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标下构建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

时间:2024-05-07

【摘要】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学生想要充分发挥迁移的优越性, 就要求一线教师上每一节课前都必须精选教材内容,合理组织变式。在平时的课堂上,有效的学习众多内容需要不同的模式,学生才不会厌倦。而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效果的需要,合理编排各种课型模式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构建数学方面的迁移能力很有帮助。

【关键词】数学迁移能力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132-01

1.新授课内容的编排,为构建学生数学迁移能力搭建平台

现在的数学课堂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汗流浃背的讲,学生却根本一点没听;等学生缓过神,想听的时候,内容却已讲完。一节课要注重的环节是设置新颖的情境。比如,学习乘方运算时,利用生活中的拉面,每拉一次扣,就是多少根面条。或利用细胞分裂问题,每小时分裂一次,每次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这样的引入学生会很新奇,就会增加关注课堂的时间。例题的编制要有效,问题环环相扣。

例如:运动场跑道长400m,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4倍,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5min后小红第一次追上爷爷。

问:①求小红与爷爷的速度。

②如果小红追上爷爷后立即转身沿相反方向跑,几分钟后小红又一次与爷爷相遇?

③他们在相距100m的情况下沿跑道(周长400m)同时同向出发,过多长时间小红第一次追上爷爷?

第一问就是单纯的同一起点,同一方向,同时的追击问题。使用(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击所需用时=追击路程(一圈跑道)。第二问是追上后反向跑,就变成同一起点,相反方向,同时的相遇问题。使用(快的速度+慢的速度)×相遇所需用时=相遇路程(一圈跑道)。第三问就是不同起点(相距100米),同一方向,同时的追击问题。还要分情况讨论,小红和爷爷谁站在谁的前面100米。同时可以学生演绎小红和爷爷的行程问题,使学生们看出列方程的等量关系。

2.复习课内容的编排,为构建学生数学迁移能力奠定基础

每个教师都会希望学生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知识网络。在类化新事物,解决新质疑时,能从体系中快速搜索与之相关的路径。建立起“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因此数学复习课的内容编排,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构建数学迁移能力也有着实质、基础作用。

通过教师的讲,解决复习课上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这部分与新课学习时不一样,单一的知识点已经在脑海里形成,这是需要一定的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例题:

①求A、B、C三点的坐标;

②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③若坐标平面内的点M,使得以点M和三点A、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长,求点M的坐标。(直接写出点的坐标,不必写求解过程)

对于所有学生,第一问肯定要求会做,求点,即已知一个变量的值,代入求另一个变量。对于中等生要求构建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首先要会用字母点坐标和平方根,表示线段的长度。优等生在此基础上,还要发散思维,分类讨论出平行四边形的三种情况。新课标要求的“四基”,针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训练到位。有利于数学迁移能力的构建的实现。

3.习题课内容的编排,为构建数学迁移补充能量

复习课强调知识点,并从知识点引申新知,获取方法和途径解决后,形成自己的能力。习题课强调的训练,技巧,把这些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随时正迁移。作为习题课,内容要充实,有不乏新鲜,内容的编排上任务主要是两大点:

(1)题型编排要能达到一条题目多设置几个问题,一条题目条件和结论可以多变,一条题目多种方法可解。

比如:

已知关于x的方程6x+2a-1=5x和方程4x+2a=7x+1的解相同,求a的值。这条题目解题的方法就有很多:

第一种:最基本的提到一个字“解”,就顺理成章的用含a的代数式,把两个方程解出来,解相同,即这两个代数式相等。从而列出关于字母a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a.

第二种:消元法。题中都有2a,消元后就是关于x的方程,可以直接求出解,带入其一,就可以求出a.

第三种:带入法。学生形成了条件反射,提及一个字“解”,顺理将第一个方程解出,只不过不是具体数,而是含a的式子,将这样的解带入第二个方程。就是一个关于字母a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a.

这种一题多解的过程也是数学迁移能力形成和构建的过程,因此平时每遇到问题就要多方位的分析问题,发散思维,长期以往才能触类旁通。

(2)题型的编排要精炼,不能一味的“题海战”

在编排习题课时,做到题目要精选,上习题课时,讲题的同时变出花样,给课堂注入新鲜感,提高上课和听课的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构建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构建。

数学迁移能力源于知识整理,经过不断反思,由现象到本质;它来源于知识比较中的迁移,通过比较,新旧差异,认知冲突,促进新知的形成,实现迁移;它来源于我们课堂中不断渗透的思想,不断巩固的策略,规律迁移;布鲁纳说:“哪怕是一个最简单,最普通的迁移,也是需要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掌握和建立起来的”。有了方法和策略这样的工具,尝试独立解决,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来源于课堂创设情境中的迁移,新旧联系,优化知识体系,构建了迁移的基础;它来源于变式练习,多角度分析归纳,不断尝试,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作者简介:

朱贝(1984.11-),女,镇江实验学校,中学一级职称, 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