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黄立新
【摘要】在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在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要读出诗的韵味,要品出诗的意境,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进行仿写,让学生轻叩诗歌的大门。
【关键词】小学 现代诗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054-02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篇幅占了课文的六分之一还多,相当于两册书的容量,这充分体现了现代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挖掘现代诗的独特艺术魅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现代诗歌提出的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现代诗的教学策略
范读引领,读出韵味。练诵读,让学生读中悟情。由于小学课本中的现代诗内容浅白,行文流畅,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成为现代诗教学的主要形式。所谓“三分诗,七分读”,但在指导朗读时要体现出读的层次性。初读可以自由读,重在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再读可以大声朗读,重在让学生读出对诗的情感的理解,读出对诗的个性感悟;师范读可以声情并茂,重在让学生感悟诗的情之美与韵之美,读出老师对作者所写诗歌的理解。生再次大聲朗读,重在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展现出来。在读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在读中让学生渐入佳境,来表现对诗歌理解;在读中让学生互相感染、彼此激发,并产生探究诗歌情感美、意韵美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是学习最好的催化剂。
诗歌教学要体现出诗歌的特点,要教出诗歌的味道来。诗歌教学要教出诗歌的韵味,就得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复现或还原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从而获取诗歌的意蕴,体味诗歌的情感。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经历“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对于诗歌的教学,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有明确的要求,特别关注的有这两点:第一,通读。通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这其实是由诗歌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因为诗歌的语言是凝练含蓄的,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读起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所以,诗歌教学唯有引导学生反复通读,才能让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充分感受作品的韵律之美,增强语感,促进思维。其二,诗无达诂。有很多诗歌的意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诗歌教学重要的不是老师的讲解如何精辟,教学技巧如何精湛,而是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诵读,在通读中明晓诗意,在诵读中复现画面,在诵读中体悟感情,让诗情画意通过声情并茂的通读流淌出来,流淌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陶治学生的思想情操。
三、品语言,对学生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现代诗的教学也不能仅停留在诵读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反复推敲咀嚼赏析字句,探究体味关键字句中蕴含的丰富内容,生动形象的画面,高雅的意境和所寄托的深邃的思想,就能走进诗歌的境界,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
1.想象诗歌中的意象。诗人往往通过构建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赏析写作技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含蓄美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诗歌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学生在感情朗读后,老师可以问:“你喜欢这首诗歌吗?你喜欢它哪个地方?这时学生便可能会说某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某处用了排比的手法、某处用了拟人的手法等;再或者会说哪个字、词用得妙,或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等等。
四、广积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现代诗和童谣、儿歌一样深受学生喜爱,仅仅教好课本上的诗歌,还达不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的要求。每首诗的教学学习不仅局限于“这一首”,可以借诗作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目的。学校开设诗歌课作为校本课程,让孩子们走进诗歌,学会鉴赏和创作诗歌,实践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童年的水墨画》是张继楼先生的三首儿童诗,分别描绘了乡村孩子们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玩耍的情景,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作家用活泼风趣,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缤纷的世界。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总之,现代诗歌的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力于诵读、背诵,少做无为的分析,指导学生重在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现代诗歌教育》王宜振编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