,焦裕禄和随行的同志们商量后,给了梁俊才家20元救济款。
一直到天黑,焦裕禄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县委大院,中午他们连饭也没顾上吃。
1963年初冬的一天下午,焦裕禄带着刘俊生等人来到堌阳公社刘楼大队。他走进一个饲养员的家,掏出一根“前进”牌香烟递给这位饲养员。饲养员说:“我不吸,我有旱烟袋。”焦裕禄说:“你喜欢吸烟叶?”饲养员说:“我抽的不是烟叶,是豆叶。”从饲养员家出来后,焦裕禄问那些穿鞋露着脚趾头的群众说,这么冷的天,你们不怕冻吗?群众说,我们不怕冷,冷了就去干活。一干活,身上就发热。刘俊生看到,此时的焦裕禄神情更加凝重。
回到堌阳公社供销社后,焦裕禄动情地对大家说, 群众没有鞋穿,靠劳动抵御寒冷。没有烟吸,就吸豆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还为发展集体生产而操劳,和他们比比我们心里是啥滋味。之后,他转身对堌阳公社供销社主任张景春说,咱们开了两天会,把地上的烟头捡起来剥一些烟丝送给他们,也能解决他们的困难。说着,焦裕禄就弯腰在地上捡烟头。随后,他又说,你们供销社收的有破鞋,我看了,修补修补还能穿。送给群众,也能让他们少挨冻。说着,焦裕禄就从一堆旧鞋中,挑了几十双鞋。
后来,张景春把剥出的一包烟丝和上百双修补后的旧鞋送到了刘楼大队群众手中。
焦裕禄精神永流传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与世长辞。1966年2月7日,《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焦裕禄的事迹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那时,刘俊生担任兰考县委办公室负责人,经常接待外地来的参观者。据他回忆,美国、新西兰、越南、日本、智利、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都曾派人来兰考参观学习。
1966年6月,76岁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用笔名“黎明”在越南《人民报》发表了题为《中国经验》的文章颂扬焦裕禄。越南先后4次派代表团到兰考学习。刘俊生印象最深的是,1968年,越南驻华大使馆官员向焦裕禄陵墓敬献花圈并三鞠躬。
河南大学外语系教授吴雪莉,是一个华籍美国人。1968年她来到兰考参观学习,刘俊生全程陪同。她的母亲吴多瑞时任世界和平理事会委员,常驻非洲。在女儿的邀请下,吴多瑞不仅来到兰考学习焦裕禄精神,还走访了一遍焦裕禄曾经视察的地方。她把自己的学习感受、拍摄的照片,发给了世界和平理事会。
1993年,刘俊生从兰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位置上退休后,开始整理相关资料,撰写回忆文章,随报告团到处演讲。
2009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专程赶赴兰考,缅怀焦裕禄同志。在座谈会上,刘俊生向***汇报焦裕禄当年在兰考工作的一些情况。会谈结束,习副主席交代省市领导,老部长对焦裕禄同志的事迹这么了解,以后干部培训的时候,都要请老部长去讲一讲。为此,河南省委组织部组织了一个焦裕禄事迹宣讲团,专门邀请刘俊生到河南18个地市给县级干部宣讲焦裕禄的事迹。
刘俊生告诉笔者,焦裕禄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大女儿焦守凤毕业以后,想去一个好单位。焦裕禄教育她说,你跟群众比一比,看是不是大家都能随便到一个好单位?你不能因为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高人一等,你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后来焦守凤通过招工去了供销社副食品加工厂,在那里卖咸菜、酱油。
当时兰考大礼堂跟县委紧挨着,县委后院有一个小后门直通礼堂,不买票就可以进去看戏。不少同志都会看“白戏”。焦裕禄知道以后,首先从教育自己的孩子做起,他不仅为孩子补了票,还亲自制定了《干部十不准》,其中一条就是“不准用集体的粮食或向社员摊派粮款演戏、演电影。谁看电影看戏谁拿钱,谁吃饭谁拿钱。”
(责编 王燕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