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朱枝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84-02
语文,是融字、词、句、段、篇、章和听、说、读、写、译、编等基础文化知识和语言文字能力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群文阅读教学,能充分发挥课内指导,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师意识,语文教学方向更加明确
(一)对“群文阅读”的概念追溯
起初是台湾、香港的教育家将日本佐藤学教授的阅读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称为“多文本阅读”或“群文阅读”,后来台湾小语会理事长赵镜中先生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可见,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很短暂的概念。随后,群文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引起了全国各地一些思维敏锐、勇于探索的语文教师踊跃参与、积极实践。
(二)群文阅读的概念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它是指师生根据议题选择一组呈结构化的文本,在单位时间的课堂中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阅读理念。
(三)群文阅读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群文阅读课程建设的三个基本理念是:一是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二是走向有思考的阅读。三是走向有素养的阅读。
二、培养学生能力,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一)“群文阅读教学”对落实课标精神的积极意义
“群文阅读教学”正是要营构一个个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鲜活的“阅读和学习情境”,运用优质的素材和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群文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最用得着的阅读
群文阅读把教读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能力用于群文阅读的过程中,用于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做到能力的迁移,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更好地服务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群文阅读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多进行群文阅读,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力,而且使学生的头脑变得越来越灵活,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辨识、筛选、提取、加工、整合和运用信息,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设群文阅读课程,打造地方课程特色
(一)以单元主题为议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现行语文教材大多以主题形式编排成单元,每个单元有3-4篇课文,我们就可以以单元主题议题,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二)以课内拓展为主的群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离不开字、词、句、篇的训练,作为语文教师,要具备大语文观,对整个小学语文课程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以课内拓展课外的“1+x”群文阅读教学
学生的阅读必须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以以教材课文一篇引多篇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回顾、总结,提升,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学会倾听和表达。
四、群文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素养
(一)单篇引领,启发思维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往往先以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为范例,指导学生围绕议题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思考感悟。提炼其与议题相关的或人文、或体裁、或方法等关键词。
如教学《借物说理》这一倾向表达的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学时以《手指》一课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作者要说的是一个什么理?依据是什么?让学生在自读中完成,找到相关关键句段,注上自己的理解或体会。汇报中完成学习单,提炼出这一课是借手指明白与人相处的道理,这一表达方式是借物明事理。
(二)总结规律,阅读群文
在单篇阅读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的方法,利用学习单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2-3篇呈结构化的文章,完成学习单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同是教学《借物说理》这一倾向表达的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在指导学习《手指》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阅读《丁香结》《贝壳》《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同样以思考课文中作者要说的是一个什么理?依据是什么?让学生自读完成,找到相关关键句段,注上自己的理解或体会。完成学习单,提炼出是借什么物说明什么理,从而总结出表达的方式(懂道理、悟哲理等)。
(三)激发兴趣,引领实践
通过群文的教学,推荐给学生相关的书籍阅读,或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能起到不空不泛,踏實进行语文实践的效果,从而提升语文能力。如:《借物说理》的文章我们还学过《落花生》,引领学生多找些类似主题的文章读读;如果是指向写作方法的群文阅读,立即就引领学生练笔。
总之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第十四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2018“阅读改变中国”年度颁奖典礼综述》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