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将人文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范畴内,有利于加深学生们对历史政治的认识,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还对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总书记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理念。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各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响应,在学校教育的课堂中更是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地融入课堂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 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小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439。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076-0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导致人才竞争越发激烈,我国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与国际接轨的能力,而且要以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己任。因此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在激烈竞争中处惊不变的人才一定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很多的知识、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发挥的影响是最大的。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始终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教给学生专业的文化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知天下事,海纳百川。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首先,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听、说、读、写”,与生活息息相关,重在传递和表达人的感情。教师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求学生们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精益求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番自己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们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献身。
二、重视点滴,从生活小事做起,组织学生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理论源于实践,价值观的形成也来源于不断的实践总结。只有先学习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学习能力,再到实践中历练强化,实践要由简单到困难,由浅及深,层层递进,长时间的总结反思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升华思想境界。要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们的心灵,就必须从生活小事开始做起,注重细节,做到眼里、口里、心里都有小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现代学生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学生们往往是拥有高的智商低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先鼓励学生们在家务劳动方面帮父母分担,自己能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由内而外的精致。其次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尊老爱幼美德,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多多涉及此方面知识的讲解学习,布置课后相关的实践任务,比如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初中、高中生不欺负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帮助他们学习等。还有拾金不昧、团结友爱、尊师重教等,教师们都可以借一些相关专业课或者是班会的机会,给学生们了解,引导他们学习实践。
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学习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们吸收精神文明、让身心健康发展。可以以语文课本中榜样人物为例,举行话剧表演。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些伟大人物的心路历程,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也可以在学习理工科知识的时候,组织学生们自主实验,体会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结构,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们进行多样性的学习,发展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培育和践行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专业优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现如今从小学到大学,都开展了相应的思想品德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多方面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对学生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结合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在教育时注重教育的层次性。初中主要是一个养成教育的大阶段,教师在课堂中主要引导学生们培养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伦理道德。让学生有帮助他人,团结同学,孝敬父母的意识。高中是发展阶段,学生们个体发展达到了主要阶段,认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主要针对一些个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例如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自觉遵守纪律和法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高中阶段的学生或多或少有点心理上的叛逆和是非意识的模糊,因此高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借助课堂,帮助学生们树立是非观念,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文明、法制、和谐、诚信、友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必须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阶段是成熟阶段,学生们在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以后,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也走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这个阶段重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责任心教育、理想教育、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指定问题的正反兩方辩论活动,针对某一个观点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大学的学习具有灵活性,课堂可以在教室内也可以在教室外,这对于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大的好处,生动形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使学生们个性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只有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创新教育模式,开阔眼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效的融入课堂中,学生们才能够全方位提高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杨帆.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语文课堂 [J].新课程(下旬),2017(04).
[2]袁小平.小学价值领导: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2).
[3]王亚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与当代道德建设的路径思考[J].中国培训.2016(16).
作者简介:
毛玉彪(1972.11-),男,汉族,甘肃古浪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数学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