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习古文培养兴趣要得法

时间:2024-05-07

李红兰

【摘要】2011版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刚接触古文的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多读、多背,培养兴趣为主。在培养兴趣上笔者认为定位要小,童趣为重;以体验为乐趣;借教育戏剧激趣;以读促写养趣。

【关键词】古文  童趣  乐趣  激趣  养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155-02

小学生正是以储备知识,认知发展为主。学习古文以培养兴趣,保持求知的活跃性是重点。兴趣是学习源头,源头通畅,才有活水长流。兴趣从何培养呢?

1.降低要求,定位要小,以保童趣

标音老师做在前,只求学生读通读熟。要不然查半天字,碰到通假字还不问,麻烦大困难多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

语感上把握别求高,断开有节奏就行,断开后变成五言诗、四字句式、短句式,又与诗不同,长短相间,节奏有了变化,这样断开的文章学生读着读着就知道是什么内容,如《世说新语》中性急篇,老师简单的注音和断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zhù)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齿蹍(niǎn)之,又不得。瞋(chēn)甚,復于地/取内口中,啮(niè)破/即吐之。

读音、停顿准确了,不至于产生歧义,老师范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律,有时师生也可学着古人摇头晃脑读,以此培养语感、兴趣。学生读啊读啊,语感有雏形,文意不攻自破,学生在这些好玩可笑的故事中获得了亲近古文的乐趣,有学习更多的愿望。门坎效应研究表明: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2.利用现代诗诵读形式,使文章具有表演性,形成立体情感体验,培养乐趣

古人云:“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成诵是语言学习的捷径,反复正确读诵就是他们最好的演绎。老师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点,设计适合读的方式,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或引读、配乐读等等,还可借鉴现代散文朗诵流行形式,如划分诗歌式、回文式、重唱式都是不错的尝试。我们通过变换形式的朗读,读中理解,形成立体情感体验培养乐趣。

如学习《北冥有鱼》,咋一看,天哪,那么难。很多孩子就有畏惧心理。心想:没几个规则的词语或词组,怎么能理解这样内容甚至于把它背诵下来啊?我给古文变身如诗歌形式的短文如下: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看看不就是一首诗嘛,看上去整齐多了,视觉上安慰了孩子。师生对对读,轮换读,这样配合着读,读多了就顺溜了,记牢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再玩味地读,反复读,读得朗朗上口,读得滚瓜烂熟,最后读出韵味,读懂文意,读明知音。学生用这样的方式熟读于心慢慢会爱上古文。

3.采用戏剧元素注入演读形式,给学习古文激趣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戏剧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和手段。孩子们在真实的语言交流场景中以戏剧角色的身份去听和说,这尤其符合儿童学习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戏剧的课堂中,我们利用角色扮演,重现当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当时人物的心理状态。

如《杨氏之子》,这是富有个性的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名篇,孔君平本想调侃戏弄一下这个小屁孩,假正经说杨梅是杨家水果,言外之意是杨梅与杨氏同属一家,杨氏儿子沉思片刻风趣有礼回答。孩子敏捷的思维,幽默,机智的语言跃然纸上。怎样体会到极富个性的对话呢?

师生一起营造有内容的立体戏剧画面,组织学生还原演绎语言个性的场面,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自己的语言中不知不觉背诵了古文,多好啊!

4.追寻古人的足迹,适当拓展和仿写形式,巩固阅读与写作的情趣

古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历史、天文、地理等等都是用文言文写成而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鼓励学生主动地阅读简短的古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小古文,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朱文君编著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特级教师王慧琴老师主编的《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等等,前辈们已经为小学生收集了很多有趣的成语故事、神话传说等归类的小古文都是值得大家推荐阅读或者开展兴趣古文兴趣课。

古文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利用生动有趣、合理规范、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才能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学习中自由呼吸。

参考文献:

[1]曾晓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 2014(14):89.

[2]岑玮.教育戏剧的教育意义与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11(17):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