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磨课”之我见

时间:2024-05-07

张腾

【摘要】磨课是教育工作者经验的集成,是教学思想理想的体现,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利器,是为了实现课堂改进的尝试,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促进手段,更是体现教学艺术的雕琢。

【关键词】磨课 团队 四基 三点 设计 预设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048-01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级各类赛课是教学界的奥赛,优质课竞赛成为衡量教育的砝码;为了上好一节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学校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内组建一个专业团队对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的研究、实践以期达到课堂的适用、高效和艺术美感的大一统,大家把这个反复推敲试讲优质课的教研过程叫做“磨课”。

磨课是教育工作者经验的集成,是为了实现课堂改进的尝试,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促进手段。笔者参与了很多次磨课,所以想就磨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挑选组建高质量的团队

磨课是一个教学集体活动,成立磨课团队是第一个步骤。团队成员最好是老中青结合;中年教师年富力强沉稳睿智,可以把握课的理论高度,把控课的脉络走向;年轻爱思考的老师有活力敢于打破常规,可以帮助磨课组打开禁锢的思维,突破创新。有过参赛经历的老师可是最佳人选。最后当然还要挑选一位课件制作高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才能将每位成员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而保证磨课的顺利进行。

二、精心设计好磨课的流程

(一)通查资料,进行必要知识准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时候别人研究出的好经验我们可以去借鉴,可以选择好的为我所用,博采众家之长,让自己的设计更全面完美丰厚。

(二)熟读教材,确定好四基三点

数学专家吴正宪老师曾说过:上一节课之前,一定要弄清课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所以课程研读就要作为重要工作来做。比如,我们要弄清楚这节课的教育价值、育人功能,学生能够从这节课得到些什么?我们能够培养孩子一些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大家一起就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的、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并达到知识的集萃融合。

1.教材分析,制定教学的“四基”

教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我们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理想教学效果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以磨课小组要把握好课的特点,仔细研读教参和教材后与执教老师一起制定好教学目标,要抓住四基,注重对孩子核心素养的培养。

2.分析学情,构想好课的“三点”

三点是指教学的重点、难点,还有就是这节课的亮点。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而一节课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往往是教学亮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教学更加有效的设计就是课堂的亮点。

(三)集体备课,预设生成式的课堂

1.落实教学设计

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仔细研读教材后可以让执教老师先设计完成教学设计初稿,磨课时执教老师全程参与,要主动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质疑。磨课组再各抒己见,从教学理念、教学定位、核心问题等多方面揣摩商议,对设计初稿进行修改,完善优化教学环节。

2.预设课堂生成

好的课堂不是一问一答,更不是满堂灌,而应该是真实的课堂,是自然而然生成的课堂。磨课组要做的就是与执教老师商定好核心问题,预设出学生回答的各种可能性,考虑好每种情况如何合理引导。

(四)试讲调整,优化课堂环节

这是磨课的实践环节,主要定位于行为改进。执教老师将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践呈现,磨课组要仔细观察教和学的过程,用批判发展的观念去看课。

1.试讲优化设计

磨课其实是磨课组为授课老师寻找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所以磨课的老师是试讲过程中主要的评判者,还是执教老师的助教、学生的助学。这个过程也可以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教学相长”,这个环节能够显著提高整个磨课团队对这一问题的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2.制作精美课件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须的,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课件可以为我们营造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课件将知识形象化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件还能节省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课件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感官的冲击、思维的冲击,对优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创新完美,完善美化獲成功

习总书记提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教育界又特别提倡创新教育或创造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总之,磨课是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寻找一个教育点最有效教育的一条途径。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磨”字,其中蕴含了团队成员的教育梦想、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艺术、教学创新,一节优课肯定是凝聚了磨课团队的无数心血和汗水,而这个过程就如珍珠的形成一样,一粒希望种入执教老师的心中,周而复始地接受磨课团队的指导磨砺,层层包裹厚积薄发直到精品课的形成,所有教育者理念融成思想的一部分,也就终于珠圆玉润了!真的是珍珠圆从痛苦出,优课美从磨砺来!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吴正宪.《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3]陈大伟.《评课、磨课和议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